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继光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武术传播研究的新突破
庹继光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文章从文化学和传播学的视角对《中国武术传播论》一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评论。认为《中国武术传播论》作为国内武术传播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最主要的学术价值可以归纳为:为武术传播研究充实了根基;为后续武术传播活动明确了“以文化传承为核心”的方向。
武术 传播 文化
郭玉成博士的《中国武术传播论》,脱胎于他在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时提交的研究报告,作为与他同时在站学习的同门,当初我就有幸提前一睹这本论著的“芳容”,且出站答辩时专家组对该报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因此深知其学术价值非凡;不过,当郭博士把这本新著邮寄过来以后,我仔细阅读过后仍感到相当的震撼:在出站报告完成后,玉成博士又补充了大量的最新资料,使得成果更新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说服力,论著的学术价值进一步提高。其实,素来以出版高质量传播学论著而著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慧眼识珠,毫不迟疑将此书纳入“新闻传播学术原创系列”出版,足见他们充分肯定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这表明学术界已经认可了武术传播研究的科学性以及郭玉成博士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
以笔者管见,《中国武术传播论》作为国内武术传播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最主要的学术价值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为武术传播研究充实了根基;第二,为后续武术传播活动明确了“以文化传承为核心”的方向。
数千年来,中国武术在传播中生存,在传播中发展,可以说,一部武术发展史同时就是一部武术传播史。从细处说,中国各种武术门派发展进程中最常见的师徒传承,就是一种典型的人际传播模式,而一些武术教练开馆收徒,扩大教授的范围,则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组织传播的格局。从大的方面说,中国武术也是很早就开始了跨国传播:当今风行世界的日本柔道古称“柔术”,是日本一种古老的角力运动,明末清初中国的拳搏技艺传入日本后,日本人逐渐吸取了中国拳术的踢、打、摔、拿等技术,结合本国国情形成了新的流派,逐步发展成为“柔道”;跆拳道的发展和演变也吸收了中国武术的营养,跆拳道起源于1500年前的朝鲜半岛,其前身是朝鲜民间武术“花郎道”,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跆拳道糅合了中国拳术等东亚武术的精华,逐步形成了今日风靡世界的跆拳道运动。
如果说,最初的武术传播大多是自发行为,缺乏高度的自觉性,那么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东西方体育交流迅速加强,武术的对外传播活动逐步显现出自觉意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德国柏林,参加第11届夏季奥运会表演。由11人组成的中国武术队在奥运会期间进行了多次表演,震动了欧洲,他们的双刀、对拳、飞叉、太极拳等十八般武艺表演令欧洲人看得目瞪口呆、喝彩不已。本届奥运会主席李德华博士说:“没想到中国武术这么高超,真了不起。”《德意志报》、《汉堡报》等也发表评论,盛赞中国武术功夫精湛卓绝,富有艺术性、舞蹈性、高超精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更被作为优秀民族遗产加以继承﹑整理和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积极促进武术进入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在中国的积极倡导下,国际武术联合会于1990年正式成立,此后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1994年国际武联被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接纳为会员,1999年国际武联得到国际奥委会的临时承认;2001年12月20日,国际武联主席李志坚致函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代表国际武术联合会和全体武术运动员,申请将武术运动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武术虽然未能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但国际奥委会批准由北京奥组委、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办的“北京2008武术比赛”于8月21日—24日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这也是奥运史上非奥运项目首次与奥运赛事同城比赛。
一旦有了开展武术传播的自觉,必然需要借助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武术传播提供理论上的支撑,以有效提升传播效果,促进武术走出国门,成为全世界人民得以分享的宝贵遗产,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郭玉成博士对武术研究的贡献恰好在这个方面体现得非常突出,他和自己博士阶段的导师邱丕相教授于2000年设计《武术体系框架》研究课题时,首次提出“武术传播学”可作为武术学科的分支,此后郭玉成开始把传播学理论系统引入武术研究领域,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武术传播的理论与对策研究》,后来以《武术传播引论》的书名出版。对于这一成果,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刘海贵教授评价说:“论文选题新颖,见解独特。把武术作为一个样本来研究传播学的有关问题,新鲜且有深远的意义,在国内确实具有领先地位。”因此,刘海贵教授鼓励郭玉成继续深入研究,于是郭玉成顺理成章地进入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师从刘海贵教授,继续研究武术传播课题,由此他也成为国内第一位研究武术传播的博士后,此后郭玉成博士连续取得了多项颇有分量的科研成果:2006年,郭玉成博士负责的“中国武术国内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对策研究”获得全国第一个武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07年,郭玉成博士如期完成博士后报告《武术传播与文化传承》,并最终形成《中国武术传播论》出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郭玉成博士的《武术传播引论》为武术传播研究奠定了基础,《中国武术传播论》则进一步夯实了它的根基,将有力推动国内武术传播研究活动的稳步发展。
众所周知,武术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被世人公认为“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一大体育瑰宝。不过,就武术传播而言,却自古就存在着“术传播”与“武德传播”的分野,如北京广播学院周月亮教授在其论著中,便将武术传播归结为“术传播”。同时,许多人认为,武术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文化,武术的核心是武德,“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德”是凝结在武术运动中的道德观念,也就是中华武术精神,为此很多武术门派都把练习武术当成人品锤炼和人格升华的过程,要求习武者具有手德、口德、公德,通过练武习德达到培养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等良好心理素质和高尚道德性操的目标,而武德强调修身养性、锻炼情操,正是民族精神、民族礼仪和传统美德的外现。简单来说,武术传播可以分为武术技术传播、武术文化传播两个主要范畴。
对于这一点,郭玉成博士始终有深刻的认识,他在《武术传播引论》中对武术传播作了如下定义:“武术传播是指武术技术及与武术有关的文化,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一定的途径,在人与人之间横向和纵向的流动过程。”的确,武术来源于体育,但高于体育,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就展现了一种人体文化和精神再现:从文化的角度,以修身养性为目的、以道德教化为前提的武术文化透现出中国文化特有的魅力,以其独具特色的东方运动表式和厚重的东方哲学理念,使世界各国为之倾倒,具有极强的时空穿透力;同时,武术对生命健康的特殊理念和独特的运动方式,已经证明她具有世界性魅力。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武术传播最为关键的是将中国武术文化传递到全世界,使其精髓能奉献给全人类。因此,郭玉成博士很明确地指出:“武术传播的核心是文化传承,脱离文化传承的武术传播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在新著中提出:中国武术如今已经进入了“传播传统”的历史最佳时期,在国家发展文化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优良环境中,中国武术要承接历史责任,传播武术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在本书中,郭玉成博士处处表现出“武术传播当以文化传承为核心”的自觉,因此对许多问题的探讨显得很有新意。
当前人们非常重视“软实力”,也经常说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问题,一个国家获得文化软实力,是指其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力,乃至成为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的主导性文化理念或观念,武术是我国开展跨文化传播的优良载体,我国向全世界推广武术,加快武术文化的传播,使世界从文化的层次上来了解武术,增加武术的影响力,让世界人民充分享受到武术文化这一宝贵的遗产,可以全面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使中国优秀的体育文化与全世界人民共同分享,让武术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与世界文化实现双赢。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期间,一位担任火炬手的山东临沂八卦拳师如是说:“传播武术精神也是传播奥运精神。武术不仅可以健身,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力,更能培养人坚韧、刻苦的品格。这和奥运会提倡的更强的理念是一致的。武术是一门非常博大精深的学问,它的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恐怕一辈子也研究不完。”一代武林宗师叶问的儿子叶准也说过:“中国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要像美国输出迪斯尼、好莱坞大片,韩国输出跆拳道,日本输出动漫一样,我们也要把武术当成一个强势文化产业,向全世界输出,让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中国的文化竞争力。”对于这一理论问题,本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息影像”,其国际传播有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当前国内非常流行武术商业化传播活动,而且其中一些活动辐射面很广,产生的社会影响也相当大,对此,本书也作了批判性的剖析,对其利弊都作了精到的分析,并形成了作者自己的独立判断:“商业武术是武术大众化的传播途径,但是商业武术决不能追求泛娱乐化,可以肯定地说,武术文化走出民间、走向社会、走向大众,是武术传播的进步。但是武术文化传播者要自觉充当武术文化的守护者,坚决捍卫武术文化的精神底线。”
甚至,对于“武术未能正式进入奥运会”这种令许多人扼腕的事情,郭玉成博士也从武术文化传播的角度作了独到的解读:“其实武术没有进入奥运会或推迟进入,也是中国武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进入奥运会的武术其实是竞技武术,竞技武术推迟进入奥运会,就会给中国传统武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不要懊悔武术没有抓住(北京奥运会)这个机会,我们应该庆幸武术有了更长的时间去完善,以在不久的将来贡献给世界一个更加成熟的体育项目。”
当前,无论国内传播,还是国际传播,中国武术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国际传播更是如此,中国武术种类繁多,动作和套路复杂,对外传播武术技术有时难以奏效,而且零散的武术技巧并不能代表中国武术的精髓,相反,凝聚在武术中的武德精神,其核心观点之一就是“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和谐”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学者认为,借助北京奥运会的契机和平台,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以及“和平、和美、和谐、和合”,还有《易经》中“和为贵”的思想融入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是东方文化对奥运文化的重大贡献:“和谐”是人文奥运的灵魂,和谐是奥林匹克与中华文明的最佳结合点,许多国外奥林匹克研究专家也不约而同地强调“和合”、“和谐”思想是中华文化通过人文奥运奉献给世界的最有价值的思想和理念。同样的道理,我国大力推进武术的国际传播,包括推动武术进入奥运会,就是希望武术的精神能融入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对奥运文化作出重大贡献,而其关键便是广泛传播武术文化,这也印证了郭玉成博士的基本判断:“武术传播的核心是文化传承”。
[1]郭玉成.武术传播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69.
[2]郭玉成.中国武术传播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4.
[3]周月亮.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史[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325.
[4]张永恒,冯惠玲.“和”,人文奥运之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01-20.
Another Masterpiece of Chinese Wushu Spread
Tuo Jiguang
(Sichuang Normal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g 610068)
From the views of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science,the paper does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n Chinese Wushu Spread.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book as another masterpiece of Chinese Wushu spread study,has the following main academic value:it forms an sound basis for Wushu spread study;it tell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Wushu to surround the core of culture.
Wushu spread culture
G85
A
1004—5643(2010)08—0019—02
庹继光(1971~),男,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