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龙张铁钢
(1.黄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6;2.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浅析少林武术的形成过程
李春龙1张铁钢2
(1.黄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6;2.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世界各族人民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关于少林武术起源的研究国内很多学者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但是由于史料的匮乏很难对少林武术的起源下一个确切的定论。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少林寺与武术的结合、少林武术的发展和形成规模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对少林武术的形成过程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少林寺 少林武术 起源 文化
少林武术的起源问题,是近代国内外众多学者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在争论的过程中,各家各展所长,对于各自的论点提出了充分的论据。这就为我们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么多的说法究竟那一种考证才是正确的?为此,笔者想改变以往的研究思路来探讨这个问题,抛开目前的争论,仅从我们生活中逻辑的推论来寻找少林拳术起源的合理性。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至于少林武术源于何时、起于何人,国内外学者众说不一。关于少林武术的起源,笔者看过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在此不对他们进行过多的评价,在这里只想逻辑推论一下,对少林武术的起源、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有个大概的思路。
佛教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名佛教信仰者为了修行达到一定的境界,夜以继日地坐禅、念经。但是克服不了自己身体的疲倦,为了修成正果,他把自己的双眼眼皮割掉,以期征服睡眠,早日修成正果。但是仍抵制不了睡眠的侵袭,他每次醒来都会为浪费时间而流泪。后来他无意中发现一种草,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茶。这种草闻起来可以使人精神备增,他就把这种草种下来,泡成一定的药液喝,到最后他再也不用为睡眠的侵袭而苦恼了。
我们暂不评价这个故事的真伪,至少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作为佛教修行之重要手段的禅定,乃是通过心意识的自我调控而改变人的生理与心理功能。禅定修习中,心意识的内向收摄与身心息的自我调控,生理与心理难免会发生某些变化,而这些生理与心理的变化,自然有好也有坏。如果不能及时识知这些变化,分辨其善恶,弄清其原因,予以正确处理,常常会形成定障,使人身心失调,从而导致所谓的禅病”。
佛教主要修心,为了达到心理的宁静需要身体的调节,所以一切有利于提高精神、克服禅病的方法都会被利用。这些方法的使用是在佛教徒为了达到一定的修行境界而采用的,他们的追求是自己有精神有能力去更好的修行。僧人们“吃斋念佛”,如果仅仅靠茶叶来提高精神,他们的身体很难承受这样的负荷,或许某一日某一僧人在坐禅之余起来方便亦或吃饭、洗衣、耕种等之类活动,回来坐禅却发现自己精神并不像之前那么疲倦,而且时间久了身体反而更强壮。僧人们“顿悟”出身体活动可以为他们的修行提供一定的帮助,于是,身体活动便成了他们坐禅之余调节精神的一项主要科目。
身体活动可以提高僧人的精神与身体的健康,这无疑会使身体活动成为僧人坐禅之余的重要一课,这为武术能够在寺院存在提供了可能性。也就是说虽然武术所具有的博杀格斗的功能与佛教的教义有所背离,但是其修身养性的功能,以及能够提高寺院僧人身体强壮、精力充沛的功能并不会完全被拒之寺外。
武术在少林寺有了存在的可能性,并不代表少林寺随即就有了武术,因为凡是能够提高寺僧精神或者强身健体的身体活动都有可能为寺僧所用,而这种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武术。
另外,少林武术绝不是凭空想象或者偶然的巧合就能够发展起来的,人类某个时期的思维方式是在当时客观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来变去,可是作者就没有想到让他变成现代的汽车、飞机,原因是作者没有见过这些东西,孙悟空也就变不成这些东西。如果说少林寺没有一定的有武术基础的僧人,没有一定的习武氛围,单单凭空想和顿悟来创造拳术和器械,那样的情况几乎很难发生。这就是说,少林武术的起源需要一些具有武术功底的人群来引导,也就是说,需要找到少林武术的来源。根据史书推论,少林寺存在武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据史书记载,少林寺是属于地主阶级的上层阶级,寺院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产。少林寺要保护自己财产的完整性,需要一定的武装力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懂得武艺的江湖中人、退伍人士等便有可能从事这样的行业。这些人来到寺院,为寺僧接触武术提供了可能。
(2)来少林寺出家的并不都是看破红尘来修行的人,在这些僧人中还存在一些为了躲避朝廷追捕、逃避赋税的人。这些人之中存在几个身怀武艺的人并不奇怪,他们把武术传授给别的僧人来习练,不仅精神备增,而且身体得到更大的锻炼,僧人们修行的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
(3)借鉴同行的经验。在北魏时代,中国大地上的寺庙有成千上万家,寺僧更是无计可数,没有历史资料记载少林寺是我国最早接纳武术的寺院,是我国唯一拥有武僧的寺院,少林寺的特殊之处在于能够巧妙的把武术与佛家的教义相融合,形成了流传千古的少林文化。也就是说,在少林寺建寺时期或者少林寺以前,在众多的寺院中并不排除个别寺院拥有武僧。在少林寺经济繁荣时期,需要保障自己的财产的完整性,少林寺会借鉴同行的一些经验来维护寺院,很有可能派寺僧到别的寺院进行学习。
尽管武术的本性与佛家的教义有所不容,但是它所具有的能够提高寺院僧人精神而又具备维护寺院财产的功能促使它与佛教结下了因缘,使它能够在这个本应该限制它功能发挥的寺院中生存下来。
少林武术的繁荣应该源自其僧兵的建立。唐武德年间十三棍僧帮助唐王扭转了战场上的局面,唐王赐予少林寺四十顷土地,并准予拥有僧兵。少林寺拥有僧兵,使少林寺真正拥有了集百家之长的客观条件:器械武术的多样化、武僧的大量增加。
从北魏少林寺建立到唐武德年间少林僧兵的建立,不到150年。在这150年之中,有关少林武术内容的记载,远没有后期的丰富,况且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统治者曾经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此时期的少林武术应该还处在与寺院的融合、发展阶段,少林武术多种情况下发挥着保护寺院的功能。少林寺是一个佛家寺院,戒杀生。所以少林武术一直以棍闻名于天下,对于刀、枪、剑以及许多稀有兵器的习练方法,如果没有僧兵的出现,仅仅依靠流落于少林的艺人进行传授,少林武术的发展远远不会达到鼎盛时期的规模。
少林武术形成庞大的体系,需要一定的人员来从事这些拳术的练习。据释永信《禅露集》介绍:少林功夫套路共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552套,另外还有72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156套。现在流传下来的少林功夫套路有200余套,其中拳术100余套,器械80余套,对练等其他功法数十余套路。这些套路功夫的传习,需要人来承载,如果没有人来充当这个载体,少林武术能够很好的流传下来的概率是比较低的。这么庞大的少林武术体系,它的成长、传播需要一定的人员来满足。少林寺被准予拥有僧兵,不仅使少林寺习武、拥有自己的装备合法化,少林寺也可以出现一批专职练武的僧人。这样就为少林僧人更好的研究、创新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也为少林武术传承提供了人员保证。
少林僧兵的建立,使少林僧人对少林武术的创编及改进更贴近于实战搏斗,也有更多的机会把一些用于战场厮杀的器械练习方法吸收进来。少林武术的器械武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
其次,少林武术的发展丰富与民间武术的交流是分不开的。除了上文提到的逃避朝廷追捕的江湖艺人,还有四方游走的僧人在民间不断地与四方各地的武士交流学习、邀请各地的名家到少林寺交流技艺。史书上也曾有少林寺邀请民间武术高手和很多在民间四方游走的武僧的记载。
少林寺在古代的数次被焚,少林僧人流落民间,寺院大部分武术资料被毁,这对少林武术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和损失。同时也迫使少林僧人不得已流落民间,躲避朝廷的追捕。少林僧人流落民间,也为少林僧人与民间武术家交流,少林武术与民间武术相融合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寺院重修,僧人返回少林寺后,把不同于少林风格的武术带进了少林寺,经过少林僧人长时间的习练、琢磨、改变又形成了少林风格的套路,少林武术也在这样的反复“交流”与“改造”中得到充实。当然,这样的充实并不能够弥补少林寺被焚对少林武术所带来的巨大损失,这样的充实只能够给我们心灵上一种安慰。
笔者认为,少林僧兵的建立、少林僧人的四方游走、少林寺邀请民间高手到少林寺交流技艺、少林寺被焚少林僧人流落民间等情况是少林武术繁荣的客观原因,如果说少林寺真正脱离红尘,僧人专心的修行,那么少林武术也不会发展今天的规模。少林武术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中华武术这个文化氛围。
少林武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这么庞大体系的形成,绝对不是一个人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我们在探讨少林武术的起源时,却无法回答最早的少林拳是什么拳?少林拳为什么能够发展到如此大的体系?在一个时代,承载这么大的体系究竟需要多少僧人?一系列问题会让我们逐渐的明白,少林武术与中华其它武术是一脉相承、枝枝相通的,同样包涵了寺院僧人和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古人有人附会少林拳起源于达摩,达摩来中国主要是宣传佛教的,在刚到中国时,他受到了本土道教的排斥。达摩一心想着怎样宣传自己的佛教,不可能有更多的心思来对拳理进行研究。当代的一些知名教授,除了武术行业的人,有几个在自己业务之余去研究武术?除非经过武术的学习,才有可能对武术进行习练。让他在自己的业务之余去创编一套拳术,他有没有这种心思与能力?除非拿着武术资料来研究,而在达摩那个时代,武术资料并不是很丰富,达摩也不可能在这方面下很大的功夫。另外一点假设是达摩在来中国之前就会武术,然后再把这些东西传下去,如果这样说的话,那么少林武术的源头就要追随到印度了。
笔者认为:少林武术并不是源自某个人、某一时期才能够实现,而是在漫长的社会历史中逐渐积累、融合才达到庞大的规模。武术最初与佛教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是佛教需要武术来弥补它某方面的不足,亦或说在武术与佛教结合时,佛教并不排斥武术的到来,无论是预防禅病,还是保卫寺院财产,武术的功能迎合了寺僧的心愿。少林武术规模的形成,是在少林僧人与民间拳师相互交流及少林僧兵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形成的。
武术与少林寺相融合,在中国历史上或者说佛教历史上不是偶然的事情,但是,少林武术在中华文化史册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武术文化符号,却不是必然的事情,中华武库中有无数的拳种,却没有一个拳种能够形成如此大的体系。少林武术体系的扩大需要一定的得道高僧来进行创新,少林武术的700多套功夫套路,如果仅仅传习是少林僧人很容易做到的事情,难就难在少林武术怎样由最初的没有武术,发展成为这么多的套路,这个过程需要很多的高僧来对拳术进行改编和创新,并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这个过程不是普通的僧人能够做到的。
在我们争论少林武术起源的过程中,历史留给我们的资料,让我们很难对少林拳究竟由谁所创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为少林体系的每一个拳术都找到一个正宗的主人同样不现实,因为在少林寺数次的被焚中,少林寺的内部资料流失很多。或许,随着别的学科逐渐的介入,如文化学、哲学、历史学等,在我们搜集史料的范围扩大之后,有关少林文化的起因会有更深一步的说明。
[1]乔凤杰.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
[2]德 虔.少林武术大全[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1.
[3]张岱年.文化与价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4]无 谷,刘志学.少林寺资料集[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
[5编写组. 登封县志简编 [M]. 登封市革命委员会文化局,1979.
[6]张国臣,等.嵩山[M].沧州:地质出版社,1983.
[7]释永信.少林功夫文集[M].登封:少林书局,2004.
On the Formation of Shaolin Wushu
Li ChunlongZhang Tiegang
(1.Sports School of Huanghe Technology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 450006;2.Sports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Kaifeng Henan 475001)
Shaolin Wushu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Chinese Wushu in the world,and has a high status at the hearts of all ethnic groups people.With regard to the origin of Shaolin Wushu studies,many domestic scholars have conducted detailed analysis,but due to the lack of historical data,they have difficulties to reach a precise conclusion to the origin of the Shaolin Wushu.The paper,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does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combination of Shaolin and martial arts,Shaolin Wushu develop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scale of Shaolin Wushu,and tries to form a rational thought about the forming process of Shaolin Wushu.
Shaolin temple Shaolin Wushu p titl =quot;pagen
G85
A
1004—5643(2010)01—0038—03
1.李春龙(1980~),男,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作者简介:2.张铁刚(1977~),男,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