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翅膀——解读萧红作品节选《祖父的园子》

2010-08-15 00:42封建华泰山学院山东泰安271021
名作欣赏 2010年8期
关键词:孩子气园子萧红

□封建华(泰山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21)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中有一篇《祖父的园子》,这篇选文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实际上,这篇选文在很多版本的小语教材或课外阅读书目中都有收录,题目不一而足,有的叫“祖父的园子”,有的叫“我和祖父的花园”等,不管怎样,很受小学生的欢迎。现在仅以人教版的《祖父的园子》为蓝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飞翔的翅膀

萧红作为一名有才情的女作家,在创作完最后一部小说《呼兰河传》后,溘然长逝,让读者深悟其才华的横溢,使读者深味其命运的多舛,然而在《祖父的园子》中,我们看不到她的悲惨的生活,我们只看到有着一颗跳跃的童心、背着一双自由的翅膀、像蝴蝶一样的小女孩在后花园里飞来飞去。

在她的笔下,充满了对自由状态的向往,对自然天性的推崇。在她的笔下,大自然生机勃勃,拥有绝对的自由:“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了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说话了似的,一切都活了。”①在她笔下,祖父的后花园是一个充满了灵气、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温暖、充满了自由的童话世界:后花园里飞着金的蜻蜓,红的蝴蝶,胖的蜜蜂,还有香的玫瑰花,馋人的樱桃树,发光的大榆树……在这个自由的园子里,那个自由的小女孩快活地呼吸成长。“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就像倭瓜、黄瓜、玉米、蝴蝶一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小女孩恰似蝴蝶长了翅膀一样,自由地飞来,又自由地飞去。这就是幼年的萧红,这就是幼年的萧红生命的圣地。

明朗的格调、自由的生活是作家萧红一生的追求,然而女作家多舛的生活却事与愿违,童年记忆里的一丝阳光,慈爱祖父的一缕关怀,在作家的回忆里都是那么美好,回望家园里的自由与温暖,也荡然于作家萧红的笔下,而那位可爱的自由的小女孩在蒙受了祖父的爱的雨露浇灌后,飞越时空跨越到21世纪来与我们相见,深深打动小读者的心。

二、自由的灵魂

当蝴蝶一样的小女孩飞着,天使一样张着翅膀跨越时空来到的时候,小读者深深为作品中的小女孩的生活所吸引,不止一个小学生写到喜欢这种生活。

有的小读者写道:读了《祖父的花园》,我感受到祖父的宽容与花园的美丽。感叹作者的童年真是多姿多彩呀!通途风文学社的楼倩倩写道:“我爱这美丽的园子,更羡慕作者那快乐的童年生活。”②而大部分小读者之所以喜欢这种生活,正是因为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自由之神的缘故。湖北监利县玉沙小学周雨婷写道:“都有无限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试问谁不渴望自由?”“我向往‘祖父的花园’。那里的一切都充满阳光;那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那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③灵魂的自由与否,全凭自己的感受,试问还有什么其他的东西比之来得更重要呢?作为读者,他们都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在孩子的世界里,自由自在的生活,是他们的最爱。自由是儿童的天性,在自由的国度里,在爱的围绕中,他们才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现在的孩子,业余时间均为所谓的特色班所占领,他们又有多少自由可言呢?也许正是自由之神的召唤,才唤起小读者的喜爱之情,这篇选文也才会如此受欢迎。

然而,这种光明与温暖、自由与欢乐是与作家萧红命运的多难相悖的。在她的作品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童年的生活不管苦难还是美好,作家萧红在面对她的童年时,她把仅仅残留的一点一滴美好的记忆溢于笔下,她把美好与光明留给了小读者,而所有这些的书写,萧红却是以一个小女孩的姿态完成的。

三、小女孩的书写姿态

这是作家萧红的自身气质使然。当她回望家园时,她确是以一个小女孩的姿态来书写光明与温暖。

萧红本就是富有童心的作家,在她的身上具有一股一直未脱的孩子气,鲁迅就曾经称赞过她的这种孩子气,或说是稚气。1935年11月,鲁迅为萧红的《生死场》写完了序言,萧红又提出“孩子气”的请求,希望得到鲁迅先生的亲笔签名、制成锌版。鲁迅在同年11月16日复信说:“我不太希罕亲笔签名制版之类,觉得这有些孩子气,不过悄吟太太既然热心于此,就写了附上,写得太大,制版时可以缩小的。这位太太,到上海以后,好像体格高了一点,两条辫子也长了一点了,然而孩子气不改,真是无可奈何。”④“孩子气”的萧红与作为作家的萧红在她身上共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气质,在创作中分别对应于两个身份:即成年人的作家萧红和小女孩的萧红。萧红的语言常被人描述为“稚拙”,这稚气、拙味也是一种“鲜味”,经了萧红的性灵,散发出别样的美。萧红喜用第一人称,而且特别喜欢用女童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在萧红小说里,第一人称的“我”既是小姑娘萧红,也是女作家萧红,她们共同讲述着“我”自己的故事以及周围的人和事。在《祖父的园子》里也不例外,这位可爱的小女孩与作家萧红二位一体,当作家萧红回望家园、回忆童年时,她把自己定位于女童身份,以一种小女孩的姿态来看待世界。后花园里展现的种种,在一个小女孩的眼里是再和谐不过的。

作家萧红身上的“孩子气”使她具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于是萧红采取了独特的小女孩的创作姿态,然而,这种气质的形成又与萧红的内心世界分不开,也许正是她内心潜在意识的不自觉的选择。

四、潜在意识的选择

关于萧红的小女孩写作,学术界从不同角度讨论很多,如:吉林师范大学的郑春凤、王金茹在论文《由梦魇向童真回溯——萧红对故乡的双重文化情结》中也说:萧红在对往事的回溯中,身份游走于知识分子与小女儿之间。当她以知识分子的目光触及现实乡土时,她剥离掉了同时代作家乡村叙事中的诗意想象而呈现出悲凉的荒原景观;当她以小女儿的身份重返故乡时,故乡呈现出怡然自足、圆融和谐的理想境界⑤。本文中也涉及到此类观点,如前所述:当她回望家园时,她确是以一个小女孩的姿态来书写光明与温暖的。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作家萧红在创作时游走于女童与女作家的身份之间?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层面来阐释的话,也许正是因为作家萧红内心深处对爱与自由的渴盼,才使她不自觉地做出潜在意识的选择。

萧红的一生是寂寥、凄清、贫苦的,从父亲开除族籍、情感受创到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仅有三十一年的人生,却在流离失所中度过。尤其是临终前一段时间的凄景、生活的贫苦、身体的折磨、童年的梦魇,令作家萧红在无数的闪回中梦回故乡,她对故乡的记忆一方面充满梦魇感、荒凉感,另一方面又充满童真感、欢乐感。双重情感的变奏使作家萧红充满了复杂的心理症结。于是,当萧红回望家园时,作为成年人的作家萧红眼中故乡的冷漠、凄清、丑恶的场景岿然不动,然而作为小女孩身份的萧红记忆中的故乡却充满了祖父的慈爱、后花园的自由、万物的和谐,这些犹如在阴霾里的阳光,闪着熠熠光辉,这光辉与阴霾就像法国大作家雨果的美丑对照一样,“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这光辉逐渐增大,阴霾却渐渐缩小,形成鲜明的冷暖对照,这种冷暖对照只会使暖的更暖,冷的更冷。这种对照对人脑的刺激强烈,美好的事物因为隔了时间之舟而产生美感,产生了美的记忆,这就是所谓“距离产生美感”。

而萧红在多年以后在香港孤苦无依地写《呼兰河传》,她渴望亲人的关怀与家人的呵护,渴望在自由的国度里自由地呼吸,这才是作家萧红在苦难的童年记忆中寻求一米阳光的真实心灵的写照。

如果再探求溯源的话,为什么成年后的萧红会有这样潜在意识的选择,这与作家的童年有很大的关联与影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爱的需要作为最基本的精神需要,认为如果没有爱,人就会强烈地感到孤独,感到在遭受抛弃、遭受拒绝、举目无亲、浪迹人间的痛苦。心理学家指出,艺术家在童年失去母(之爱),这往往会使他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非常痛苦的情绪体验,内化到他们的心理结构中,就会形成一种认知反应模式,由此影响到艺术家的个性发展和创作活动。萧红出生在呼兰县城的一个富裕的地主之家,这个家庭给予她的是富足的物质生活和残缺的精神世界。生母姜氏是个“性情暴躁,脾气不太正常”的女人,萧红虽说是她的第一个孩子,但她对萧红“并没什么体贴,‘慈爱’可言”⑥。父亲张庭举虽然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家乡还颇有声望,但是贪婪吝啬的本性却使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却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⑦在萧红的记忆中,对于冒犯父权的女儿非打即骂,甚至于“飞起一脚将我差点踢到灶口火堆里”⑧。其他家庭成员呢?体弱多病的祖母不

结 语

不管怎样,有才情的萧红我们见不到了,追求爱与自由的萧红我们也见不到了,我们只见到了那位穿越时空的小女孩在自由的后花园里成长,留在小读者记忆里的还是难忘的祖父的园子。

① 引文出自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3-34.下同.

② 楼倩倩.读《祖父的园子》有感.http://www.ttfwxs.com/Article/index.asp.2009.9-23.

③周雨婷.《祖父的花园》有感.http://www.jlysxx.com/Article/ShowArticle.asp.2009.9-23.

④ 鲁迅.鲁迅全集(第十三卷·书信)[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51.

⑤ 郑春凤,王金茹.由梦魇向童真回溯——萧红对故乡的双重文化情结 [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4(2):42-43.

⑥ 肖凤.萧军萧红[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5.

⑦⑧ 萧红.萧红全集[M] .哈尔滨:哈尔滨人民出版社,1995:179,174.

⑨ 刘丹.深深儿时忆,淡淡悲美情——从《生死场》和《呼兰河传》看童年经验对萧红小说的影响[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57-59.

猜你喜欢
孩子气园子萧红
儿童文学视角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我家的园子
我觉得你没有孩子气
快乐的园子
再见甲壳虫,再见“孩子气”的经典
萧红亮 作品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园子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