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2010-08-15 00:46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5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教学内容

刘 晖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后简称《纲要》)作为全国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讲述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当代大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纲要》教学,有利于开展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大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已经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有了较多的学习和认识,这与《纲要》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存在着诸多的重复,导致大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单一、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在教学工作中进行有效组织教学,增强教学实效,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大学生树立学习近现代史的兴趣,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的能力,是我们在《纲要》教学时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

笔者根据近两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一下几个方面,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重复

《纲要》涵盖内容丰富,课程内容时间跨度从1840年一直到现在。要想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讲清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前因后果,理清中国近代现代发展的基本脉络,并帮助学生探讨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在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同时,尽可能对学生已经学习过或者了解的课程,通过安排学生自学或者通过贯穿讲解的方法消化掉一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纲要》里还是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概论》都重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纲要》的这部分内容放在《概论》里面进行讲解,这样一方面可以把这部分教学时间节省下来,以便更透彻的讲解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巨变,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内容重复而带来的枯燥感。

二、注意挖掘历史内部的深层次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接触和学习可以说有了较长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脉络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特别是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学生大多有了一定认识。如何避免知识面的简单重复,提高学生学习近现代历史的兴趣,是我们进行《纲要》教学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如果说中学历史教学侧重对学生史实积累和知识灌输,主要讲述历史“是什么”的话,那么《纲要》则是对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的升华,更加倾向于讲述“为什么”,两者之间具备了由低到高、由知识积累到认识升华的层级递进关系。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的挖掘新的历史资料,把学生已经了解的东西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水平。比如在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起义给清政府统治沉重打击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太平天国政权逐步封建化的过程,从而让学生了解天平天国起义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和必然性;在讲述洋务运动时,在学生在了解洋务企业在引来外来技术,开创中国近代化的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洋务运动缺乏一个与之相进步的社会经济环境,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官僚集团内部都难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甚至成为企业前进发展的绊脚石;讲述辛亥革命时,指出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但是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张,最终也不能拯救中国。通过讲解这些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农民起义、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都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真正指明出路。这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无论是在指导思想、队伍建设、施政纲领、斗争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本质区别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革命最终胜利并走向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因。通过挖掘同学们已经知道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分析深层次原因,探讨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同学们对历史认识的高度,进而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理论素质。

三、把课堂教学内容与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和生活结合起来

学史以资政,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习历史,一是不忘过去,二是从历史中正确认识现在和未来。如果历史教学脱离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那么学习历史收获到的只不过一堆枯燥的记忆而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历史知识与现实政治和生活相联系,注意捕捉与历史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现象、事件或者问题,进行史论结合,让学生感到历史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历史教育的作用自然也就能充分得到体现。不仅如此,还能激发大学生课堂学习和讨论的效果,活跃课堂氛围,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犯下南京大屠杀等滔天罪行的同时,可以联系目前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妄图为南京大屠杀翻案的丑陋嘴脸;在讲述日本人在东北实行惨绝人寰的殖民统治时,我们可以联系到当前日本对从中国掠夺的劳工以及慰安妇的赔偿问题。在讲到李鸿章与洋务运动以及《辛丑条约》时,我们可以把视角转移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走向共和》。通过比对电视剧里的李鸿章和大家平时印象中的李鸿章,帮助同学们准确评价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的舞台上作用,从而引导同学们如何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激发同学们对历史现象到历史本质的深度思考。

四、把课程讲解与当地历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进行自强不息的抗争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为谋求社会进步的奋斗史。在这一百多年的抗争、探索中,全国各地的先烈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英雄事迹,也留下了他们奋斗的历程和足迹,可以说各地都有着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外实践性教学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历史教师的工作热情,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加深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和认知。比如,我们可以就近有选择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或者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历史调查等实践活动。通过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密切联系,能够把学生感觉枯燥的知识搭建了感受和感知的桥梁,在参与中获得亲身体验,让学生更好地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现实社会,更好地以史为鉴,达到课堂教育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更加容易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使命感。

课堂教学不仅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且还包括教学手段、教师语言等方面。积极完善课程《纲要》内容设置,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实践教学,通过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这门课程会受到更多大学生的欢迎,也一定会对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积极的作用。

[1]刘宗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68-76.

[2]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9).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