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审计治理效应研究综述及启示

2010-08-15 00:46:50刘成立
财会通讯 2010年33期
关键词:盈余会计师代理

冀 波 刘成立

(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20)

外部审计治理效应研究综述及启示

冀 波 刘成立

(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20)

外部审计是公司委托代理问题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本文对外部审计治理效应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国内外关于审计治理效应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

审计治理 治理效应 公司治理

一、引言

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职业的管理者阶层和管理者市场,出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彻底分离,按照贝利和米恩斯(1932)的“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命题以及“管理者主导企业”的假说,随着公司制企业中所有权的广泛分离,职业管理者取代所有者控制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所有者退到了仅是资金提供者的地位,所有者成了委托人,管理者成了代理人,这样便出现了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在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企业的委托方和代理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有各自的目标函数,但是他们的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代理方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往往会利用自己所具有的信息优势损害委托方的利益,这也就产生了委托方和代理方之间的代理冲突,而且当公司通过发行债券等举债的方式融资时,又会在管理当局和债权人之间产生代理冲突。另外,就我国来说,特殊的股权结构还决定了我国存在另一种形式的代理冲突—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代理冲突问题的存在就带来了企业内部代理成本的产生。严重的内部代理成本的存在导致上市公司对外部监督或约束机制的内在需求(Jensen和Meckling,1976)。在这些监督约束机制中,外部审计因其对公司财务报告所提供的鉴证职能而成为公司委托代理问题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部审计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减少缔约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减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行为及提升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公司内部人之间的代理问题,从而改进公司治理,提升企业价值。然而,美国的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破产案以及我国的琼民源、四川红光、银广夏等事件,直接挑战了外部审计的公信力,导致外部审计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外部审计监督与治理的有效性再次备受各界关注。

二、外部审计治理效应研究综述

(一)注册会计师对盈余管理、财务重述、会计估计等的监督 该角度的出发点是针对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能否考虑到企业的盈余管理、失当会计估计等情况来研究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如果说,注册会计师在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能够考虑到企业的上述行为,则说明注册会计师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企业的上述行为,从而验证了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Eli.Ferdinand&Judy(1998)首先检验了不同的盈余管理检测模型的效率,然后将其与审计意见联系起来检验了两者的关系并得出在有效的审计市场上,注册会计师能审计出企业的盈余操纵情况。Becker等(1998)研究表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很大程度上能够鉴别出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并且审计限制盈余管理的作用随审计质量变动而变动,较高审计质量更易发现和报告盈余管理行为。Chen、Chen&Su(2001)以沪深股市1995年-1997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了审计意见和盈余管理的关系,他们发现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与具有边际ROE(ROE落在[10%,11%]或[0%,1%]中)的公司在统计上有显著地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表明注册会计师揭示出了盈余管理。Bartov等(2001)通过验证可控应计利润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发现具有较高可控应计利润的公司更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具体到国内的研究,其也主要集中在考察盈余管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两者的关系上。但是关于其研究结论并不统一,夏立军、杨海斌(2001),李东平、黄德林、王振林(2001)该两篇较早的研究并没有得出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够揭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结论。2002年之后的研究学者如:章永奎、刘峰(2002),陈晓、常睿(2003),徐浩萍(2004),陈关亭、高晓明(2004),李维安、王新汉、王威(2004),陈关亭(2005),宋建波、陈华昀(2005),李春涛、宋敏、黄曼丽(2005),蔡春、黄益建、赵莎(2005),周兵、王德义(2005),刘启亮(2006),李仙、聂丽洁(2006)则通过研究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得出,注册会计师能够审计出企业的盈余操纵。另外,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如刘勤、颜志元(2006),王霞、张为国(2005)分别从会计估计变更、财务重述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关系上进行了研究,同样得出了审计治理效应有效存在的结论。

(二)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监督 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使得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成为了可能,大股东在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方式的选择上是多样化的,但目前控股股东更多的是倾向于利用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这一方式来对上市公司进行利益侵占,所以针对该角度的研究多是从关联方交易中的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这一方式上,Shleifer&Vishny(1997)发现,在内部治理机制较弱、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大股东有动机也有能力通过关联方交易对企业进行掏空,而此时,上市公司的注册会计师有能力发现公司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并出具适当的审计意见。Fan&Wong(2005)则根据代理理论以及东亚8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上市公司由于股权集中产生的代理成本与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发现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产生的代理问题越严重,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并且有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体现的更明显;选择“四大”能显著提高公司绩效,这说明在法律制度不完善的东亚地区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治理的作用。就国内研究来讲,一部分学者如:曾颖、叶康涛(2005),王鹏、周黎安(2006),周中胜(2006),周中胜、陈汉文(2006),高强、伍利娜(2007),丁庭选、潘克勤(2008)分别从大股东占款与外部审计师选择关系进行了研究,而另外一部分学者如岳衡(2006),唐跃军、李维安、谢仍明(2006),高雷、张杰、宋顺林(2007)则从大股东资金占用与审计意见两者关系进行了研究。从最终研究结果上看,大部分学者都基本上验证了审计治理效应的有效存在,并且部分学者还发现,在中国目前情况下,随着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能力加强,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将得到加强。

(三)“CEO”变更与审计治理效应 公司绩效可能会随着不称职CEO的变更而有所改善,针对之前不称职CEO任职期间公司业绩所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是否与之后的CEO变更有显著的关系成为了该角度研究的出发点,Defond&Hung(2003),Kato&Chery(2006)通过研究CEO变更与“非标”意见的相关性,研究发现,CEO变更与“非标”意见显著正相关;“非标”意见下,CEO变更对公司业绩的敏感性强于标准审计意见公司。蒋荣、刘星、刘斌(2007)运用Logist回归方法,以1999年至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CEO变更为视角,发现,CEO变更与“非标”意见显著正相关;“非标”意见下,CEO变更对公司业绩的敏感性强于标准审计意见公司,不过“非标”意见并没有增强CEO变更对两职分离与股权制衡的敏感性,CEO变更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这种正相关关系恰恰反映了外部审计对CEO监督约束的有效性。以上学者都正面验证了审计治理效应。但是也有部分学者如:刘晶(2003),张涛(2005)发现高管变更(包括董事长、总经理)与审计意见不相关,表明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并没有对公司高管发挥有效的约束作用。

(四)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经济后果 理论上讲,外部审计发挥其治理效应首先要有高质量的审计作保证,但是另一方面又要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后果,也就是说能够给公司带来一定的成本。该角度的研究就是针对后者所展开的,Francis和Wilson(1998)通过研究发现,代理成本越高的公司,对外部审计的需求也越高,也越有可能选择信誉好的事务所,而且信誉好的事务所能更好的改变市场预期。Newman等(2005)通过在模型中增加目标公司使治理结构完善程度变量全面论述了独立审计师在实施和保护投资者权益中的作用,并发现,完全竞争市场下,独立审计师在发现和阻止内部人转移和掠夺公司现金流量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Choi&Wong(2007)以1993年至1998年39个国家的一系列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特定法律环境下审计选择问题,结果发现,在法律制度不健全、约束力不强的环境下,外部审计作为法律的替代机制,可以在公司治理中起到更好的监督作用。国内也有部分学者从该视角进行了研究,胡奕明、唐松莲(2007)通过考察银行贷款利率与借款企业的审计特征(审计意见和审计师规模)和信息透明度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审计的经济后果,发现银行贷款利率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与借款企业的审计特征有关,这说明审计在银行贷款利率的决定过程中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吕伟、林昭呈(2007)使用沪市上市公司对关联方交易、审计意见和外部监管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当外部监管较弱时,上市公司和控股股东关联方购销金额越高,注册会计师出示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而且这一非标准审计意见具有信息含量及经济后果,所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将对下一年度的上市公司和控股股东关联方购销具有抑制作用。说明注册会计师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挥其作用。刘成立(2009)以沪深两市第三季度报告以后发布业绩报告并发布修正公告的2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业绩报告,业绩“变脸”与审计治理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且发现,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够提高上市公司业绩披露的质量,是会计信息的把关者。

(五)会计师事务所信誉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一般来讲,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有更高的声誉(Deangelo,1981)并且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更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Deangelo,1981;Dye,1993)。该角度基于这样的理论通过研究事务所信誉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来验证了审计治理效应的存在。国内外针对该角度的研究不是很多,但基本上都肯定了审计治理的存在-信誉好的事务所能提高公司绩效。Defond等(2000)通过研究发现,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更高,审计质量越高,越有利提高公司绩效。Wang(2008)发现,公司盈余管理随着一国投资者保护程度增强而提高,但这一关系仅在国际四大审计的公司中存在;而在非国际四大审计的公司中,盈余质量与一国的投资者保护程度没有显著关系。王鹏、周黎安(2006)从最终控制人的角度出发,根据2001年-2004年的中国A股市场数据,研究了外部审计选择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代理成本的关系,并最终通过二阶段回归发现,选择“四大”能提高公司绩效以及降低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

三、启示

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完善的市场、法律和监管机制能够有效保证独身审计治理功能的发挥。而就我国法律、监管、公司治理等机制不完善情况而言,能否有效保证证券市场上独立审计治理功能的发挥还不得而知。而且通过以上文献回顾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审计有没有治理效应,而对其在当前环境下到底能不能有效发挥治理效应研究甚少。审计对公司财务报告提供的鉴证职能是公司委托代理问题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以后关于审计治理功能的研究还会层出不穷,今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审计治理效应:首先,在我国目前环境下,审计治理效应的有效发挥能不能得到充分保证,如果不能够保证其效发挥,那么其原因是什么,如陈信元、夏立军、林志伟(2009)通过对“盛润股份”连续十五年获得“非标意见”的分析发现审计师出具的非标意见没能给公司带来显著成本是审计没能发挥其治理效应的原因。其次,如果说能够保证其治理效应的发挥,那么其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其治理效应,这就涉及到审计治理效应强度的测评问题,即我们该如何去准确衡量。

[1]蔡春、黄益建、赵莎:《关于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审计研究》2005年第2期。

[2]陈关亭:《上市公司财务敏感区间与项目的审计意见》,《会计研究》2005年第7期。

[3]陈关亭、高晓明:《审计意见及其变通行为分析-来自2001-2002年的经验证据》,《审计研究》2004年第3期。

[4]常睿:《盈余操纵、监管政策与CPA的独立性》,《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5]丁庭选、潘克勤:《控制能力、代理成本与独立审计的公司治理效应》,《经济学家》2008年第2期。

[6]高雷、张杰、宋顺林:《关联交易与审计意见的实证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7]蒋荣、刘星、刘斌:《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治理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CEO变更视角》,《财经研究》2007年第11期。

[8]刘成立:《业绩预告、业绩“变脸”与审计治理效应》,《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征文论文》2009年。

[9]李春涛、宋敏、黄曼丽:《审计意见的决定因素-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中国会计评论》2006年第2期。

[10]李东平、黄德林、王振林:《“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会计研究》2001年第6期。

[11]刘勤、颜志元:《会计估计与独立审计质量》,《会计研究》2006年第9期。

[12]李维安、王新汉、王威:《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关系的实证研究》,《财经研究》2004年第11期。

[13]宋建波、陈华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3期。

[14]吴联生、刘慧龙:《中国审计实证研究》,《审计研究》2008年第2期。

[15]王鹏、周黎安:《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选择及其治理效应》,《中国会计评论》2006年第2期。

[16]徐浩萍:《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会计研究》2004年第1期。

[17]岳衡:《大股东资金占用与审计师的监督》,《中国会计评论》2006年第1期。

[18]曾颖、叶康涛:《股权结构、代理成本与外部审计需求》,《会计研究》2005年第10期。

[19]章永奎、刘峰:《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实证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2年第1期。

[20]周中胜:《大股东资金占用与外部审计的公司治理职能》,《中大管理研究》2006年第1期。

[21]周中胜:《公司治理质量与外部独立审计效率》,《财经丛论》2008年第9期。

[22]Bartov E.,Gul F.A.and Tsui J.S.Discretionary-accrualsModelsand AuditQualificationsThe Accounting Review,2000.

[23]Becker CM Defond,JJiambalvo,K R Subramanyam.The Effectof AuditQuality on Earnings Management,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8.

[24]Chen,C.,S.Chen,an d X.Su.Profitability Regulation,EarningsManagement,and Modified AuntOpinions:Evidence from China.Auditing:A JournalofPractice&Theory,2001.

[25]Choi J-H,T JWong.Auditors’Governance Functions and Legal Environments:An Intemana1 Investigation,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7.

[26]DeFond M L,T JWong,S.H.Li.The Impactof Improved Auditor Independence on AuditMarketConcentration in China,Journal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

[27]DeFond,M.L.and M.Hung.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Evidence from Worldwide CEO Turnover,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

[28]EI,B.Ferdinand,A.G.,and Judy,SL,T,DiscretionaryAccrualsModelsand AuditQualifications(WorkingPaper),1998.

[29]Fan JPH,T JWong.Do External Auditors Perform a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in Emerging Markets?Evidence from East Asia,JournalofAccounting Research,2005.

[30]Francis,JR&ERWilson,AuditorChanges:A JointTestof Theories Relating to Agency CostSand AuditorDifferentiation,1998.

[31]Kato,T.and L.Chery,CEO Turnover,Firm Performance,and Enterprise Reform in China:Evidence from Micro data,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6.

[32]Newman,P.,E,Patterson,and RSmith.The Role ofAuditing in Investor Protection,the Accounting Review,2005.

[33]Shleifer,A.,and R.Vishny.A Survey ofCorporateGovernance,Journalof Finance 1997.

[34]Wang Q,Wong T J,Xia L State ownership,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and Auditor Choice:Evidence from China,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2008.

冀 波(1986-),男,山东潍坊人,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成立(1976-),男,山东沂南人,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 编辑 聂慧丽)

猜你喜欢
盈余会计师代理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0
代理圣诞老人
趣味(数学)(2018年12期)2018-12-29 11:24:00
代理手金宝 生意特别好
复仇代理乌龟君
学生天地(2016年23期)2016-05-17 05:47:15
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行为的治理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2:34
一个村有二十六位代理家长
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14: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