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坤,崔志强²
(1.山东英才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3;2.山东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2)
从快餐式体育文化看武术散打在国外的发展策略
阮 坤1,崔志强2²
(1.山东英才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3;2.山东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2)
现代散打区别与传统武术的散打技击,随着武术逐渐走出国门,散打也逐渐被世界格斗界和体育界所知,如何更好进行国外散打推广是每一位武术工作者所应该深思的课题。本文通过独特的视角对散打在国外的推广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
快餐文化;散打;发展
“快餐”一词是从国外引进的,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为了节省时间,连吃饭都成了累赘,快餐应运而生。快餐效应也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蓬勃发展,“快餐”到“快餐文化”,再由“快餐文化”发展到目前的社会各个行业,在于其自身的优势和魅力。一般认为,快餐文化是比喻追求速成、通俗、短期流行,不注重深厚积累和内在价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1]。
在体育和体育文化领域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快餐文化思潮的影响,对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的对其进行否决。快餐文化的存在有着它的社会基础,我们对其进行最大化的利用,而不是一味的排斥、打击。快餐式体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并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播模式,短期内甚至可以促进体育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快餐式体育文化”,指在体育及体育文化领域内,追求速成、短期效应,不注重深厚积累和内在价值展现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但长期作为单一模式发展将不利于体育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武术散打是我国武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随着武术的体育化进程,武术散打也不断被改进和发展。在《中国武术教程》中对散打的定义是: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散打的定义体现了散打的现代竞技体育特性和民族属性。
现代的散打是体育化后的散打,是竞技体育模式下的散打,和传统的散打技有着较大的区别。但是不能否认现代散打对传统散打技术体系精华的继承,它武术散打走向竞技体育化的必然选择。所以,武术散打的转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散打在历史发展中有过多个名称,如散手、散招、散打、拆手等,实际上是用不同的词表述相同的含义。从历史的角度我们也能深深地感受到武术散打发展的历史轨迹、其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和内在文化属性。
现代散打运动真正得到开展是在1979年以后,通过试点单位验证后逐渐面向全国推广。1982年1月正式制订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初稿),并开展了邀请赛。之后散打规则又经过了几次的修订和改动,增大了散打的竞技性和观赏性,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散打开展的热潮。到2000年,散打商业赛事逐渐成熟并迅速开展起来。2000年3月“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北京开赛,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运用经济手段调动各方积极性,与过去单纯依靠行政组织管理完全区别开来。“散打王”赛事每周举行一场比赛,贯穿全年。散打王争霸赛由此成为了中国武术史上比赛跨度最长的赛事,将散打运动的开展推向高潮,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外散打运动的开展。
从当前竞技散打的技术体系来说,散打具有快餐文化的属性,或者说我们可以把其视为快餐文化。韩国跆拳道能够以迅猛之势风靡全球,靠的不是其拥有多少文化底蕴或者拥有多么庞大的技术体系,而是得益于其简单易行的技术结构。与此同时,随着跆拳道技术体系的推广和传播,跆拳道背后的文化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从传播过程来看,我们不能否认“快餐式体育文化”的特性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散打在推广过程中也可以借助“快餐式体育文化”的传播力量走出我们自己的路。
文化是一个具有多种意义的词语,从社会学上来说,美国社会学家保罗·布莱斯蒂德认为:文化“指做一个民族社会遗产的手工制品、货物、技术过程、观念、习惯和价值。总之,文化包括一切习得的行为、智能和知识,社会组织和语言,以及经济的、道德的和精神的价值系统。”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文化与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族群的存在紧密相关,共同的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民族就是一种文化语言共同体”。武术及其所包含的武术散打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一种肢体文化,代表着民族体育文化的精髓所在。
武术散打作为我国的民族体育项目,国内外推广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文化的认同和接受力上。国内大众对武术散打了解情况相对国外大众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再者,国内大众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力更有着特殊的情感在里面,更易于接受。这也造成了在国外推广武术散打比国内有着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标准和适宜的手段。
3.1.1 快餐式体育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快餐式体育文化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饮食习惯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发展为一种快餐文化;浩如烟海的图书也可以出现不同版本的精炼网络本;晦涩难懂的国学“快餐化”,最大限度地被通俗化、人性化和大众化。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然也可以走一条快餐式的体育文化之路。这不是对民族文化的亵渎或者是对民族文化的抛弃,相反,我们的文化反而可以更好地适合大众需求,为世界所知、所接受。
3.1.2 武术散打发展的迷茫需要新途径来解决 武术没有进入奥运会,就注定了我们在国外的推广要受到更多的压力和阻扰。武术散打如果要传播到大众的意识形态之中,必须要经过适合大众口味的“快餐化”改造。正如列宁所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
3.1.3 武术散打具备路线的条件 武术散打的技术体系是对中国武术技击精华的提炼,拳法、腿法、摔法都有囊括,为适应竞技体育赛事的需要,限制了拿法,散打有着其独特的技击魅力,简单易行又不失民族特色,具备“快餐式体育文化”简、易等特征。而且健身、防身、竞技多种效应并存,只要推广措施得当,在世界范围定会拥有一席之地,占领了大众市场,奥运之路也会越来越近。
3.2.1 国外社会武术馆校及推广机构教学理念的转移 合理的武术散打定位可以更好地促进散打的传播,特别是要在短期内获得一种“羊群效应”。快餐式体育文化的定位将更有助于羊群效应的出现,促进散打的快速推广和普及。对国外的散打推广,更多的依靠设在国外的武术馆校和健身机构等相关部门,他们的教学理念对武术散打的推广有着影响。因此在对国外的推广过程中,对国外相关教学机构办学理念的灌输至关重要。
3.2.2 武术散打在国外推广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1)制定各级武术推广场所的规格要求标准。推广系统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场地、场馆应根据国外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标准,以此来促进推广过程的标准化,严谨化,保持武术散打推广井然有序。
(2)国外现有武术培训机构、团体的统一化、规范化管理。为了更好地传达和推广我们的技术体系和理念,应对国外现有武术培训机构、团体的统一化、规范化管理。只有采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才能保证散打推广的规范化。为了更好的联系这些机构,我们应该采取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和帮助,最大化的利用国外各种资源为散打传播做贡献。
(3)成立定期针对国外教练员的培训体制。建立起定期针对国外教练员的培训机制,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体资源或者其他便捷途径,既可以达到传播效果又可以节约成本,更有利于散打得到健康发展。这样可以让所有教练员适时掌控散打发展走向,更有效地进行散打的传播。
[1]邱丕相.中国武术教程(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白永正.武术散打教学与训练[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漆震光.武术散打国际化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武术科学,2006(4).
[4]黄晓鹏.中国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国际化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3(3).
[5]徐海龙.中国武术散打与世界搏击项目竞赛规则比较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1).
[6]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7]尼·切博克萨罗夫,伊·切博克萨罗娃.民族·种族·文化[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6.
G852
A
1674-151X(2010)10-15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10.078
投稿日期:2010-07-03
阮坤(1984 ~ ),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