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化
(河南工业大学体育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0000)
太极拳源流研究综述(1949-2009)
吕 化
(河南工业大学体育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0000)
查阅近六十年的太极拳源流研究文献,大量不可考证、以讹传讹、荒诞不经的传说假说充斥其中,距离太极拳源流的科学化体系建设还相去甚远。文章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证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太极拳源流中的“可证史”和“存疑史”两个方面将1949年以来太极拳源流研究的成果进行去伪存真和总结梳理。太极拳创拳时间应在明末清初之间,其地点和创始人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太极拳源流研究应基于其诞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运用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角度对其发展进程进行宏观的整理,将尚待考证有争议的问题给予规整存疑,对于假文献、以讹传讹、甚至“人造”文物等有碍太极拳学科科学发展的因素给予扬弃。
太极拳 历史源流 综述
民间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正统”被认为是流派生命力之根本,但是在传统武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中,传承人颇重技艺而鲜善文采,“武术之精奥,因重武轻文而弃置”;不多的文字记载又多以口传、心授、歌诀的形式被秘之掩藏,因而文献史料极其匮乏,即便传承人自己对于源流问题也“每每狐疑不定”。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广为传播,其诸多价值的凸显备受世人珍爱,源流之谜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中华民族自古又以尚古尊贤,述而不作为传统美德,或习间顿悟、或交流得知必将归功于先贤所授,崇古尚古之风颇为盛行。重礼德,缺考证显现出古人对武术源流问题的基本观点,故而给现代学者研究古拳种的源流史料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太极拳从其诞生之日起,她的历史源流争论就从未平息。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力量的广泛参与,太极拳历史研究成果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05年达到峰值。但细细审阅其论文的质量,并不容乐观。因此本文将从“存疑问题”即尚需考证的源流假设和“统一观点”即可以形成一致观点的源流理论这两个方面对太极拳源流问题进行去伪存真的系统梳理,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对今后的太极拳历史研究给予帮助。
六十年来,唐豪、徐震先生最早运用历史学考证方法展开对太极拳源流问题的研究,他们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的考证否定了张三丰等太极拳源流中存在的附会神仙等传说,并对其历史起源提出各自的观点,其间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对陈王廷和王宗岳两个人物的讨论。
建国之初唐豪先生经过深入的考证,确定太极拳为河南温县陈沟九世祖陈王廷所创,但其立论的五点论据之中,侧重旁证,缺少足够有力的主证,至今只勉强立论。王宗岳《太极拳谱》享有至高的太极拳学术价值,徐震先生经过对太极拳传承家族陈氏、武氏、杨氏有关太极拳史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王宗岳对太极拳的传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他师承何人尚无以为考,就其本人的生平亦少的可怜,使得太极拳源流研究不得不搁置不前;康戈武先生对武式太极拳传承人物姚继祖等人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对比王宗岳与武禹襄极为相似的人生阅历与儒家文化修养,推断王宗岳很可能是武禹襄的笔名,从而提出太极拳起源于温县陈家沟九世祖陈王廷的结论。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但太极拳源流之迷并未由此尘埃落地,如同当年对孙膑和孙子两人的争论,只能等待进一步考古发现的最终结果。
在声势浩大的“陈王廷考”、“王宗岳考”、“戚继光考”、“蒋发考”等传承假说讨论中,众多太极拳史学研究者搜集整理了大量陈派太极拳拳谱和赵堡拳谱拳论资料、杨派太极拳资料、太极拳之乡府志、县志、地方文献辑、道教文献以及时人口碑等历史文献,大量的信息汇集扩大了太极拳历史研究的理论基础,也为太极拳源流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了条件,但这些文献中隐存的实证数据少、逻辑推断多、断章取义、自相矛盾等亦是进一步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太极拳源流研究的深入,天量的假说讨论展现在世人面前,很多曾经业已证伪的推断也翻出来炒作,使得太极拳源流研究如同坠入云里雾里,尽是浑浊。主要表现在:重复讨论已否定的源流假说;伪造史料,炒作源流;一些文献提出新的观点有待考证。
在“陈王廷造拳”和“王宗岳问题”逐渐升温的讨论过程中,有关“陈卜创拳”,“蒋发问题”,“内家拳问题”、“张三丰问题”唐“许宣平”和“李道子”等问题在建国之初业已证伪而今又再次浮出水面。程大力教授指出“秘密、保守、封闭”是流派“造神运动”的本源,清中叶太极拳由杨露禅始在社会广泛传播,杨派第二代第三代传人首先将仙道文化与太极拳相结合,提出祖师张三丰之说,后河南温县赵堡提出师承蒋发之说,并有将太极拳溯始于老子的趋势,查考该镇太极拳主要传承人陈敬柏与陈清萍皆与陈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源出于“陈派太极拳小架”的“和式太极拳”亦出于该镇,据查考《温县县志》该镇有多处道教标志——“小金顶”的记载,与武当山“大金顶”遥相呼应,该镇道教文化的盛行,为仙道传说与太极拳的融合提供的丰沃的土壤。
“李氏家谱”的发现引发了对于“唐村千载寺”、“十力和尚”、“博公武道”、“李春茂”、“李仲”、“李信”、“李鹤林”等历史古迹、人物研究和考证,值得注意的是“李氏家谱”中记载的有关“王宗岳拜师李鹤林的故事”和陈沟陈姓与唐村李姓世代姻缘的关系,将太极拳关键的两个人“陈王廷”、“王宗岳”联系了起来,并给出“王宗岳”师承新的立论,这无疑加强了学者们对于“千载寺文化”和“李氏家谱”挖掘和考证力度。将之前各流派零散的源流问题与之综合起来考虑又提出了更多新的思考,因此其观点真伪尚需进一步考辨和整理。本文于此对“唐村”问题简要提出三个思考:(1)李氏家谱和千载寺的文献记载中均出现了“无极养生功”、“十三势”、“太极养生功”等拳法套路,显然这与太极拳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种渊源关系能否成立还有待进一步比对和考证;(2)经对比发现原载于王宗岳《太极拳论》和武派、杨派太极拳等部分重要的拳论与李氏家族的“太极拳论”、“十三势”歌诀功法等资料出现惊人的相似,探究其真正的原因也是今后需要解答的问题;(3)唐村“千载寺”文化孕育下,李氏家族也有拳术技术的流传,而对其挖掘和整理,结合文献中提到的“无极养生功”、“十三势”、“太极养生功”的挖掘和考证,亦将为太极拳科学化的技术体系建设提供更多资料。
太极拳文化具有“超越宗族的文化力量”,对于太极拳源流的查考,众多学者没有仅拘囿某个或某几个家族文献的考证,而基于学术角度从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宏观视野对太极拳诞生前的基础理论进行脉络梳理,推演出太极拳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科学认识太极拳历史提供宝贵的科研指导。
康戈武认为太极拳文化内涵不离三大基因:武技基因,哲理基因和养生基因,并提出太极拳形成的四个时期,即无形时期,成形时期,成熟时期,繁衍时期等的发展历程,纵向梳理了太极拳形成和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孙刚,李成银从技术理论角度对太极拳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行了分析和逻辑推演:即从明初“理学”盛行——映说“太极无极”理论,明中叶之后“心学”大盛——映说“意念引导动作”理论,明末清初的“唯气论”独霸哲坛——映说“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等理论,勾勒出太极拳技术理论的发展脉络。田金龙通过对武术技术思想的实践研究,将太极拳作为武术形态由简单到复杂的最终成果,探讨了创造太极拳的技术因子,即“本能技术的激情型武术——直接技术的简单型武术——变化技术的升华型武术——闪电战技术的精神修炼型武术——控制技术的整体型武术”,指出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在太极思维方式下的全面革命”,她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武术出现了一个太极拳时代”。这些宏观角度的纵向梳理,虽不能平息太极拳源流之争,但基本描述了太极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即明末清初,为进一步太极拳源流研究扩展了思路,也为太极拳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太极拳作为传统武术拳种之一,在战乱年间以保家卫国、强族强种、捍卫民族大义而身先士卒,在和平盛世又以传承东方哲理、专注于和谐养生文化,而备受历代先贤所珍视。其丰盈的人生体悟充满了中华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气息。太极拳的产生源自于成熟的太极理论与太极拳技术巧妙融合,而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促成了这一成果的诞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发展,太极拳史学研究在借鉴融合了诸多学科的基础上,学术研究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众多太极拳专家从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多学科角度对太极拳诞生的背景、历史进程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开阔了太极拳学术研究思路,指明了建构太极拳学术体系的方向。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庞大规模和空前繁荣的史料成果背后,存在诸多研究不均衡的现象。如:学科理论借鉴水平相对较低,流派小史资料的盲目挖掘不成体系,源流考证可信史较少、学术层次不高,神话传说、荒诞不经的假说,被反复引用,甚至为褒己贬人给予源流史料“再创造”等诸多问题都是太极拳史学研究值得注意的地方。
[1]唐 豪,徐 震.太极拳考[M].香港:东亚图书公司,1980:1.
[2]唐 豪.少林武当考[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2-93.
[3]唐 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57-159.
[4]康戈武.目前太极拳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R].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1994:1-2.
[5]程大力.武术门派流派形成直接与宗法社会结构有关[J].搏击·武术科学,2007(7):2-3.
[6]王兴亚,李立炳.李岩籍贯与陈氏太极拳源流新说——康熙五十五(唐村《李氏家谱》的发现及其价值[J].中州学刊,2005(4):166-170.
[7]程 峰.博爱唐村李氏家族对太极拳创立、传播的贡献——从康熙五十五年《李氏家谱》论起[J].焦作大学学报,2007(2):24-25.
[8]赵同森,职武营.太极拳起源之辨[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5-6.
[9]龙卫东.博爱唐村《李氏家谱》中的几处误读甄别——与王兴亚、李立炳先生商榷[J].中州学刊,2007(5):178-180.
[10]王兴亚.李岩故里、家世与身世考实[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3-6.
[11]魏美智.也论太极拳的起源[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1-3.
[12]张 雷,管勇生,杨 焱.家庙、谱牒与组织——在社会学视野中对陈氏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陈氏宗族的一种解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3-15.
[13]康戈武.全面梳理太极拳发展脉络[J].中华武术,2002(9):59.
[14]孙 刚,李成银.太极拳起源辩[J].体育文化导刊,2003(4):40-41.
[15]王宗岳.太极拳谱[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16]陈 鑫.陈氏太极拳图说[M].开封:开明印刷局,1933.
The Review of Taijiquan Headstreams from 1949-2009
Lv Hua
(P.E.Department,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Henan 450000)
The Taijiquan historical research which including lots of untraceable absurd and misrepresentative dates has been far from the scientific system.Based on the view of science,the article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ogic analysis,has discussed from the provable and disprovable history to sum up the history of Taijiquan from 1949 to 2009.The time of Taijiquan origin was during between the end of Ming and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The location and the creator of Taijiquan still need further textual study.Research on Taijiquan histor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systematically to sort out the truth and reserve the doubt and deleted the false.
Taijiquan the headstream of the history review
G85
A
1004—5643(2010)08—0027—02
吕 化(1979~),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