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阳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6)
浅析快乐体育教学
张向阳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6)
通过探讨快乐体育教学的概念、特征以及快乐体育教学的优点和要避免的问题,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快乐体育教学提供可参照的快乐体育教学指导理论,为构建比较完善的快乐体育教学理论体系提供必要的素材。
快乐体育;教学;教学效果
快乐体育教学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众多热点方向之一,我国关于快乐体育教学的研究不少,其中有一些成功的实践典范,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纵观我国快乐体育教学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还是比较混乱。因此,如何开展快乐体育教学,真正做到既能达到教学效果,又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是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我国快乐体育教学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愉快教育与日本的快乐体育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厌学而提出的,为适应终身体育思想而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成就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多种体育教育指导思想随之涌现。由于各种指导思想各自的侧重面和局限性,往往以社会的需要一厢情愿地要求学生,而忽视学生的需要。结果学生上体育课后仍然对体育无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参与。快乐体育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其独有的优势在我国体育教学中占得一席之地,并得到推广和发展。
快乐体育教学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氛围中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其核心在于强调兴趣和能力培养,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介,实现学生在体育教育中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快乐体育教学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把它视为直接目的。因此,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能力和完美的体育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但是体育教学中的“快乐”并非是学生想干什么就让干什么。学生的快乐应该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和良好的组织教法下获得的,它包括技能提高的喜悦感、战胜困难的超越感、与他人协作的社会一体感以及参加运动时体验良好氛围的舒适感等。
快乐体育教学具有以下特征:(1)以“以生为本”,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以终身体育为出发点,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教、乐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2)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的三维统一,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3)以采用启发式的创新教学方法为主张,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4)以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为主张,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和教学环境的优化。
2.1.1 重视学生兴趣 很久以来,在学校的体育教学和学生参加的课余活动中,沿用的结构模式大部分都是传递式的,具体表现在刻板的内容、单调的形式、简单的方法,没有生动快乐的氛围。快乐的体育教学法强调的在运用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潜在动机,尤其注重不同的运动项目中各项运动所独有的乐趣,还着重视学生快乐、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活动,从而体会到参加各种运动所获得的乐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2.1.2 快乐体育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快乐 体育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依据学生个性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且能够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使其在体育运动中有发挥、有创造、有提高。
2.1.3 快乐体育教学十分重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快乐体育教学能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不只是一项体育活动,更是人际交往的桥梁。很多体育活动必须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到达效果。老师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中介”角色。老师在组合团队之前必须做到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怎样把一个小团队从陌生到熟悉,以至互帮互助、密切协作,是衡量快乐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关健所在。
2.1.4 快乐体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快乐体育教学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认识人体与运动的关系的能力,找到自己真正适合的体育项目,养成常学、常练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认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最佳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喜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2.1 避免出现“放羊式”教学 有些体育教师觉得所谓的快乐体育教学就是放任学生的自由,不加管理学生的行为,使其懒懒散散,没有一点的基本素质锻炼活动。实际上,学生们不但没有获得相关技能,更会感觉到那种玩耍性质的体育没有任何快乐可言,从而对这项运动失去了兴趣。只有让学生了解体育技术知识和活动原则后,才有终身体育的基础,才能长期“快乐”的运动。
2.2.2 避免因快乐氛围而降低教学的效果 我国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而快乐体育教学强调学生快乐、轻松的活动。二者在目标和要求上有明显的冲突,因此,很多体育教师很难把握两者的关系。有的老师觉得提倡快乐体育就不需要再进行素质训练,正相反,素质训练是运动技能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就很难完成其中的运动技能练习。况且“快乐体育”包括学生克服困难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在进行素质训练的过程中要把素质训练与游戏运动结合起来,或者在教学项目中加入素质方面的训练,而不要进行简单的素质训练。
2.2.3 避免因快乐教学而降低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艰难困苦的磨练对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课的锻炼,就是人为地设置各种适当的困难让学生去克服,使学生在练习中得到磨练,特别是意志品质的锻炼和良好品格的形成。如耐力跑就是要让学生在练习耐力跑的时候,锻炼意志品质,就是要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优秀品格。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拥有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强身健体,而“快乐”只能是完成这一过程的其中一个手段。若要让学生享受真正的终身 “快乐体育”,就必须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对运动本身或某一项目有兴趣、有欲望,并且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达到真正的“快乐体育”,也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1] 刘刚.浅析对“快乐体育”的几点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374-375.
[2] 刘显毓,夏侯宏.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J].教学与管理,2007(12):139-140.
[3] 毕世明.论体育中的快乐与快乐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8(21):36-37.
[4] 曾杨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0(1):167-168.
[5] 孙晓峰.小学快乐体育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162-162.
G807.2
A
1674-151X(2010)11-08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11.043
投稿日期:2010-07-16
张向阳 (1967 ~),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运动训练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