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0-08-15 00:50:16周亮梅罗运阔
重庆与世界 2010年11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老师

周亮梅,罗运阔,杜 侦

(1.江西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南昌 330022; 2.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南昌 330045;3.江西省教育厅,南昌 330029)

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周亮梅1,罗运阔2,杜 侦3

(1.江西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南昌 330022; 2.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南昌 330045;3.江西省教育厅,南昌 330029)

高校师生关系是大学校园里最突出、最直接、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当前高校师生关系总体上呈现“尊师爱生”的现象,但也存在着不少的不和谐的“音符”。在分析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高校;师生关系;和谐校园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高校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高校师生关系是大学校园里最突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是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探索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师生关系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影响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关系好坏决定了师生间的信息传递系统是否畅通和培养目标能否实现。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为师生提供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教师与学生间能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师生关系现状

总体上,当前大学校园里“尊师爱生”的现象较为普遍,大多数学生能尊敬老师,老师也能普遍平等地对待、尊重和爱护学生。但伴随我国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受学校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乃至新矛盾,存在着不少不和谐的“音符”。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程度下降;师生交往频率不高;师生关系不够密切;师生间情感疏远而淡漠,呈现出机械化、冷漠化、利益化和世俗化的特点;部分教师道德情感弱化,学生自律性和自觉性下降,师生关系渐行渐远。如有媒体说当今的师生关系就是“没有关系”,意指互不关心、互不“买账”。还有大学生毕业了就人走茶凉、杳无音讯,逢年过节也不会对老师进行常规的问候,这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师生关系不够和谐,情感不够密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削弱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导致高校师生关系现状的原因

(一)接触交往频率及交流沟通机会减量化

伴随高校的扩招,师生比渐增。如今每位老师面对的学生渐多,老师自身又有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与学生交流尤其是情感交流的机会不多。学生认为老师忙,均尽量少打扰老师。平日见面老师就像医生问诊病人,解答完问题即匆匆告别,很少有情感和思想的交流;还有现在很多地区都在市郊新建大学城,老师大部分住在老校区或市区,只是上课来大学城,下课则匆忙赶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师生联系交往和讨论交流的机会,这样师生间也就很难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此外,高校后勤社会化,使师生联系交往更加困难。

(二)情感关系疏远淡漠化

大学教师在教师节前后显得颇受冷落,师生关系“淡如水”。高校教师均承担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教师有限的精力使得学生们很少在课后见到自己的老师,师生关系自然“淡如水”[1]。师生间的联系仅限于课堂,课后几乎无联系。任课老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平均一周上一两次课,上课即来下课即去,与学生的交往联系自然很少;且大学开设的课程多,有的老师上一个学期的课就离开,给学生的感觉是老师经常在换,像过客一样,这使老师很难与学生建立密切的关系。此外老师和学生互相抱怨,老师抱怨现在的“80后、90后”学生:个性鲜明且麻木不仁,不懂得尊重老师;学生抱怨老师:讲课态度不认真、水平不高、不够宽容和不关心学生。

(三)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影响高校师生关系

这个原因往往易被大家忽视。当前各种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及网上交互在高校盛行,活跃了课堂,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不可否认电子教学作为一把“双刃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现在高校课堂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演示文稿 PowerPoint进行教学内容展示的现象极为普遍。为了节省写板书时间,教师往往先把教学内容制作成 PPT的形式,课上一边演示 PPT一边讲解,一方面这种方式扩大了课容量和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但另一方面,也易让学生产生这样的心理:教师讲解的内容 PPT上都有,上课不听也没关系,课后看看 PPT就可以了,考前看看 PPT也能过关。于是课堂上呈现学生不听课、发短信、看课外书的现象。教师看此情况,自然对讲课也失去了兴趣,教师失去讲课的兴趣会导致更多的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一旦学生和教师间对彼此都失去了兴趣,就谈不上沟通与交流,师生关系也就不言自明[2]。

(四)市场经济意识直接介入影响高校师生关系,导致道德关系弱化和行为倾向功利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互动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人际关系趋向经济化成为新时期的一个新特征,师生间的关系发生了严重偏差,经济交往所占的比重渐增。如有的学生想当学生干部、入党、“评优”、获奖学金等,就“请客送礼”请人帮忙;有的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违反校纪校规,则忙于“疏通关系”,以期从轻“发落”;毕业就业还要多渠道多方面打通关系等常与“经济”挂钩,以此作为增进师生感情的砝码。甚至有部分老师和学生间表现出特别“亲密”的样子,不过这种“亲密”关系带有庸俗与低级性质。如有的师生混淆了各自特定的角色扮演,不分时间、地点,“称兄道弟”,经常敬烟喝酒、玩扑克、打麻将,甚至赌博。有的教师甚至利用学生有求于老师的心理,向学生索取钱财、谋取私利。以交换为目的的师生关系,一般无情感成份,实际上是利益的交换,这是师生关系的严重扭曲,给纯洁的师生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应该为人师表,但是这样的关系严重损坏了教师的形象,影响了学生的思想[3]。

(五)师生关系表面化、对抗化[4],矛盾冲突过激化

学生对老师的“软抵抗”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并不少见。一些学生见到老师总是躲着;有时课堂上老师讲得很精彩,学生却没有任何表情。师生关系很生疏,有时一学期下来,学生都不会与任课老师说一句话。老师布置作业时,学生喜欢“讨价还价”,交作业的日期也往往遭到集体抗议,一拖再拖,老师也习惯了“妥协”。

高校师生冲突事件似乎总能够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造成师生冲突的原因绝不是个别的现象。目前高校教师普遍“轻教学、重科研”,加上大学扩招后教学资源 (包括师资、教学科研设施等)紧张,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滑,引发了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不满。近年来,高校师生惨案时有发生,也表明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矛盾和矛盾过激化现象[5]。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一)增加师生接触交往频率,拓宽师生交往渠道,扩大交往时空

交往是师生关系得以建立的基本条件和途径。首先师生在思想上要增强主动性交往和沟通的意识,尽可能增加师生交往的时间,尤其学生应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老师进行充分讨论和交流,老师应该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其次,学校应该创造条件,丰富交往形式或内容,为师生共同参与课外文娱体育活动提供良好平台;教师应走出书斋和实验室,积极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再次,应该让教师在大学城或新校区有更多的停留时间,如调整校车时间,以方便学生联系交往,或让部分教师安居大学城或新校区等;最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资源,突破师生现实交往的时空瓶颈,如开通校园 BBS或聊天室,通过 QQ、POPO(网易泡泡)、M SN、B log、E-m ail、飞信、电话等,以便进行充分的交流和真诚的沟通。

(二)发挥师爱作用,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爱是教师对所有学生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是贯穿于教育始终的一种崇高情感,是教师道德素养的核心和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6]。老师应该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教师观是指教师对自己职业角色的自我认知。正确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要求学生,热爱、尊重和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水平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看法。在现代大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学生看作是真正的学习主体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教育对象和有独立个性与人格、有理智、有情感的能动主体。

(三)改传统填鸭式教学为对话互动式教学,增加亲和力

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打破传统的老师一讲到底、满堂灌和填鸭式的单一教学方法,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行互动式对话教学,加强师生双向交流,体现教学双方互通信息,增加亲和力。互动式教学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强调师生交流,构建一种互动的教学关系、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各要素的整合。把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呼应,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案例讨论,气氛变得活跃,师生间的距离得以拉近,从而有利于教学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7]。

(四)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以人格魅力塑造学生

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树立教师良好形象[8]。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书育人过程中最直接、最深厚和最长久的力量。身正则德高,其身正则不令而行,身不正则令不从。要求学生做个好学生,教师首先必须做个好教师[6]。教师应该提高自身道德的自觉性,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弘扬师德、为人师表、行为师范,自觉抵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5],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楷模,以崇高的内在人格魅力塑造学生;教师应大力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展知识视野,以深厚渊博的专业知识底蕴和技能打动和影响学生,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者和知识技能的传授者。

(五)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互相尊重和互相包容谅解

相互尊重、包容谅解是一个人良好道德风貌的体现,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教师只有关爱自己的学生,不轻视、慢待或侮辱自己的学生[9],才能在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使教师得到学生的认可,并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诲。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与学生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和矛盾,但在每一次矛盾和冲突中,教师若能以高度的觉悟、深沉的情感和博大的胸怀来对待学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过错和缺陷,则会提高教师的威信,反过来又会成为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同样,学生也应学会去尊重教师,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劳动成果。即使教师存在缺陷和不足,也不能任意诋毁或侮辱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教师,学会采用温和、委婉的方式与教师沟通。只要师生间能相互尊重、包容谅解,师生关系定会变得更加和谐[10]。

[1] 王华芬,刘云.高校师生关系“淡如水”,教师节高校教师被冷落 [EB/OL].http://new s.163.com/08/ 0910/16/4LGA 7LQ5000120GU.h tm l.

[2] 商蕾杰.是高科技“冰冷”了高校师生关系 [EB/ OL].h ttp://edu.peop le.com.cn/GB/8216/64401/ 6740065.h tm l.

[3] 邓显波.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8):203-204.

[4] 周慧霞.高校师生关系的伦理问题及保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1):76-77.

[5] 郭小英,许若兰,王芳.近十年来高校师生关系现状研究综述[J].今日南国,2009,115(2):217-218.

[6] 李清环.师爱在高校师生关系中的作用分析[J].新课程研究,2009,144:29-30.

[7] 彭贵军,吴耀松.论互动式教学对高校师生关系的良性促进作用 [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2):106 -107.

[8] 陈小芬.论如何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1):21-22.

[9] 黄国华,涂海丽.论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89 -90.

[10]郑友训.高校师生关系弱化的成因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6(11):22-23.

2010-10-09

江西省教育厅高校省级教改课题(JXJG-08-4-9)资助。

周亮梅(1979—),女,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应用。

G525

A

1007-7111(2010)11-0108-03

(责任编辑 魏艳君)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老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6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老师,节日快乐!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人间(2015年24期)2015-12-26 18:48:19
麻辣师生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