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京子 徐仲溪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长沙·410128)
茶,乃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成为人格襟袍的象征和隐喻。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1]。
绿茶,俗称不发酵茶,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以适宜的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从而形成了“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
竹,多年生禾本科长绿植物,茎有多节,中间为空,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它是一种坚忍强劲的植物,拥有秀美潇洒的风姿,一生中仅开一次花。翠竹中的“翠”一字道出竹的特点,颜色翠绿而欲滴,象征着生机勃勃,气节与虚心。
绿茶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产量最大的茶类,在国人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都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抒发赞美绿茶的诗篇。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在《说绿茶》中写道:“绿茶之妙,妙在清淡。绿茶在我,是一种淡泊,一种娴静,一种清爽,一种平和”[3]。事实上,绿茶给人以淡泊名利、平和心境的情怀与绿茶的本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绿茶以其叶色绿、汤色清、滋味爽、香气雅、回味妙成为文人艺术家笔下画中倾吐闲适优雅生活的精神寄托。
中国是竹子的故乡,提及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植物资源中,非竹莫属。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得好,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竹,它彰显气节,虽不粗壮,但却正直,坚韧挺拔;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北宋诗人苏东坡有言:“无竹令人俗”,由此可见,竹在历代文人诗人心中有着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诗人们流连于竹林,寄情于咏竹,表达出希望得一隅而脱离尘俗的心境。
绿茶的清雅澄透是清心涤尘,静心养性的代名词。而翠竹的虚心有节又为中华民族特有性格代表之一,两者互通。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柳宗元在《竹间自采茶》道出:“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茶于竹间生长,竹予茶叶清华。诗人在竹林间洗涤尘虑引发真照,通过自制茶饮除却昏沉之思回归本心。还有一位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西山若兰试茶歌》感叹道“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霉苔地。”诗人描写的春天来到了,茶树伴随幽幽翠竹慢慢冒出新芽,多美的境界。山南山北气候个不一样,且都没有竹下霉苔地茶叶好,竹与茶如此配合,相得益彰。由此可见,绿茶与翠竹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绿茶让人们品味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怀,翠竹让人们感受出尘脱俗的生活方式。现今著名的竹叶青茶就是将绿茶与翠竹完美结合,缔造出“平常心,竹叶青”这一经典,为我国在世界茶叶舞台赢得赞誉。
青茶,又名乌龙茶,制作程序有晾青、摇青、杀青、包揉、揉捻、烘焙。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醇鲜爽。既有红茶的甜润浓醇味,又有绿茶的芬香甘爽味,叶底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
兰花,属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给人以极高洁、清雅的优美形象。
我国茶文化在宋代得到空前的发展,民间各类茶事活动兴起,文人们留下了许多喜爱茶、赞颂茶的诗篇。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叶嘉传》:“叶嘉,闽人也。风味恬淡,清白可爱”。文中描写的正是福建的武夷茶,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赞扬茶叶嘉美 ,品格高洁、脱俗。当代知名学者、散文家余秋雨《两方茶语》:“中国喝茶的诗意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不管是绿茶娇嫩的诗意,还是乌龙绵长的诗意都由来已久”[3],乌龙茶在作家的眼中,其特殊香气如花似果,在一片氤氲茶烟中飘散开去,是如此绵长悠远,令人回味。
兰花,最可称道的是被我国两位世界闻名的文化名人孔子和屈原所珍爱,被赋予鲜明而独特的人格。孔子《孔子家语·在厄》:“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兰花,她风姿素雅,香清幽而深远,独自生活在这深林,抱着幽贞的志节。屈原如此挚爱兰花,想象自己也化为兰花,在《离骚》中又道“惟兹佩之贵兮,芬至今犹未麽”。诗人眼前的人间一片浑浊,唯有自诩为兰,保持兰花高洁情操,才能于兰花间见着世间的清象。
乌龙茶以其清幽的“王者之香”——兰花香迷倒众生。清幽之香是一种若有似无,闻之神清气爽,顿感舒适的芳香。在唐宋文人笔下茶香之清幽便有兰花香的精髓——幽雅空灵。茶香中蕴含淡然的高贵,让人感知的是一种旷达的心境,一种心神的清爽,一种趋于宁静的美[3]。有着“为国为民,先忧后乐”雄心壮志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范仲淹喜爱茶,喜爱斗茶,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赞道:“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载。斗茶香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他夸赞茶的滋味比醍醐更鲜美,茶的芳香似兰香却又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为美妙。正是“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3],乌龙茶的兰香,清幽绵长,如同仙灵之气,让人心境无尘,予人以高雅贞洁的心性,不禁感叹道:在这凡俗尘世间,自有一片天地与茶相伴。
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调、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
梅花,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梅所开的花,寒冬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原产于中国,是孤傲的象征也是友情的象征。
英国是世界上饮红茶最多的国家之一,而饮下午茶更是一种高雅的社交活动。祁门红茶在英国曾是下午茶中的极品,人们在进下午茶点时,茶要点点润饮;点心要细细品尝;着装要典雅入时,人们将饮用红茶视为一种高贵身份的象征。18世纪以《训子家书》闻名的柴斯特顿勋爵(1694~1773)曾写道:“尽管茶来自东方,它毕竟是绅士气味的。而可可则是个痞子、懦夫,一头粗野的猛兽。”这里,自然表现出他对非洲的轻蔑,但也看得出茶在那时是代表中国文明的。在英国人们眼中红茶是绅士的表现,是中国文明的象征[6]。
梅花,在古典诗人眼里是清客、清友。她有神仙风骨,凌霜傲雪。古往今来咏梅的诗词歌赋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叹其形神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大凡此类诗文都离不开颂扬梅花的灵魂品格——高洁傲岸[2]。流传最广最为著名的咏梅佳句当属林逋的《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以及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 《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她超凡脱俗,品格高雅,冒严寒,踏冰霜。她就是“林间隐君子”和“空谷俏佳人”的最美化身。
在我国历史上,文化名人们饮茶视为静心开悟的禅宗境界,把梅花喻为高贵雅致的象征。宋代诗人杜耒的一首名诗《寒夜》中有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诗人总结出在寒冷的夜晚,招待友人是以茶相待还是以酒相待呢?若是静看窗前月下的梅花,当属喝茶好。在当时,酒可令人沉醉,令人糊涂,而茶却让人清醒,让人明白,自然成为诗人们躲避凡俗倾吐内心苦闷的工具。宋代诗人吴芾《梅花下饮茶又成二绝》中的两句:“强拈茶碗对梅花,应是花神多笑我”[3],诗人尽管知道连梅花神都可能取笑自己,还是要以茶伴花,赏花饮茶。大概是诗人明白梅花与茶有着同样的高尚人格,两者相交相伴胜过美景无数。当红茶的艳甜醇厚遇到梅花的冰清玉洁,诗人内心的各种旷世孤怀,岁寒心事都将一一吐露。
黑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类茶叶,其工艺独特、外形条索肥壮、茶色黑润、汤如琥珀、香味醇厚且质高价廉,主要由紧压茶(又名砖茶)与篓装散茶两部分组成。
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 ,古代神话传说中菊花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爱。
《本草拾遗》书中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现代科技的发展,大量研究发现黑茶紧压茶对高血脂症、高胆固醇症等都有很好的疗效。黑茶成为调节都市人生活的一剂良药,成为治疗都市人紧张压力的强行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追求生活的脚步不再停留于食可饱腹、衣可蔽暖的时代。人们更加在意,更加享受有品质的生活。现今黑茶就是返璞归真,健康生活的代名词。
菊花,她不在春风中竟艳,偏在秋霜中伫立。晋代诗人袁山松在《菊》中赞叹她:“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自古以来,诗人们就爱她既是恬退的隐士又是坚毅的受难者。道家歌颂消极隐遁的境界,墨家讴歌积极受难的壮烈,而儒家兼括二者,主张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儒家精神,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主流[2]。
黑茶的历史远不及绿茶、乌龙茶那么久远,但她的自身“历史”远胜过其他茶类。黑茶特有的渥堆工序形成了黑茶这种厚重历史感的特殊品质,仿佛就是陶渊明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者生活的化身。湖南的茯砖茶,茶心茶身长满金黄色小点——“金花”,是经“发花”工艺促使金花菌在茯砖茶上生长发育而形成的子囊菌特有的繁殖器官——闭囊壳花[4],此花犹若冷艳清贞的菊花绽开在饱经风霜的黑茶身上,如同诗人们在爱菊的同时也爱陶潜的生活。清代大臣陶澍,湖南安化人士,自幼便与茶为伴,最大的爱好就是“试泉”与“煮茶”,他在《印心石屋试安化茶成诗四首》中:“茶品喜轻新,安茶独严冷。古光郁深黑,入口殊生梗。有如汲黯戆,大似宽饶猛。”作者以安化黑茶之茶品写为人为官之道,认为安化黑茶茶品之严冷“有如汲黯戆,大似宽饶猛”。作者又以“汲黯之戆”和“宽饶之猛”比喻安化黑茶茶品,揭示“因知君子交,味淡情斯永”的人生哲理[5]。黑茶让人感知历史的积淀;菊花让人领略花骨的坚贞。一杯菊花黑茶,让人体味纯朴回归自然,让人们追求本性所向,领略着无限美好的生活。
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饮品,千百年来人们种植她、观赏她、吟咏她,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梅兰竹菊的君子之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茶与梅兰竹菊有共同之处——清华其外,淡泊之中,不做媚世之态。这正是我国茶文化提倡的“廉、美、和、敬”的真实写照。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朵灿烂的奇葩,向世界展现中国饮茶风俗。茶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我国各种传统文化的支撑,深入发掘茶文化与他类文化之间的联系,将有利于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1 陈水根.论梅兰竹菊的人格美[J].江西社会科学,2000(8):100,103.
2 桂 舟.中国古典诗人与梅兰竹菊[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3(4):37~39.
3 朱海燕.中国茶美学研究——唐宋茶美学思想与当代茶美学建设[D].湖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19~22,43.
4 黄 浩等.茯砖茶中“金花菌”的研究进展[C].中国黑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186.
5 陈先枢,汤青峰.陶澍与安化黑茶[C].中国黑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274.
6 萧乾.茶在英国·现代教师读本——生活情趣卷[M].广西教育出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