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建民
钱学森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文/姬建民
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大师与世长辞。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和丰富的科研技术成果,而且在做人做事上树立了淡泊功名利禄的楷模,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日常生活中,钱老给自己定下许多“原则”,主要有:不题词;不接受吃请;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不参加任何成果鉴定会;不接受礼品;不写回忆录;不同意为他塑像和立功德碑等。钱老虽然声名显赫、功勋卓著,却谦虚谨慎,在自我约束与自身修养方面给自己立下了全方位的规矩。
粗略一看,这些“原则”涉及的无非是些“小事”。然而,用心一想,却都是触及社会上与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极为敏感的“热点”问题,都是事关做事做人的紧要“关节”。比如吃请和接受礼品,往往有些师长的一世英名就在这个“过程”中减色了。又如题词和参加成果鉴定会,现在几乎没有“白题词”的了,剪个彩都要“出场费”或赠给把金剪子。至于有些鉴定会,就更是用金钱与财物“统一”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和看法了。有些人善于“拉大旗作虎皮”,值不值得的都去出书,还总是请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作序。对于这些,钱老自然看得非常清楚,既不可能参与,也不可能支持。于是,“慎独”的钱老自定原则约束自己,谁来说情都不能破,表现了襟怀坦荡、睿智高洁的崇高品行。
在钱老的心目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为重,名利最轻。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是钱老领导建立起来的,成为首任院长后,行政事务使他无法专心管理技术问题,他主动向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元帅写辞职报告,只任副职。钱老70岁后就不断写辞职报告,要求辞去国防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甚至要求免去他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称号。他还多次拒绝了美国拟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的称号。名誉、地位在钱老这里看得极淡。金钱在钱老眼里更属于“不爱”之物!1962年,他将3000多元稿费作为党费上缴给组织。1978年,他将组织上为父亲落实政策补发的一笔钱交了党费,同样,100万港元的巨额奖金支票,他看都未看,全部捐给了西部的治沙事业……1960年,钱老搬进航天部大院,至今没有搬动。组织上多次给他安排新居,他都不要。回国后,还把杭州的旧居“丰谷园”与上海的几处房产都捐给了国家。 (见《信息时报》)这就清楚了:钱老如果没有这颗纯粹透明的淡泊之心,绝对不会有那些近乎苛刻的慎独原则。换言之,也只有像钱老一样做人的、一样淡泊名利的、一样以国家为重的人,才可能持守正大光明的做人原则,为世人留下一座品行高洁的丰碑。
毋庸讳言,时下一些专家、学者弄虚作假、急功近利、浮躁追风,甚至沽名钓誉,亵渎学术尊严;一些贪官污吏贪欲成癖,权力出租、巧取豪夺,大量攫取不义之财;买官卖官、争名逐利、名利通吃,不惜出卖人格党性。某省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县级市的市委书记,上任伊始居然趾高气扬地站在敞篷车上“阅兵”,全城戒严,交通中断,耗资200多万元。实在说,谁能指望上述的专家学者研究创造出什么造福人类的成果?谁又能期盼这样的官吏能够爱国爱民、无私奉献?心目中丧失了做人的原则,不仅意乱神迷,行为也会失范,至于“赢得生前身后名”那肯定是奢望了。
“严谨、严肃、严格、严密”,钱老既以此“四严”治学创新,也藉此修身养性,涵养品德。如是,铭记下钱老做人做事的原则,并以“四严”的态度加以培育养护,对于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乃至我们党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