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古代养生思想之天人合一及阴阳互换

2010-08-15 00:50
武术研究 2010年12期
关键词:阴阳思想

刘 成

(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谈中国古代养生思想之天人合一及阴阳互换

刘 成

(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在中国古代养生理论中,“天人合一”及“阴阳互换”的哲学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运用文献、综述等方法,结合对中国古代养生思想整体观的探析,从“天人合一”及“阴阳互换”的涵义及其发展等方面进行简要概括总结,探讨“天人合一”和“阴阳互换”思想的指导意义,为现代人们养生实践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中国古代养生思想 天人合一 阴阳互换

1 中国古代养生思想的整体观

整体来看,中国古代养生思想包括儒家养生、释家养生、道家养生、医家养生、杂家养生以及民间养生等。其主要的观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然无为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顺应自然规律。《黄帝内经》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就是强调要顺自然,才能度百岁。可见“自然无为”的养生思想,就是号召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才能达到祛病强身、益寿延年的目的。

1.2 清静寡欲

道家养生是强调清静寡欲的。道家经典《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说:“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心神自清。”大意就是说人的心本来是喜欢静的,但是被各种欲望所牵制着。如果人能摆脱这些欲望,心自然就静下来了,心静后,神自然也静下来了。强调要摆脱欲望而回归清静。根据这些思想,道家还有心斋、坐忘、存思、内视、守一等多种修炼静功的功法。可见真正的养生决不可放纵物欲,必须有所控制。达到清静寡欲的境界,才算为养生奠定基础。

1.3 贵柔重生

《易传·系辞》曰:“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所望。”既重视刚,又强调柔,要求刚柔相应。《道德经》云:“柔弱胜刚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又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在实际生活中“滴水石穿”、“以弱胜强”等这些以柔克刚的例子不胜枚举。道家所倡导的导引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对防病健身很有价值。

1.4 形神兼养

就养生学的范畴而言,形即形体,神即精神、意识。战国末期的荀子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观点。《黄帝内经》指出:“形体不敝,精神不散。”《素问·疏五过论》说:“精神内伤,身必败亡。”都意味着养生必须既重视养形又重视养神。三国魏朝著名养生家嵇康言:“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因此养形与养神,二者必须兼顾。

然而,整体来看,中国养生学是视养神为首务的。嵇康在《养生论》中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可以看出古代养生家是在主张“形神兼顾”的基础上又主张“养神为先”。

1.5 和谐有度

“和”为气的平衡协调、升降开合有序、顺畅。“度”是恰到好处。生、化、极、变,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物极必反的规律。老子言:“反者道之动”;“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就是说任何事物的某些性质发展到极端,就会向其对立的方面转化。儒家学说“过犹不及,以适为度”的中庸之道,在人类养生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中”即适度,恰到好处。孔子说“居处不理,饮食不节,劳过者,病共杀之”,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于《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提出:“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盖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仍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急躁怀忿恨”,都是指日常起居饮食劳作调摄失当就会导致生病。

1.6 顺时调行

天地有五运六气的节律性的周期变化,人有五脏六腑的节律性的周期变化。“顺时”要求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以保证健康。“调行”即不可悖道而行,而应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

《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明确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唐代医家王冰称:“不顺四时之和,数犯八风之害,与道相失,则天真之气,未期久远而致灭亡。”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养生家都重视顺时调行。

综上所述,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养生实践,经大圣先贤们的精研阐述,衍生出了丰富的养生思想,这些养生思想对今人的养生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如果对支撑其不断发展的哲学基础进行具体分类,大致可分为:天人合一、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中和理论五大部分。这些哲学理论经受了上千年的锤炼,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首推天人合一及阴阳互换。

2 天人合一

天与人统一于一个整体而存在,即是天人合一。具体来说是为什么和怎么做两方面的内容,为什么即由于天人是相应的,怎么做即天人应该和谐共存。由此来说,天人合一观就包涵了天人相应和天人和谐两方面的内容。

2.1 天人相应

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灵枢·邪客》说:“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这里把人体形态结构与天地万物一一对应起来,强调人的存在与自然存在的统一性。故《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2.2 天人和谐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万物一体,整个世界处于一种高度和谐统一的状态之中。气一元论认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存”,是指世界本原于气,万物都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天和人有着物质的统一性,有着共同的规律。《素问·生气通天论》里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非常清楚地阐明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和谐的共存于宇宙这个整体里,就不能打破天人关系的和谐,明确地指出宇宙的整体观。

天人合一观强调人与天统一。“一”可以理解为整体,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状态。通过天与人的对比可以知道人和自然有着共同的规律,人们的任何活动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高度和谐状态之境界。“天人合一”在古人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中被反映得淋漓尽致。通过数千年各种实践活动和理论经验的总结,这种观念被延伸运用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领域之中。如今,我们强调天人合一,主要是说人与自然合一,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同时也对现在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3 阴阳互换

《说文解字》中说“:阳,高明也。阴,水之南,山之北也。”意思是山南水北为阳,水南山北为阴。也就是说凡具有明亮、积极、向上等特征的事物,均属阳;凡具有黑暗、消极、向下等这些特性的事物,都属阴。例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乃至昼夜、男女、水火、冷热等等。由于阴阳无所不包,这样人们碰到任何问题都可以用阴阳来解释,成了人们解释宇宙、自然、社会的一切问题的依据。从这个角度看,阴阳就是两个宽阔无边的大概念,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阴阳两类对立的性质。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阴阳这两种对立物质相互斗争的结果,在这里,阴阳是万物生成的本源。

根据历史文献分析,阴阳概念的提出和演变经历了不同的认识和发展阶段,反映出古人对阴阳学说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拓展和趋于完善的过程。历经漫漫长路实践后的科学总结,阴阳互换理论被广泛运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辐射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通过后世先哲们的精研阐述,使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明白阴阳互换理论的深邃涵义。

4 结语

古人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包括了与神合一、与德合一、与道合一这三种不同的意思。其中与道合一才是科学的认识,是人们在长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与“天命”、“神权”针锋相对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它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体现了古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智慧,涉及到养生思想主要有自然无为、清静寡欲、顺时调行等等,具体到养生术我们可以看出风水养生、气功养生、太极养生、医学养生等都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可以说“天人合一”是养生的精髓,是最高境界。

阴阳学说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养生方面更是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比如说和谐有度及形神兼养等养生思想就告诉我们阴阳理论的重要性,同时像太极、气功等这些“行气类”运动和风水、房中术、中医等养生方法都是通过阴阳互换理论得以启发的。就人本身来说,阴阳协调,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衡,则疾病缠身。也就是说,阴阳平衡是养生的基础,是最佳保障。

天人合一观与阴阳互换理论是古圣先贤研究各种学问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不仅认识了天人合一及阴阳互换理论,还逐步掌握了其规律,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来创造养生的方法。因此,了解其内涵及发展,对于在快节奏的今天承受多重压力的人们进行科学的养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进而也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伟大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总之,天人合一及阴阳互换学说是我国古代养生思想的重要哲学基础,是我国古代大圣先哲们经过漫长实践总结出的睿智感悟,是值得人们恒久典藏并深入学习探究和充分利用的科学工具。

[1]周际明编著.养生学新编[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299-299.

[2]胡孚琛,吕锡琛.道学通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86-86.

[3]姬 昌,等著. 全本周易 [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88-89.

Ancient Chinese Health Thought——nature and man in one&the exchange of Yin and Yang

Liu Cheng
(Institute of Sport and Art,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Shanxi 030051)

The philosophy of"Nature and Man in One"and"the Exchange of Yin and Yang"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ancient Chinese health theory.Through literature,reviews and other methods,combining the analysis on the integral of ancient Chinese thought,a brief summarization has been made from the meaning and its development of"Nature and Man"and"the Exchange of Yin and Yang".The meaning of guidance on"Nature and Man in One"and"the Exchange of Yin and Yang"has been discussed which provide a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health practical level of modern people.

ancient Chinese health thought nature and man in one the exchange of Yin and Yang

G85

A

1004—5643(2010)12—0104—02

刘 成(1976~),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阴阳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提肛运动”平衡阴阳,清肠道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服药先分阴阳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
法于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