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光昭案

2010-08-15 00:46许吉敏
黑龙江史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内务府同治重修

许吉敏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辽宁 大连 116209)

清朝内务府主要管理宫廷事物。其始设于顺治初年,到康熙初年才成为定制。初制,设内务府,以旧属司其事。入关后,明三十二卫人附之,设内管领处,置内管领八人[1]。日久蔽生,到了晚清的时候,凡侵帑纳贿,冒销工料诸端,一如往日宦寺所为,故内务府堂郎中诸缺,众视为脂膏窟泽相沿积习,几无一洗手奉公之人[2]。同治年间重修圆明园时,李光昭便趁着清廷急需木材,诈称有积年购买的上等木材,并得到同治帝的许可,以此进行招摇撞骗。

1873年8月同治帝发布上谕命内务府择要兴修圆明园。此时距离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不到二十年,受到此等重创的清朝此时并没有恢复,并且当时新疆爆发阿古柏叛乱,日本开始侵犯台湾。在此背景下同治帝忽然提出要重修圆明园,岂不是很违背常理?

重修圆明园其实在此时提出也有它的背景,清朝自雍正朝开始,历代帝王每年春夏二季都要到圆明园,这已成为宫廷惯例,且历代相传。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大部分被毁,统治者不得不住在呆板的皇宫中,宫中时间长了就厌倦了,他们曾有“红墙绿瓦黑阴沟”之叹。1873年同治帝亲政,并在这一年大婚,翌年又是慈禧四十岁寿辰。在此背景下,再加上内务府大臣在其中劝说,最终使同治帝下定决心,发布上谕要求重修圆明园。早在1868年,御史德泰据内务府库守贵祥所拟,奏请修理园廷,以复旧制,并称内务府库守贵祥有拟就章程五条[3]。不过此时时机并没有成熟,贵祥被革去库守,发往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4]。1873年时机就来了,内务府大臣们吸取前次教训,采取了长期游说,引诱同治帝的办法。据《越缦堂日记》记载,同治帝莅位以后,内务府郎中贵宝、文锡与宦官日侍上,劝上兴土木,修园籞[5]。同时掌握大权的慈禧太后也是希望能到圆明园中居住。于是同治帝于1873年8月以孝顺两位太后为理由发布上谕——论修葺圆明园以备两宫太后颐养事[6]。自同治帝发布上谕后,就有大臣以各种名义劝说同治停修或者缓修圆明园。但是慈禧、同治对重修圆明园都是兴致勃勃,据笔者查此段时间的实录发现同治帝在不到一年中,前后四次幸圆明园。其中同治十三年三月更是引发了奕譞等人联合上奏谏阻同治帝驻跸圆明园[7]。慈禧对重修圆明园兴趣不比同治帝少,据记载,修理圆明园的雷氏进呈万春园诸图,每仰示慈禧决定,天地一家春内檐装修,慈禧且操笔亲绘图样[8]。从中可看出同治帝和慈禧都对“修园”有很大兴趣,可是同治帝却不得不面对现实情况——没资金、没工料。此时的清王朝已不是盛世,又哪来的资金?于是同治就想到了“报效捐修”的法子,即著王公以下京外大小官员量力报效捐修,著总管内务府大臣于收捐后,随时请奖[9]。此时候补知府李光昭通过内务府大员向同治帝上奏要报效数十万金的木植,这可真是解决了同治帝的燃眉之急,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李光昭是广东嘉应直隶州人,同治年间通过“捐输”得到候补知府。同治重修圆明园面临着诸多难题,除了金钱还有工料。兴工之初,大木猝不易办,权折船坞大舵改做正梁,又拆除旧料翻新,惟重修殿宇不下三千余间,旧料不及百一,不得不另筹采购之策[10]。同治帝于是下令两湖、两广、川、闽、浙各省采办木料运京。但太平天国后各省都少有优良的木材,此时李光昭就通过内务府大臣向同治帝上奏称:“候补知府李光昭将数十年商贩各省购留香楠、樟、柏等巨木,价值数十万金,砍伐运京报效上用[11]。”同治帝当然高兴,并且给了李光昭一系列便利条件,例如,通饬沿途关卡免税放行,并准该员驰往各处,咸商同志,会明督抚,木料现银认由自便[12]。李光昭就利用此中便利打着“奉旨采办”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李光昭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运木材,一查便知,但内务府却奏报皇上,使其能顺利得到权力。其实在李光昭案件揭发以前,王家壁就上奏质疑李光昭的能力,王家壁奏称:臣等查李光昭寄居汉镇多年,向未贩运木植,家道并不殷实,素行不端,现有被控盘据扰害案件未结,其人其言均属难恃[13]。王家壁已经指出,李光昭并没有报效木植的能力,而且身上还有案件没结。

李光昭先到湖北,发现如果进入深山伐木,没有几年的时间是运不出山的,这样工费过重。于是李光昭去香港购买洋木,与洋商订约时,复大胆以圆明园李监督代大清皇帝与香港商人阿多富庵记立约字样写入合同[14]。但庵记病故,李光昭不得不改赴福州,冒称圆明园监督与法商播威利订购洋木三万五千尺[15]。但李光昭签了合同后却不履行,洋人走津控诉李鸿章[16]。于是经李鸿章核查才发现原来李光昭一直在欺骗清政府。

李鸿章于1874年7月把李光昭案情据实上奏,李光昭与洋人原定合同内仅付过定银十元,并据美方领事申称洋木值五万四千余元,而李光昭在内务府呈称购运洋木报效值银三十万两,既浮开太多,银两亦分毫未付,所谓报效者何在[17]李鸿章还在奏折中暗陈李光昭性情矫谲,当洋商向李光昭要钱时,李竟称其木尺寸短小,与原议不符,拒绝接收等内容[18]。

李光昭的案件的揭发,引起了清廷的轩然大波。圆明园的重修本来就受到非议,从它动工开始到李光昭案揭发前已经有沈淮、游百川、文祥、李宗羲、李文田、杨浚等御史和官员上奏要求停修或者缓修。但同治帝顽固不化坚持己见,甚至用斥责、罢官对待反对者。但随着李光昭案的揭发,事态就不一样了。七月十六日,军机大臣恭亲王、御前大臣醇亲王等又合疏请停园工,戒微行,远寺臣,绝小人,警晏朝,开言路,惩夷患,去好玩共八事[19]。其中停休圆工居首,其戒微行主要指同治帝幸圆明园。远寺臣,绝小人笔者认为主要指责的就是内务府大员。同治帝接到此奏折后大怒,醇王三进见,以死要上下停圆工手昭[20]。同治帝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同意停修圆明园,李光昭被判为斩监侯。同治帝以恭亲王语言之间诸多失仪,革去亲王世袭罔替,降为郡王[21]。最后慈禧不得不出面化解僵局,把亲王世袭罔替还给了恭亲王。李光昭一案导致了清政府内部的一场政治“闹剧”,内务府不得不对这件事情负责,内务府大臣崇伦、春佑等因帮助李光昭呈报效木植,欺蒙入奏被即行革职[22],贵宝、文锡因不能称职之责即行革职[23]。

通过李光昭一案,可看出内务府的腐败。其状况就如李文田所说:“此皆内务府诸臣及左右小人,萤惑圣听,导皇上以朘削穷民,为其自利之计[24]。清廷能在同治年间重修圆明园,虽然是慈禧、同治主事,但怂恿煽惑的人是贵宝,文锡等人。这些都是内务府大臣,内务府通过这些工程可冒销工料,侵帑纳贿,不顾国家和百姓的情况,实在是腐败到了极致。

[1《]清史稿》,第12册,卷118,中华书局,1977年,第3424页.

[2][《8]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二期,京城印书局,1933年,第123、119页.

[3][4]王先《谦东华续录》(同治朝),第四册,卷74,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5][19][20][24]李《慈越铭缦堂日记》,第九册,广陵书社影印手稿本,2004年,第6361、6222、6222、6217页.

[6][《9]清实录·穆宗毅皇帝实录》,第51册,卷358,中华书局,1987年,第734、734页.

[7][10][14][16]吴相《晚湘清宫廷实记》,台北正中书局,1982年第8版,第223、220、221、221页.

[11][12][1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圆明园》(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644、644、651-652、654.

[15《]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3-4期,京城印书局,1933年,第302、308页.

[17][18]李鸿章著、吴汝纶编《李文忠公全书·奏稿》,1905年刻本,卷23.

[21][22][2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第24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60、252、456-457页.

猜你喜欢
内务府同治重修
高职院校自主“诊改”机制的实施研究
——以重构学生课程重修制度为例
便秘、痔疮要“同治”
了却君王身边事:大清内务府
高职院校重修问题及解决方案探析*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学分制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重修问题探究
荒唐同治讲信义
《乾隆皇帝的荷包》
论清末三帝无嗣之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