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磊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 黑龙江 哈尔滨市150025)
高校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治安问题,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各个方面。它不仅仅是学校保卫部门的“专利”,而是一项涉及学校党、政、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一切组织和全体师生员工,贯穿在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全过程的一切环节,又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结。本文试从“大安全”的战略高度,全方位、全过程地探索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主要内容、对策、环境建设、队伍建设和体制完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构想。
1.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内容
包括政治保卫、治安保卫、消防安全、安全教育、安全防范、户证管理、交通管理等内容。
2.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特点
高校保卫组织是在公安保卫部门的指导下,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进行的一项专门工作。因此“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办法和高校管理制度,对校园实施治安和安全管理”,从事管理性、服务性的工作,就成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特点。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高校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关系到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有确保高校的安全稳定,才能实现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良性进步。随着高校扩招、后勤社会化,以及智能化、高科技犯罪的出现,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尽快建立科学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机制和教育制度,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建设,已成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重中之重。
1.高校是治安案件的多发地
一些当地的犯罪分子把高校作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场所,明目张胆地到校园寻衅闹事、调戏女生、敲诈勒索、偷盗抢劫财物;周边的餐饮、娱乐网点以学生为赢利对象布满校园周围,打架斗殴、敲诈、食品卫生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危害师生校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影响校园的安定,尤其是校址在郊区的高校情况更为严重。
2.校内“四工”人员大量增加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方便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近年来学校周围商业网点、文化娱乐设施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上马,加上校办产业的发展,一些部门聘请打工人员,至使校园内出现了大批的临时工、合同工、建筑工、季节工。这些人员流动性大,个人素质良莠不齐,管理困难。个别人员利用在校园做工机会,在校内作案。这使校内的安全保卫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3.固定资产及科研、教学设备逐年增多
有些学校接受了国外贷款获得了一些价值不菲高技术仪器设备,这些高价值的设备不仅是学校科研活动依靠的基础,也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作案对象,对高校安全防范提出了新的问题。
4.教育对象条件发生变化
近年来,各高校拓宽生源渠道,部分学生家庭富裕,学生整体生活条件也逐年由贫困型向小康型转化。学生的学习生活物品已由过去简单的被子铺盖增添进了高档的计算机、电视机和手机等消费品,有少数学生还有自用车。这些物品相应地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目标,这也增加了安全保卫工作的内涵和外延。
5.高校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网络安全一直是高校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学生在互联网及校园网所发出接收的信息是无穷无尽的,网络欺骗、赌博、色情、人身攻击、反动言论、犯罪行为以及各种网络垃圾等都可能使在校生受到伤害。
6.学生安全意识不够
一些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较高,但因他们踏入社会较晚,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法制观念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一些案件的发生。据统计表明,发生在大学生中上当受骗案件占学生中发生治安案件的75%以上。
高校保卫工作一直缺乏专门的立法保障,只有一些国家发布的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这些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制度从高校面临的等级和面临的治安形势来看已不适应高校保卫工作的要求,也不符合依法治校的要求。高校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需要一部在全国统一行使,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权威性的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现在的高校保卫机构没有相应的执法权,工作中不能越权执法,许多情况下只好“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谁主管、谁负责”,许多工作落不到实处,高校保卫工作难以开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的声誉。
根据教育部1997年2月颁布的《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第九条:高校设置保卫部、处(科)作为单位的保卫部门和学校的职能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高校管理制度,对高校实施治安及安全管理。虽然目前高校基本都按照这一要求设立了保卫组织机构。但由于办学模式和学校历史背景不尽相同,所以各高校设置的保卫机构也存在差异。从掌握的情况看,设立保卫处的高校中,保卫处内设科室不完善,而且比较混乱,同时各科室职能作用的发挥也不尽一致,大部分高校现行的保卫机构设置是上世纪80年代初确立的,近20年来作调整的较少,处于改革滞后的状态。
近年来各高校十分重视安全保卫规章制度建设,依据法律、法规相继制定了高校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规范高校校园安全秩序及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高校也不同程度存在着规章制度覆盖不全面,没有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网络,有关制度的规定要求不具体。空话、套话多,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制度制定后固步自封,长时间保持着一成不变的状态,规章制度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无法适应形势变化的新要求。高校保卫工作的理论研究十分薄弱,基础理论学科体系尚在研究之中,高校保卫工作缺乏业务理论指导,很难摆脱盲目性、随意性,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以领导的意志来处理问题,不是以法规和法律来办事,往往使保卫工作处于两难状态。
1.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在单位内部的地位出现倒挂现象
倒挂现象主要表现:一是认为高校保卫工作一部分业务工作与公安机关各业务部门的工作有交叉,故属于多余层次。二是认为高校保卫不创造财富,只是“看门护院,无足轻重”,高校保卫工作形同虚设,可有可无。高校保卫部门和保卫干部由于工作性质所决定,长期处于一个复杂而矛盾比较尖锐的岗位,往往在处理事情上使领导和群众都有一定的看法,甚至把保卫干部当作出气筒,成为发泄情绪和追究责任的挡箭牌。
2.保卫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高校保卫人员的构成包括保卫干部、校卫队员、工人(门卫)和保安四个部分组成。多数高校存在着保卫干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职称偏低,非“科班”人员偏多等实际问题。保卫干部队伍缺乏活力,校卫队工人普遍文化素质偏低,保安人员构成复杂,且流动频繁。
3.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集苦、累、险于一身,保卫人员收入低
保卫工作是一项耗时费力、伤精劳神,充满矛盾和危险的工作。遇有案情保卫人员必须加班加点工作,特别是在节假日和夜间其他人员可无忧无虑地休息,而保卫人员必须值班巡逻。但绝大部分高校的保卫人员是高校的贫困户、特困生,待遇低、收入少、创收又无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普遍较低,晋级职称、住房等都处于劣势,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严重挫伤了高校保卫人员的积极性和保卫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
1.建立预警机制,掌握保卫工作的主动权,建立校园“110”报警服务系统
高校治安保卫工作必须贯彻因地、因校制宜,自主管理,积极预防,保障安全的方针,实行治安保卫责任制。建立灵敏、高效的预警机制,建立各种预案,并进行不断的修正。借鉴社会公安“110”的成功做法,国内很多高校建立了校园“110”,落实“服务承诺制度”,组建校园“110”巡警队,向全校师生员工郑重承诺“有警必接,有险必救,有难必帮,有求必应”,昼夜24小时服务。
2.加大投入,新建校区内“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范体系
高等学校是科技的殿堂,传统意义上的人防和物防,已不能满足学校日益发展的需要,而且与大学身份不相匹配,必须提高安全防范措施的科技含量。高效严密的技防体系,包括视频监视系统,多点联动防盗防火报警系统,门禁控制系统等。安全工作以预防为主,学校领导应有明确的认识,要加大投入力度,花钱保平安、保稳定。一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招聘一批受过安全保卫专门训练的综合素质高的保安人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为师生提供安全服务和援助;二是完善各重点部门的防范措施;三是在重要部门、要害部门和交通要道口安装技防设施。
3.建立规范、统一的制度,组建专业网络管控部门
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要想建立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首先,必须在提高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制定好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其次,在校园内做到时时宣传,时时管控,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再次,选用素质高的计算机能手组建专业网络管控部门,安装各类防控软件、控制网络流量、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堵”“滤”垃圾信息,使校园内网络更好的为师生服务,也让校园内网络得以净化。
4.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执行
高校应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并作为创建安全文明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抓好落实。各高校要制定和完善《高校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实施办法》、《重大交通事故处置预案》、《重大火灾事故处置预案》、《大学生群体事件处置预案》、《大学生食物中毒处置预案》等一系列重大紧急事件处置预案。同时,要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演练,各高校要通过经常性的演练和应急实践,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演练,并针对演练情况,对应急管理预案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增强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高校应急处置能力。
至今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学校安全的校园安全法,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无法可依。虽然国务院在2004年12月颁布的《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第二十二条作出了“高等院校治安保卫工作的具体规定由国务院另行制定”,这充分肯定了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特殊性,但是到目前为止相关的校园安全立法还没有开展起来。唯一依据是1997年教育部的《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
《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中明确指出“高校内部保卫工作的遵循预防为主,依靠群众的原则”,保卫工作的一切活动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其重点在于预防。所以,笔者认为应从赋予高校保卫组织一定的权利开始,以《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为基础,按照社会主义法制原则中“有法可依”原则,将我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管理体制,保卫组织性质、法律地位、职责权限以法律的形式先初步明确起来。若目前出台专门法律有困难,可否先由国务院制定一个专门的行政法规,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执行,等以后条件成熟了,再颁布专门法律。
1.高校必须加强保卫部门组织建设
根据办学规模大小,按照精干高校、运转灵活的原则,建立高校保卫工作机构、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关键在于因事设岗,不仅考虑实现管理的基本功能,还应考虑适合高校自身的运行机制。规模大的高校应设立保卫处,保卫处原则上应内设办公室、政保、治安、消防、交通、户证和网络监察等职能科室,并根据校区多少分别在辅校区设立综合科,具体执行校区安全保卫工作职能,应相应设置政保、治安、消防、交通、户证和网络监察等岗位。要建立和完善“严把入口、畅通出口,管理严格、充满生机”的人员良性管理机制。
2.工作职责和基础业务建设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职责应包括: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法律、法规;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和安全教育;制定并组织实施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和治安防范措施,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原则;预防和制止高校内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协助公安机关查处高校内部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调解、疏导高校内部纠纷,帮助、教育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人;管理高校内暂住人口和其他外来人员,参与所在地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高校重点安全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措施落实到位,防火灾、防盗抢、防爆炸、防破坏、防事故、防诈骗、防窃密事故的发生,确保高校教学、科研秩序正常进行;不断完善群防群治体系;重视高校以治保会为主体的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健全制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充分发挥高校治保会的作用;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保卫人员培训工作,全面开展安全素养教育、法律知识教育、业务技能教育和知识更新教育。保卫人员必须做到业务水平过硬,基本达到熟悉保卫职责,懂保卫业务,懂处置程序,会微机操作的要求。基础业务建设是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根基,保卫部门必须做好“一册”、“二档”、“三簿”即:安全管理制度合订册;文档档案和工作资料档案;值班登记簿、治安案件事故登记簿和安全检查整改登记簿:要主动及时掌握广大师生的思想动态,对现实表现不好和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应及早发现。纳入管理,并落实防范措施:要协助属地公安机关做好本校重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实行定期不定期的考察,及时掌握其现实表现和思想动态。
3.认真抓好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落实三个环节
认真制定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和保卫部门建设制度。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包括:门卫、值班、巡逻、守护、登记、检查制度;重点要害部位部门的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的安全管理制度: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源等危险物品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自身建设制度包括:业务工作制度;学习、考勘、例会制度;保卫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各类案件发案情况登记制度;信息沟通制度;请示报告制度:考核评比、奖惩制度。同时建立健全保卫部门内部管理的各项制度;完善保卫人员守则、接待制度、文明用语制度、值班制度、办公室管理制度及行为规范、工作目标与考核制度,有效地约束和规范保卫干部的行为。另外,制度建设不能一劳永逸,学校应坚持按照各项新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完善制度,使之具有时代性、合法性。针对学校治安保卫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制度,使之具有适应性;按照学校的治安秩序的状况,不断完善制度。使之具有严密性:按照制度的落实情况,不断完善制度,使之具有可行性。
1.提高保保卫人员待遇,有效激励保卫人员的工作热情
提高高校保卫人员待遇是充分发挥高校保卫机构职能作用的有效激励机制,要按各级教育、公安部门有关文件执行提高高校保卫人员的岗位津贴和加班补助。在提职、评职称等方面尽可能与其他行政部门拉平,鼓励、吸引有作为的同志到保卫部门来工作,献身高校保卫事业。
2.建立考评机制选拔优秀保卫人才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从复转军人、警校和高校毕业生中录用保卫工作人员。对优秀保卫人员,要及时提拔使用或向学校其他部门推荐交流。健全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采取领导与群众考核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卫队伍
面对高校发展的新形式,新情况,原来高校自建校卫队的那种自招自用自建自管、人情加业余的安全保卫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寻求一种新的安全保卫模式和机制,以适应新时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要求是许多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社会专业保安队伍与学校是甲乙双方合同约定的形式,在业务上受公安机关指导和监督,依法组建,受法律的保护,具有特定的法律地位,他们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纪律严明,业务熟练,这些保安队是在执勤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大多能独立妥善处理。与自建校卫队相比,无论是在形象上,还是在纪律性和业务能力上都有较大程序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减少过去因人情关系介绍而带来的不懂业务,管理困难等诸多问题,并且经济实用。
[1]贾红棉.高校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J].理论观察,2007,(10)
[2]陶应勇.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及对应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7)
[3]黄德棋.高校应急体系建设的若干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2008,(4)
[4]崔卓兰.高校安全服务社会化探讨[J].北方法学,2008,(5)
[5]贾红棉.高校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J].理论观察,2007,(5)
[6]汤道湘.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分析[J].文史博览(理论),2007,(8)
[7]海军.浅议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J].科技咨询导报,2007,(28)
[8]陈 涛.高校突发事件法制化管理机制之构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9]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6,(10)
[10]汤兆平.试论高校危机管理系统的建立机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
[11]何 军.大学城校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的构建[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