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红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 新疆 832003)
精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充满活力和动力的源泉,更是一个国家创新和进取的软实力。兵团精神是兵团人在半个多世纪屯垦戍边的征程中形成的,它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退进取”为主要内涵。兵团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兵团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兵团组织得以担当屯垦戍边这一样神圣使命的根基。
任何一种精神或者说思想、意识都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一定的根基之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想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人的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兵团精神是兵团各族人民在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
“历史上,我国各个朝代都把屯垦戍边当做开发新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举措”。1可以说新疆的屯垦思想与实践源远流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新疆后,就开始了着手了新疆的建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于1954年成立,它作为一个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接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央政府双重领导,是一个准省级建制,担负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特殊使命。军队就地转业开始屯垦戍边的新征程,这是“中国2000多年屯垦戍边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2
新疆地缘上的劣势使得兵团人一开始就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如何在戈壁滩上生存发展是摆在兵团人面前的最严峻问题。如何把沙漠变成绿洲良田并进行生产不仅需要兵团人的聪明智慧更需要艰苦创业的精神。兵团人在创业的过程中,秉承党中央和国家的使命,把热爱祖国融于兵团的伟大事业过程中。
尽管从根本上说,任何一种精神抑或说思想意识来源社会实践,但精神或思想在实践中产生后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反观之,精神或思想都是有一定的思想文化渊源的,兵团精神有其文化的来源。
兵团精神是对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正所谓“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你,转战大西北,扎根在天山”。从井冈山到南泥湾再到大西北,革命精神随着革命军人这一精神载体的转移而得以传承。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都成为兵团精神的文化渊源。
由于兵团各师中有许多师,如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农一师、农二师的前身是三五九旅,因此兵团人都自称是三五九旅的传人,南泥湾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自然是兵团精神的组成部分。“兵团的前身,主要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南泥湾一边战斗、一边生产,创造了闻名全国的南泥湾精神的三五九旅。兵团人以南泥湾精神作为传家宝,并随兵团事业的发展壮大而不断继承和弘扬。”3
兵团精神来源于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又是革命精神在屯垦戍边伟业中的体现。兵团精神的凝练是随兵团事业的发展,对兵团文化不短反思的结晶。20世纪80年代中期,兵团党委提出了“兵团精神”的初步方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旗帜,备战边防,生产建设,民族团结,艰苦奋斗,努力革命,奋勇前进”。继而王恩茂提出了“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屯垦戍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奋进”。20世纪90年代末又提出“屯垦戍边,艰苦奋斗,团结奉献,开拓奋进”。最后兵团党委最终确定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4
兵团人在50多年的屯垦戍边的实践中不仅创造的了丰富的物质文明,更创造了兵团组织的精神文明,从而激励着一代代兵团人勇往直前,不断开拓兵团事业的新局面。
兵团精神作为兵团文化的核心,体现兵团人的共同的价值观,正是这种共有的精神成为团结各族人民的凝聚力量,进而成为推动屯垦戍边的事业的精神动力。兵团精神反应了兵团人的利益诉求,“使人民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内部之间相互信任、和谐、关心对兵团强烈的忠诚度,对组织的信赖,积极的参与,‘兵团人’已成为一个极具感召力的群体象征。”5兵团精神的感召力来源于兵团人的主人翁意识,这种种主人翁意识来源于兵团人的实践兵团人不仅组建了兵团,而且发展壮大了兵团,不仅创造极大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丰富内涵的精神财富。从而兵团人就会对自己创建的组织富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信任感,一种成就的自豪感。
兵团精神作为兵团文化的核心,是兵团文化的彰显,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兵团精神曾经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吸引新成员、宣传自身、显示独特性等等6。”随着时代的发展,兵团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兵团精神将继续吸引更多的建设力量融入兵团,从而推动兵团事业的不断发展。
兵团精神的内涵不断被时代赋予新的内容。“兵团精神源于战争年代,产生于建设时期,是兵团人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用血汗凝结成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7,故而,兵团精神是时代与历史发展的产物,反应了时代与历史的特征。弘扬兵团精神,必须适应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必须赋予兵团精神新的内涵。
第一,兵团精神是屯垦戍边的事件产物。来源于屯垦戍边的也服务于屯垦戍边。因此要赋予兵团精神新的内涵,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兵团精神的基础,即给“屯垦戍边”以新解。传统的屯垦戍边观念,主要是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屯垦主要(或全部)是开地种粮,聚集粮草;戍边主要是守卫边防,打击入侵之敌镇压叛乱”。821世纪随着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屯垦不仅要农业现代化,而且要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促进兵团的现代化的发展;戍边不仅要武力威慑,而且要树立全方位戍边的新观念。
第二、爱国主义也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历史情境的发展变化会被赋予丰富多彩的内涵,它始终与与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连。爱国主义是基于公民意识而生成的强烈民族认同感与国家归属感,它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对于兵团人而言,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爱国主义中永恒的主题。同时,爱国主义必须体现在投身于新疆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的建设和发展中,实现新疆地区的小康和社会的和谐。
第三、在市场经济下,无私奉献受到巨大冲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讲求无私奉献并非是不求回报,二是要“勇于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9,兵团事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兵团人的付出必须给予回报,只有满足兵团人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兵团干部职工“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10才能使兵团事业后继有人。
第四、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兵团经济也得到很快的发展,但不能因此而铺张浪费,应该根据党的十七大的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
第五、开拓进取。开拓进取不仅反映了要把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同时又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兵团精神新的内涵。这是兵团精神充满旺盛力和活力的法宝,体现了兵团精神的开放性。它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环境下不断探索兵团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不断推动兵团事业的发展,担负起兵团秉承的历史使命。
一言以避之,只有不断赋予兵团精神新的内涵,兵团精神才能得以传承与弘扬,而兵团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乃是兵团得以秉承屯垦戍边这一使命的持久动力。
[1]王崇久,等.兵团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2.
[2]王崇久,等.兵团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3
[5]王崇久,等.兵团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4
[6]张振华,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9:196
[7]张振华,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9:197
[8]张振华,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9:195
[9]王崇久,等.兵团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2.58
[10]、[11]王崇久,等.兵团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