志书编纂要有一个总纂阶段

2010-08-15 00:46梁滨久
黑龙江史志 2010年4期
关键词:体例初稿篇目

梁滨久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志书编纂要有一个总纂阶段

梁滨久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地方志书的编纂,要经过宣传动员、组建编纂班子、拟订篇目、搜集资料、志稿编写、评议修改、审查验收,直到定稿送印等许多阶段。而就志书的编写来说,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分编阶段和总纂阶段。分编阶段是由各部门单位提供资料稿然后由编辑人员进行编辑加工,直至形成志书初稿的阶段。编辑人员编辑加工后的稿子,要拿到各部门单位去进行审查,待意见反馈后来之后,再由编辑进行一次修改,修改合格就完成了初稿的编写任务,可以进入总纂阶段了。

总纂阶段也叫“总纂合成”阶段,即总体编纂阶段,是按照修志的宗旨和指导思想及总体设计的要求,对志稿进行全面加工和升华,是一个由分到合,由浅入深,由“部件”到“成品”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组装,而是把各部分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再创造过程,是质的飞跃过程。总纂阶段对于提高志书质量可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阶段。有的地方志稿质量不高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主编不到位,总纂加工不够,稿子没有统起来。这是志书质量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编纂志书为什么要有总纂这么一个阶段?这是因为在编写阶段,志稿出自众手,而各人的出身经历、文化素养、认识能力、写作水平和文笔风格都不相同,所以,志稿必然存在从观点、内容、体例到语言文风上的缺欠和不统一,出现资料失实、观点有误、内容重复、详略失当、舛体违例、表述偏颇、语言冗赘、数字差错等毛病。为此,就需要有一个总纂阶段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志稿的内容、观点、结构、体例、文笔等形成统一的风格,使志书成为一个科学的整体。

志书的总纂阶段是不可逾越的。有的地方急着赶进度,把各位编辑的稿子拢在一起,不进行很好总纂,就要求进行评审。结果是问题一大堆,煮了夹生饭,到头来还得靠总纂来解决问题。不很好总纂就评议,是想依靠评议专家给提出总纂的思路与办法,实际上是逃避总纂人员的责任。不经过认真的总纂,对总纂的体会就不深刻,对评议意见也就缺乏深刻的理解。煮了夹生饭再回过头重煮,难度会很大,还不如在总纂阶段认认真真地搞好总纂,形成较为合格的评审稿。

也许有同志会说,主编不是一直都有审稿改稿的责任吗,为什么还要有一个总纂阶段呢?这是因为主编在平时的审稿改稿与总纂阶段的“笔削文辞”有性质上的不同。在分编阶段,主编也要承担几篇志稿的编写,但对于各位编辑来说,他是“幕后”角色,是当“导演”的,负责初稿编写的指导工作。他也审查编辑的稿子,有时还加工修改,但主要是针对一篇一章的修改,而不是从全部志稿的整体角度进行的修改。到了总纂阶段,主编就要走上前台,承担总其成和深加工的“总体编纂”角色。他需要从全局角度、从志书的整体出发来统纂志稿,此时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划定一个总纂阶段,可使任务更明确,计划更周密,人力更集中,精神更专注,领导更重视,有利于向志书的高质量冲刺。如果以为只要主编在审稿改稿就行了,就这么推着干下去,而不确立一个总纂阶段,那就不会采取特别措施,领导也不会给予特别的关注。主编视总纂为平时的改稿,总纂的质量也就稀松平常了。

总纂阶段不可逾越,但也不能随意进入。进入总纂阶段要有一些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初稿要基本合格:资料要充实、全面、准确,篇目要科学、合理,体例写法要符合编写要求。初稿的质量高,总纂时期的修改量就会大为减少,也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精雕细刻,打造精品佳志。初稿的质量不高,不仅后期的加工量大增,而且有些部分很难修改,就像夹生饭再煮不好煮一样。我们绝不应该把资料的搜集、核实及纠正体例与写法错误的任务推到总纂阶段来完成。在分编阶段,主编作为编写业务的主持人,应该跟班指导,当好“导演”,随时解决体例写法和资料欠缺等问题,使之初稿基本合格。但是,有的主编平时的指导工作做得不到位,把一些属于ABC常识性的错误都放任过去了,那么这些问题带到总纂阶段,主编就只好受苦挨累了。新疆《哈密市志》的主编王文邕先生谈过体会,他说:“志稿总纂阶段是整个系统工程中最后的也是最难的一道工序。如果在进入总纂之前各部分志稿未经过撰写者认真修改和补充,还只是一个毛坯,就仓促总纂,毕其功于一役,那总纂就不胜其负了。”(《〈哈密县志〉总纂问答》,见《新疆地方志》1994年第1期)

当然,既然叫“初稿”,也就不能要求太高。只要大体上合格,有个七八十分,也就可以进入总纂阶段了。即使个别初稿不及格,编辑水平如此,也要果断转入总纂阶段。不能因为个别篇章不合格而影响整体进度。

进入总纂阶段还有几个条件,如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总纂班子,修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总纂篇目,制定了科学的总纂工作方案,经费、办公条件也能保障总纂工作的顺利进行等。最好在进入总纂阶段之前召开一次编纂委员会会议,把一些重大问题确定下来,如确定总纂人选,批准总纂方案,审定总纂篇目,敲定所需经费等。在几个条件之中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精干的总纂班子。这里提总纂班子,而不是提总纂个人,是因为在总纂工作阶段,总纂的工作量巨大,都推给总纂一个人,怕是力所不及。总纂班子特别是总纂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总纂稿的质量,所以其人选的确定要给予高度重视。

一般来说,主编要担负总纂重任,他既要主持编务工作,又要笔削文辞,即两项工作一肩挑。也有例外的情况,即主编主持编务,从总体设计、篇目制定时就进入角色,而后要指导编写。而在总纂阶段可能有更适合做总纂工作的人。如果主编精于总体设计,善于沟通上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能够规范业务活动全局,而总纂的文字功夫过硬,那么由主编主持编务,由总纂在总体框架格局已定的情况下,专心于“笔削文辞”,这样的分工也不错。让几位副总纂分口编纂,即先搞分纂,然后总纂再统,也可以。让总纂班子的某人专管某一方面的工作,如专门审核数字等,也是可行的分工。总之,要发挥总纂班子集体的作用。当然,担总责的还是总纂。总纂是核心,是总指挥。

进入总纂阶段之后,要做的工作很多,如审查政治观点、确立体式结构、权衡部类比重、控制总体规模、处理交叉重复、突出地方特点、规范语言文字、统一文体文风及增删资料、核订史实、调整内容、锤炼辞句、安排图照等等。最重要的任务是先形成一个较好的评议稿,在召开完评议会之后再进一步修改加工,最后经审查验收后形成定稿。《阿城市志》总纂王岩松先生在《谈谈志书总纂》(载《哈尔滨史志》2008年增刊)一文中用24个字来概括总纂工作任务,即“统观点、严体例、正文风、抠文辞、核史料、断详略、决取舍、理交叉”,非常全面、准确、精练。《黑龙江省第二届地方志编纂讲义》的第二十讲讲了主编做好总纂工作的问题。研究总纂的文章也不少,在这里就不详述了。

猜你喜欢
体例初稿篇目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引注体例
庞薰先琹生的画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习作评改表促进习作教学的三维之变
现象学视角下的教材比较研究*——以大陆、台湾高中语文《红楼梦》节选篇目编选为例
从“初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诗经学史》书评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辅导
计岁的规范化与年谱编纂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