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意识和生命情怀——从《流云小诗》谈宗白华的意境审美

2010-08-15 00:42熊延柳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名作欣赏 2010年30期
关键词:宗白华流云诗学

□熊延柳(南阳理工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00)

宗白华的美学理念主张讲究“意境”,他认为,“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①。也就是“意”与“境”的统一,“意”指情与理,即主观的感受、情感对生活的理解;“境”指形与神。这种阐释立足于最根本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情怀,捕捉到中国传统人生观内在的生命意识。这种审美追求在《流云小诗》中都有体现。

一、动静结合的审美欲求

《流云小诗》是宗白华追求生命根源的写照。一样的情趣,一样的意境,展现的是宗白华对一种理念的探寻。如:

我生命的流/是海洋上的云波/永远地照见了海天的蔚蓝无尽。我生命的流/是小河上的微波/永远地映着了两岸的青山碧树。我生命的流/是琴弦上的声波/永远地绕住了松间的秋星明月。我生命的流/是她心泉上的情波/永远地萦住了她胸中的昼夜思潮。(《生命的流》)

“我生命的流”突出万物生存在宇宙中的起源,海洋、小河、琴弦、她心,依存的是云波、微波、音波、情波,这种静态与动态的交织,体现着作者一种心灵的体验,这些事物的描述正是意境审美情趣的再现。

在意境中,以动显静、以静示动,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内在的、深层的,而不是表面的、浅显的,它不是个别语言词汇的连接,而是意境的连接。如:

你想要了解春么?你的心情可有那蝴蝶翅的翩翩情致?你的歌曲可有那黄莺儿的千啭不穷?你的呼吸可有那玫瑰粉的一缕温馨?//你想要了解光么?你可曾同那疏林透射的斜阳共舞?你可曾同那黄昏初现的冷月齐颤?你可曾同那蓝天闪闪的星光合奏?(《春与光》)

蝴蝶展翅给春天以轻盈的动感;黄莺的动人歌声来唱出了春天的迷人;玫瑰的香气沁入人的心脾,明媚的春光照亮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下面依次写到了春天的斜阳,黄昏的月儿,蓝天上的星辰。这些映像呈现出一幅阳光迷人、富有情调、动静结合的春光图。事物的变化与发展都随主体意境与客体意境显示出来。主体表现为有我之境,是指所描写的景物或所营造的意境带有自我的感情色彩;客体表现为无我之境,是指作者将自己融入客体所构造出来的意境。宗白华的《春与光》中深切流露着这种审美方式的欲求。

宗白华在审美的问题上形成了对审美感觉的阐释与探索,整首诗的语言与内容体现了宗白华心境的流露。另外,《流云小诗》中,意象的选取表达也融入了作者对动静结合的审美意蕴的追求,如:

一时间,觉得我的微躯/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随著星流。一会儿/又觉著我的心/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星/在里面烁着。//伟大的夜/我起来颂扬你;你消灭了世界的一切界限,你点灼了人间无数心灯。(《夜》)

“夜”的意象代表着柔和恬静与热烈浓郁的情感书写,这里流露出诗人的浪漫情怀,寓动于静、以静显动,在“夜”的意象中表达出那种广大深邃,沉滓尽涤的意蕴,在夜的静寂中流动着动的思想意识,流露出作者心灵的体验。作者的诗性敏感都在这里得以落实,夜的黑和星的灿烂形成鲜明的对照,夜的静和星的流动互相辉映,显现出动静结合的审美欲求。这是作者审美感觉的精彩流露。

宗白华在透彻把握中国审美意境的探索上,分析了审美情感的形成,即一种强调美感发生于“移世界”与“移我情”相统一的“移情”过程,第二种不同于西方心理主义美学所谓“心理距离”,宗白华明确主张静态作为一切事物及审美生活的起点,虽然要求“主体心灵内部的空灵”,即审美主体必须具有不沾滞于物的自由精神,但这种空灵却不是孤立的,同时也不能缺少对动态思想意识审美的探寻。静态的事物使意境的表现更为平缓、鲜明;动态的事物使意境的表现更为生动、形象。两者之间的结合使审美感受过程与审美实践的再现,更具有深层的意境美。

二、客观与主观的结合

意境是主观意识形态的重塑,是客观意识形态的再现。意境是审美情趣构造之境,在营造过程中,情与景交融,虚与实相生,这些并不完全是现实所抒发的情感审美体验,但是可以使意境的基础更为牢固。诗歌创作是个体情感集中表现的一种形式的展现,而“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主体总是从自己的命运、遭遇以及全部的文化的情感的积累出发去体验和揭示意蕴;而体验的归结点也是情感,体验的终结更是一种深刻的情感的生成。”②《流云小诗》的审美是对生命的思考,对哲理问题的探讨,对审美形式的再创造。

宗白华在《流云小诗》中对意境不仅是创造论者,更是接受论者。他的创作思想在特定时期具有深层的意蕴审美价值。作者得之于心,通过对意象的阐释,塑造一种淡泊、纯粹的意境。

要体验这种纯粹的意境,不仅要体验作者创作思想的表达,更需要读者心灵的品味。作者创作的思想感情与读者的思想感情是不相统一的。感性的审美意境必须上升到理性的审美角度才能领悟诗的感情色彩。

诗人要追求的是一种灵魂深处与自然界的和谐共鸣。物象是情感的外在展现,任何一种意象都代表着作者的心灵世界,都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物我合一,既空灵又充实的诗境是流动的,不沾滞于物象的客观属性,也不拘泥于一己的悲欢喜怒,它将心灵表现于形式之中,把心灵深处的悸动通过物象流转出来,又以形式表现了心灵的节奏,使自然的秩序定律与生命之流的演进同为一体。宇宙中那些清纯美丽的物象,她们轻轻地拨动诗人心中温柔的琴弦,奏响了心灵的节奏,使自然的秩序定律与生命之流的演进同为一体。形成文字的时候便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在读者的接受领域内产生心灵的共鸣。诗歌审美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把作者的人生体验和读者的生命体验以某种形式交织起来,以找到一个产生共鸣的出口。宗白华的生命情绪里交融着长期微妙的节奏,伴着月下的凝思、黄昏的远想,这些意象灵动地传达出诗人情感的波动,并由感性审美上升到理性审美,由此生发出生机无穷、字字情深的诗行。诗人对宇宙的深入思考全都由此展现。这样的诗歌创作成就,这种审美追求,表现了宗白华在当时对于新诗艺术的理性思考,理性把握。例如:

月落时我的心花谢了,一瓣一瓣的清香化成她梦中的蝴蝶。(《月落时》)

那含羞伏案时回眸的一粲,永远地系住了我横流四海的放心。(《系住》)

我的心/是深谷中的泉:他只映着了/蓝天的星光。他只流出了/月华的残照。有时阳春信至,他也啮咽着相思的歌词。(《我的心》)

诗人心的感动,心的波澜与宁静,透过一瓣一瓣的花香,蓝天的星光,流出月华的山泉,这些美好的物象令读者有了清醒的意境美感,我们仿佛看见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跃动,以物化的意象表达心灵的震颤,作者的人生体验与深刻认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虽然只是瞬间来临的刹那感受,却因“我们”的心有灵犀,而成了永恒的一瞬。“美是客观事物的一种性质,美的概念就是这种性质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③

宗白华的意境审美思想在用“心”作为诗歌的创作源泉。用心体会出生命宇宙中万事万物的流变规律,然后通过自然界美好的事物来展现出来,在读者的心灵上留下共鸣。《流云小诗》中体现的是博大、情深、意浓的感情。同时诗以独特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出宗白华对人生与生命的探索,具有哲理性,富有激情。

《流云小诗》写于五四时期,表现的时代文化思想具有较高的审美追求。他在诗之间有深情的默契。“世界是美丽的,生命是壮阔的,海是世界和生命的象征。”世间的万物是美丽的,海是生命的象征,海是万物源泉。这一切对宗白华早期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内涵。

三、意境审美的价值

宗白华遵循审美的客观规律的方式,从源于生命感悟的审美体验出发,从不奢谈抽象的审美本质,不断从具体的艺术性、生活中、自然中去发现本真的审美意识。《流云小诗》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诗学生命感悟的品格,较好地实现了古代诗学的现代转换,接通了现代诗学与传统诗学一度中断的血脉。在现代很多诗学家对西方诗学那种逻辑严密、条分缕析的思维方法趋之若鹜,对自身诗学的生命特性弃若敝屣的诗学语境中,宗白华诗学的这一特点显得尤为宝贵,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

宗白华以西方美学为参照,结合特有的地域文化思想,以中国传统思想为本源,形成了以人本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对歌德人格的欣赏,对康德的美学判断的注重,以及对黑格尔关于艺术思想的普遍人性评价标准的认识,表明宗白华对人性美的追求,意境审美的勾勒,突出了《流云小诗》通俗的人性探索和意境美学观念。

《流云小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宗白华的一次美学实践。《流云小诗》中的每一首诗,整体语言清丽淡远、思致细幽深远、境界闲和静穆,令人陶醉在那特殊的年代,激情的岁月,留下的却是不平凡的经历。“人生在世,有着十分复杂的生命体验,生存本身充满无数的隐喻,唯有用心灵去阐发和体悟那种生命智慧。”⑤宗白华在《流云小诗》中的意境则立足于民族最根本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情怀,捕捉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内在生命意识。

①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10.

② 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6.

③ 王明辉.何谓美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289.

④ 宗白华.流云小诗[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2.

⑤ 李咏吟.文艺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96.

猜你喜欢
宗白华流云诗学
背诗学写话
少年
流云
流云之韵 知竹之喜
高天上流云
“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试论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对古希腊的中庸精神的阐释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论宗白华的艺术意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