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加勒比文化特质

2010-08-15 00:43吴荣希
关键词:加勒比地区加勒比非洲

吴荣希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16)

□语言文化研究

透析加勒比文化特质

吴荣希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16)

加勒比地区是地球上种族、文化最繁杂的社会之一,其殖民和移民的历史造就了加勒比文化身份的模糊性。形成今天加勒比文化的文化源头主要有三方面:欧洲的殖民文化、非洲黑奴的文化传统、土著印地安人的文化遗产。非洲、欧洲、美洲等多种文化在加勒比文化大熔炉相互碰撞融合产生了新的克里奥尔文化。克里奥尔化是加勒比特殊的文化构造过程,这种技巧在语言、艺术、宗教等很多领域都有体现。尽管还有其他的文化群体,但克里奥尔文化是加勒比社会的主流文化。

文化源头;克里奥尔化;文化身份

加勒比国家作为旅游度假胜地,其阳光沙滩、椰风海韵、劲歌热舞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但揭开美丽的面纱,加勒比国家的文化特质究竟是什么呢?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加勒比文化,加勒比的文化身份该如何定位呢?

一、历史渊源

加勒比地区曾经、仍然是地球上种族、文化最繁杂的社会之一。由于加勒比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其战略重要性,使其成为欧洲第一个海外经济桥头堡。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岛上只有美洲印地安人居住。1492年欧洲人在加勒比地区首次尝试殖民,[1](P1)之后欧洲各国的殖民者纷至沓来,而英国人最终在该地区取得绝对优势并引进了甘蔗种植和制糖。在16-19世纪殖民的奴隶制种植园时期,大约有250万的非洲黑奴被运到西印度群岛。在奴隶制之前,劳工来源主要是契约仆役、罪犯、妓女、小偷、劳工组织者--英国和法国的贱民以及美洲土著。在奴隶制废除之后,则有来自印度、爪哇、中国,非洲和欧洲的合同劳工。这些外来人口对美洲土著的种族灭绝及替代是历史上最大的人口替代事件之一。[2](P9)

由于历史的因缘,来自不同种族的相对大量的人口,被聚集到相对小的物理空间里(有些岛屿的面积不到100平方公里)而不得不互相面对。如今,加勒比的人群除了土著,还有来自欧洲各个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不同种族的非洲人、印度人、中国人、阿拉伯人、犹太人,日本人。在很多国家,这些人群都各占相当的比例,比如特多、牙买加、苏里南和圭亚那。[3](P85)古巴和波多黎各是地区中白人占多数的国家,而海地、巴巴多斯、安巴等国家则以黑人为主。

二、文化源头

与其他文化的演变相比,加勒比文化不是任何旧文化、旧传统的延续,而是新大陆文化大熔炉中产生的动态融合的新文化。加勒比文化是殖民文化和主要种族群体影响的结合,形成今天加勒比特殊的文化大杂烩的文化源头主要有三个方面:欧洲的殖民和庄园文化、非洲奴隶的文化遗产以及美洲土著的文化遗产。

(一)非洲文化

非洲文化的影响在加勒比处处可见。在奴隶制时代,殖民者企图切断非洲人的语言和文化,但在复杂的延续、中断、汇合、重释的文化延承过程中,非洲文化在加勒比的流行文化和民间文化中以隐秘的方式保留了下来。今天在加勒比的语言、艺术、宗教、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等诸多领域都能捕捉到非洲文化的影子,不过已不再是古老非洲传统的延续,而是新大陆文化大熔炉的新产物。

可以说加勒比文化依附着非洲传统,而且一直以来在这层联系上存在着各种思想运动。在加勒比文化身份的认定中,非洲元素占优先地位。[4](P231)但并不是所有的加勒比人都有这层意识,很多加勒比社会是多元的,尽管这些社会普遍倾向于认为非洲传统是主流甚至本土,[3](P92)这种说法在其他种族群体中也受到了挑战,比如特多和圭亚那的印度人。有趣的是,大多数的加勒比黑人并不自认为“非洲人”。在加勒比社会有“欧洲人”、“印度人”、“中国人”等,而非洲后裔通常被称为“西印度人”、“加勒比人”或“克里奥尔人”,他们是加勒比唯一不再简单地以祖先来源来认定身份的种族。[3](P95)所谓的“逃亡黑奴”(Maroon)和拉斯特法里派(Rastafari)这样的特殊黑人群体在加勒比社会只是少数,他们尽量保护好非洲文化,强调自己的非洲身份,但在以克里奥尔文化为主体的社会中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了。

(二)欧洲文化

加勒比社会是欧洲帝国霸权的缩影,所有到这儿的各色人种尽管未必接受欧洲人建立的文化等级金字塔,但都领略了欧洲的帝国权力。[3](P96)在加勒比文化中唯一体现欧洲的控制地位的是语言。所有的加勒比国家都以欧洲殖民者的语言作为官方语言,[3](P100)包括英语、法语、荷兰语和西班牙语,以英语为多。但在语言以外的领域,情况却很复杂,新文化的形成是权力与抗争、拒绝与认可的斗争过程。以流行文化生活为例,几乎没有任何纯粹的,原汁原味的欧洲的传统保留下来,通常都融合了其他的文化元素,被克里奥尔化了。[4](P233)

在加勒比,不管是哪一种政治形态的社会,不论是已经独立的牙买加,还是美国特殊领地——波多黎各,还是法国海外省——马提尼克,都不能改变白人在社会中的上层地位。但在文化领域,却很难确定是谁的文化占主流,但必须区别的是“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来自欧洲的“上层文化”是外生的,有些停滞而了无生气的,而“下层文化”却是动态的,充满创造性,生机勃勃的。以牙买加和特多为例,尽管还未得到上层阶级的认可,流行文化以压倒之势己成民族文化。鲍勃·马利(Bob Marley)和雷鬼音乐成了牙买加最强有力的文化标识。在其他的加勒比国家,也都或多或少存在类似的情况。欧洲文化,尽管仍然拥有显赫地位,却被边缘化了,与之互生的人群也逐渐被文化边缘化了。波多黎各是唯一保留一个电台专门播放经典音乐(上层文化)的加勒比国家。[3](P100)

(三)美洲印地安文化

关于加勒比岛国最早的居民的生活主要来自于口传,在欧洲的殖民者到来的初期少有记载。加勒比地区的美洲印地安人在殖民时期几乎全被灭绝,幸存的少量人口因为与其他人种混血的缘故也渐渐难以辨认了。今天只有到博物馆或考古遗址才更容易找到他们的踪影,但他们还是给加勒比文化留下了痕迹。例如,西班牙人从泰诺人(印地安人的一支)那儿学会了吸烟,Tobacco(烟草),Cohiba(高希巴,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雪茄品牌)都来自泰诺语。Jamaica(牙买加)原是阿拉瓦克语(印地安人的一支)。加勒比广受欢迎的吊床也源自泰诺人。

三、新文化的形成过程——克里奥尔化

克里奥尔化(Creolization)这个词最早用于语言学的研究,渐渐地扩大到人类学的领域,最近又延伸到文化领域。[5](P5)在文化领域,克里奥尔化是指由于历史的因缘,加勒比、欧洲、非洲、亚洲和地中海的文化因素在同一块土地上相互作用或交互作用而形成了新文化。[5](P12)也有这样的定义:克里奥尔化是指征服者的文化受到奴隶和契约仆役的文化的影响而发生改变。[2](P2)

在加勒比地区,欧洲、非洲、美洲等多种文化融合、对抗、调整,最后产生了新的克里奥尔文化。在殖民者试图要切断非洲的语言与文化,禁止非洲人使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舞蹈和音乐的形式娱乐和庆祝的情况下,非洲人发展出了方言,发展出了新的舞蹈和音乐形式,这种克里奥尔化的技巧在很多方面都有表现。[5](P16)

(一)克里奥尔语

整个欧洲的殖民史,蓄奴者都在试图去除奴隶身上的非洲文化。庄园主不让非洲黑奴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而要使用殖民者的语言,渐渐地奴隶们被迫发展出了很多方言——克里奥尔语。这是一个长期的技术性的过程,克里奥尔语是非洲句法与欧洲词汇的多样结合,大约有200年的历史,在加勒比殖民初期就形成了。其发展出来的分支包括黑人英语,如牙买加方言Patwa;法国克里奥尔语,在海地、马提尼克、危地马拉、圣卢西亚、多米尼克和法属圭亚那形成了地区性的方言;帕皮阿门托语,是荷属安的列斯群岛讲的一种荷兰语、葡萄牙语、英语、和非洲语混杂的语言。

(二)音乐与艺术

殖民者粗暴的甚至暴力的对待不能阻止非洲人寻找他们自己的文化表达和娱乐的方式。鼓是非洲人在社会、文化和宗教仪式上广泛使用的乐器,但却受到殖民法律的禁止。为反抗或妥协,他们用废弃的油桶取代非洲鼓,又吸收了欧洲殖民者的乐器、旋律、和声的音乐传统,发展出了唯一产生于20世纪的乐器——小钢鼓。有了小钢鼓,就有了通往他们自己文化的桥梁。

西印度群岛非常流行的卡里普索音乐(Calypso)则是非洲、印度、加勒比的口头表现艺术与英国或美国的主导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歌者聪明地将国际或当地的事件即席编唱并以特殊的混合的音乐形式表达出来。雷鬼音乐(Reggae)和林波舞(LimboDance)也是源自非洲灵感是加勒比呈献给世界的礼物。

特多的嘉年华会也体现了克里奥尔化的力量。嘉年华会是由非洲人的宗教节庆发展而来的,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化妆舞会,小钢鼓乐队和克里普索音乐。[5](P16)嘉年华会是加勒比地区最具影响的狂欢盛会,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往。

(三)宗教

加勒比岛国占主流的宗教是各种教派的基督教,但有些宗教却是非洲黑奴把他们的宗教仪式与殖民者的信仰相结合的产物。其中最著名的克里奥尔宗教就是海地的巫毒教(Vodou)和古巴的萨特里阿教(Santeria),二者均是基于罗马公教演变而来的。奴隶们秘密地赋予了罗马公教中的神双重身份,既是基督教的神,同时又对应着非洲宗教的神灵,可谓是戴着白色面具的非洲神灵。经过克里奥尔化,非洲的宗教秘密地保留了下来,在殖民者切断奴隶同过去的联系的同时,宗教又把这些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背景的人重新统一联合了起来。[4](P227)

在精神信仰上,还有巴哈马群岛的佳卡努(Junkanoo),牙买加的拉斯特法里教(Rastafari)等,都是起源于加勒比的非洲元素的宗教活动。

四、结语

加勒比文化身份的定位相对模糊。内特华(Rex Nettleford,加勒比文化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勒比地区代表)这样写道:典型的加勒比人是有些非洲特点的、有些欧洲特点的、有些亚洲特点的、有些美洲土著特点的但却完全是加勒比的。[6]了解加勒比的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加勒比的文化特质。

殖民主义导致加勒比身份的依赖和缺乏自信。由于这种依赖,进入这些岛国的移民发现自己最初、最多的社会关系是与庄园的联系,因此调整了自己的文化以适应白人的生产体系,建立了与当地殖民统治相对立的“身份”。他们的身份是由他们所遇到的新的社会制度所塑造的。因此,非洲人和亚洲人并未将他们自己的社会体系移植到这些岛屿,而是在殖民社会制度下形成了新的身份认证。但这并不是说这些移民原先的种族文化完全不存在了,相反,各种文化因素在加勒比地区融合碰撞,形成了新的克里奥尔文化。[7](P24)克里奥尔文化是加勒比的本土文化,[5](P16)也是主流文化,为复杂的身份和本源意识提供了依附的土壤。

[1]Crahan,Margaret E.Knight.Franklin W.Africa and the Caribbean—The Legacies of A link[M].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0.

[2]Papleacos Spiros George.Derek Walcott’s Omeros:A Post-colonial Epic of St.Lucian Cultural Reformations[D].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1993.

[3]Alleyne.Mervyn C.The Construc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Race and Ethnicity in the Caribbean and the World[M].Kingston: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Press,2002.

[4]Stuart Hall.Cultural Identity and Diaspora[C]//Rutherford,Johnathan.Identity:Community,Culture,Difference.London:Lawrence&Wishart,1990.

[5]Dickison Swift Stiles.Transnational Carnival and Creolized Garden[D].Washington:Washiongton State University,1994.

[6]Sir Ronald Sanders.An Appreciation of the Lifeof Rex Nettleford[EB/OL].(2010-02-12)[2010-05-28].http://www.bbc.co.uk/caribbean/news/ story/2010/02/100208-sanders-nettleford.shtml

[7]Sabga Nicole.Cultural Imperialism:The Caribbean’s Caseof Colonization,Media Imperialism,and Tourism[D].Boca Raton: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1995.

吴荣希(1978-),女,硕士,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巴多斯使馆三秘,主要从事英语文化及跨文化交际研究。

猜你喜欢
加勒比地区加勒比非洲
2020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An Uncommon Trip
皇家加勒比“海洋奇迹号”正式交付,刷新世界最大豪华游轮纪录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以虚喻实 似幻还真
加勒比岛国上的体育场
非洲鼓,打起来
浅析加勒比地区经济形势及中格合作展望
世界银行:出资对抗寨卡
加勒比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