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现象”形成原因解读

2010-08-15 00:42詹歆睿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陕西渭南714000
名作欣赏 2010年21期
关键词:加林路遥媒介

□詹歆睿(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陕西 渭南 714000)

在路遥小说的传播与接受中,存在很特殊的“路遥现象”。“路遥现象”的内涵:一是文学史以及文学批评家对路遥小说的漠视与大众对路遥小说的持久阅读形成的“两极阅读现象”;二是读者对路遥作品的长期热读,三是读者自路遥逝世以后对路遥长期的追随与缅怀。本文拟对“路遥现象”的形成原因作以探讨。

一、人生经历的代表性是“路遥现象”的接受基础

“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路遥一生承受了早年过继、停职返乡、感情离异和身患绝症的精神创伤。

路遥的成长、创作经历饱尝了人间的艰辛。路遥父母生育了8个孩子,路遥是长子。因家庭贫困、伯父没有子女,路遥7岁时(1957年)被过继给伯父。除了亲情的缺失,路遥童年的精神创伤还有贫穷和饥饿。为了维持最起码的温饱,使路遥不至于辍学,养母甚至乞讨为生。家境贫困是那个时代普遍现象,路遥的生活经历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贫穷与饥饿的精神创伤使路遥形成了既自卑又自强、既自尊又敏感的性格特征。路遥将这些生活经验带到了自己所创造的文学世界中,童年的精神创伤成为路遥进行文学创作的直接经验和素材。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年仅十几岁的路遥因文学、演讲方面的才能,很快成为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可是路遥的政治生命极为短暂,当年冬天,年仅十九岁的路遥被宣布停职,被迫返乡劳动。停职加之失恋的打击,使路遥跌入痛苦的深渊,然而这对路遥的文学创作则是一桩幸事,路遥在从政无门的情况下逐渐走上文学道路。

路遥与夫人林达相识在延川县搞文艺创作的时期,这时路遥是编外干部,身份是农民;林达是北京知青,在延川县当妇女干部,后来也到县通讯组任职。路遥上大学期间,生活上全靠林达的帮助和支持。路遥大学毕业后分配至西安工作,不久林达调至西安任《西部电影》编辑。当他们终于调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夫妻在感情上却越走越远。感情的缺失使得路遥后期作品的情感基调少了早期清新、雅致的诗意氛围,多了忧伤、沉郁、凄美的叙述。

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中发现身体不适,后来经诊断为肝硬化腹水。患病后的路遥,对疾病采取了向社会隐瞒的态度,自己承担身患绝症的痛苦,却向社会展示了一个成功作家光彩的一面。路遥对待疾病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的性格特点:固执、坚守、自尊。疾病对路遥的创作产生了促进作用,疾病又加剧了作家过早地离开人世。

路遥的成长具有很大的代表性,他用人生经验写成的小说更容易在读者中产生共鸣。在中国,有多少与路遥同龄的人有过与他同样的童年经历;也有更多像孙少平那样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中发奋苦读,为了理想历经磨难;即使在今天,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高加林、孙少平那样“成长的痛”和“爱的代价”。可以这样说,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青年到中年,都会有类似的人生和情感经历。读者对作家生平的了解促使他们对路遥的敬业精神、顽强精神、不畏苦难的精神产生认同。路遥的人生经历是读者阅读并认同其作品的原因之一。

二、与读者的情感共鸣是“路遥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

厚夫认为,路遥作品之所以读者群庞大,是因为“路遥是位坚持书写当代社会变革时期普通人生存与命运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位具有精神标高的理想主义作家”,“这样的小说无疑具有灯塔效应”。作家以真诚和诗意,充满关怀地构筑了人生的三大命题:理想、成长、爱情。路遥小说文本具有多重含义。

1.路遥在社会大背景下描写青年的追求

《人生》的那个时代,正是农村人逐渐走向城市的时候。与高加林生活在同时代的年轻人,有多少人像高加林那样经历了成长的伤痛,感受到在社会的潮流中自我的渺小与卑微。在《人生》之后像高加林那样由乡入城的人还将是很大的群体。由乡入城的人们,他们内心对于城市的感受和体验是怎样的呢?大多数从农村出来的人,都有过类似于高加林面对城市灯火时的那种强烈的自卑感和超越感,这也正是路遥成长中深切的内心体验。路遥带着兄长般的关切焦灼之情,关注高加林们成长的问题,使这一类群体获得精神的慰藉和情感的温暖。

孙少平也像高加林一样,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感应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具有自觉追求新生活的素质。真正打动人的是孙少平在苦难生活中的坚持,以及在这坚持中始终不变的信仰,相信自己最终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生活的美好。孙少平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怀着对世界的赞美,怀着对他人的宽容,他在用发现美的眼睛看待这个世界。即使在劳动最艰苦的时候,他每天都要看书、学习,补充心灵的养料;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他会慷慨解囊,挺身而出。孙少平追求理想的过程是艰辛的,却是明确的、坚定的。

青年人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现实。路遥秉承了自茅盾以来“社会剖析派”的传统,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始终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将主人公的生活变迁及对理想的追求放在社会大背景中,因而人物的命运就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路遥的着力点在于描写青年人在为理想而奋斗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以及由此而显现出顽强的精神风貌。路遥小说是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2.路遥小说展现了青年人“成长的痛”

在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社会结构使更多的人局限在农村。他们被隔在城乡差别这道鸿沟面前,即使有才华有能力也难以逾越。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才慢慢地对农村开放。

在“老土地”与“新生活”之间,往往形成了生存的焦虑。是无情地斩断,还是顽固地坚守?路遥敏锐地捕捉到了处于“城乡交叉地带”年轻人成长的伤痛,描写了他们在走向城市、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艰辛与奋斗。凡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无论现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无论其城市化的程度有多高,在他们的记忆深处,总有一个“高加林时代”,充满了犹豫与彷徨;总有一个心中的“双水村”,令人怀念给人温暖;更令人难以忘记的是艰苦条件下奋斗的时光。这种读者群体在中国达以数亿。他们读到路遥的作品时,首先感到的是亲切,路遥的作品能唤起他们沉睡多年的生活记忆。这样,作者的情感表述与读者内心的体验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与共鸣,读者对文学作品产生认同与接受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即使没有乡村生活体验的城市人,根据中国特定的社会现状,他们也曾下过乡插过队,也有过乡村生活经历和为将来而迷惘的内心体验。再退一步说,即使完全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绝大多数读者都会经历一个高加林式或于连式的人生阶段。而路遥,不仅表现了这个阶段以及这个阶段的心理困境,更指出了一个理想的范式,即邵燕君所认为的,路遥的文学作品“以强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建构了一套光明的‘黄金信仰’:虽然现实社会存在着无数的残酷和不公正,但真正勤劳善良的好人经过不屈不挠的努力,终能获得成功和幸福”。正是在这样理想信念的支撑下,无数读者获得了温暖和力量,获得了生存的动力。

3.路遥小说符合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

长期以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占据了小说创作的主流。现实主义着重描写社会的变革与进程,强调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故事情节较强,与社会现实贴近,在文学创作中一直是主流的创作方法。路遥从杜鹏程、柳青、王汶石等老一辈作家那里得到了真传,完成了陕西第一代和第二代作家的文学传承,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发扬光大。

“中国现当代小说家们大多倾心于‘小说叙事’:努力于‘故事’的营造与架构,‘情节’的编织与推进;专心于‘人物’的雕琢与刻画,‘细节’的筛选与铺排;……这既是大多数小说家们习以惯之的创作路数,也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史的既有事实。”这不仅是小说家们长期形成的“创作路数”,也是读者长期以来形成的阅读习惯。路遥小说的叙事就符合这一点。加之路遥描写的人和事,在当代中国这样特定的社会阶段中,是许许多多人心中深刻的成长记忆,路遥的叙述饱含着感情,蕴含着向上的情感力量,路遥的文本明白晓畅,因而,路遥小说的无障碍接受便在情理之中了。

三、大众传媒促进“路遥现象”形成

文学作品的接受受制于当时的文学生态环境,受制于读者的审美需要,也受制于文学作品传播的媒介形态与方式。邵培仁将传播媒介划分为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和互动媒介,后四种均属大众传播媒介。路遥小说的传播涉及到了大众传播的所有媒介,借助了现代传媒的优势,将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各种媒介形态传播给了广大观众和读者,作品因此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

1.印刷媒介对路遥小说的传播

印刷媒介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媒体形式。图书与期刊是路遥小说传播的最主要的形式。路遥成名作《惊心动魄的一幕》投稿屡屡受挫,《当代》的秦兆阳先生及刘茵女士以编辑的超前眼光发现了年轻的路遥(28岁),促成了路遥成名作的发表。之后,《当代》1982年第5期发表了路遥的自传体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1982年,《人生》发表在《收获》上。《当代》、《收获》、《花城》是国内的主流文学期刊,《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这三篇小说发表在国内一流的文学期刊上,为路遥赢得了多项全国性荣誉,路遥因此而成长为全国知名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拥有了自己的位置。

图书相对期刊的优势在于作品的集中,给阅读、研究带来极大的方便,特别是作家的文集、全集。路遥作品曾经最流行的版本是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路遥文集》五卷本。路遥的好友、文学编辑陈泽顺编选了《路遥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平凡的世界》(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以及多种路遥小说的选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是最早出版《平凡的世界》的出版社,茅盾文学奖评奖就用的是这个版本。《路遥文集》编选时,路遥去掉了“文革”期间的所有作品,因而反映路遥创作变化的前期作品都没有入选,给路遥研究带来了不便。2000年,太白文艺出版社和广州出版社合作出版了《路遥全集》,呈现了路遥创作的全貌。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路遥文集》,2009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平凡的世界》并计划出版新版的《路遥全集》。

印刷媒介对路遥小说的传播,除了小说原本的文字方式以外,还有连环画、剧本、电影海报图片等多种形式。《人生》连环画由纪元琪改编,孙为民、聂鸣绘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1989年出版。《当代戏剧》1984年第4期曾发表署名为周大鹏、杨若英的《人生》“十场评剧现代戏”剧本。1995年1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张春生改编、李志武绘画的《平凡的世界》连环画。

2.广播媒介对路遥小说的传播

广播是百姓常用的、便捷的、低廉的接收外部信息的工具,没有阅读习惯的听众可借助这一方式得到文学作品的濡染。经过改编,小说以广播剧的形式向听众传播,情节更生动,更易于受众的接受和理解。

《人生》广播剧10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人生》小说发表后,在电影之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制作了广播剧,由著名电影演员孙道临担任解说。”从《人生》开始,就预示着路遥小说与多种媒体的结缘。《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时播出了《平凡的世界》广播剧,全剧152集。

3.影视媒介对路遥小说的传播

影视作品的直观是小说不能相比的,即使是文化水平较低的读者,也能借助于图像接受文学作品。在快节奏的生存环境中,人们静心阅读文学作品需要时间、需要购买或借阅书本、需要平静安详的心态,影视作品的获得较之小说文本更为容易、更为低廉,它们对小说文本的市场构成挤压的同时,又促进了小说的传播与被接受。

《人生》1982年发表,1984年改编成电影,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路遥任编剧,吴天明任导演。《人生》还曾被上海话剧团改编为话剧进行公演。电影《人生》公映后在全国引起轰动,引发了观众热烈而持久的讨论,并荣获“第八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曾导演《牵手》、《诺尔曼·白求恩》而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杨阳,准备将《人生》拍成一部大型连续剧。相信随着新的影视作品的问世,路遥的作品将会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阅读和接受。1989年,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开始拍摄,鲁文洁、晏唐编剧,潘欣欣导演,获1989年度第十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长篇连续剧“提名奖”。1990年开始播出,“它对小说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小说的影像版不仅对自身具有超强的传播效应,而且对小说的文字版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可以迅速刺激小说原作的传播和流通”。在《人生》、《平凡的世界》产生的年代,影视媒介还处于发展期,获得如此多的受众,实属不易。

路遥1976年至1982年担任《延河》文学期刊的编辑。路遥的编辑身份对其文学创作、作品的发表与传播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路遥曾担任柳青作品的责任编辑,他以编辑身份完成了与陕西第一代作家之间的代际传承,形成了关心读者需要、为读者而创作的读者观。

除了人生经历的代表性、与读者的情感共鸣、媒体传播及编辑身份的促进等原因之外,“路遥现象”的形成还应归因于《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目前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大奖”。《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获奖,一是茅盾文学奖倚重宏大叙事,作家坚持的现实主义风格与茅盾文学奖评奖的倾向相契合;二是《平凡的世界》与政治合拍、内容积极向上、正面反映社会生活,自然成为评选的首选篇目。对作家作品而言,获奖不仅能带来名誉,更能在读者中获得更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汪德宁.“路遥现象”的当代启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4):104-108.

[2]冯肖华.“路遥现象”的情感牵动与当下的价值呈现[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7,(2):25-31.

[3]赵学勇.“路遥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坛[J].小说评论,2008,(6):148-151.

[4]王天乐.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5]厚夫.路遥:一位真正活在读者心中的作家[EB/OL].厚夫新浪博客,(2009-06-12)[2009-07-17].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5cf400100eh49.html.

[6]周洋.在“老土地”与“新生活”之间——路遥小说中的城市与乡村[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邵燕君.茅盾文学奖:风向何方吹——兼论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困境[J].粤海风,2004,(2):4-11.

[8]李俊国.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的另一路径 [J].小说评论,2008,(5):55-58.

[9]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2-157.

[10]路遥文集(二)[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11]李红秀.小说的影像阐释与“共读”现象[J].四川戏剧,2007,(5):76-78.

[12]詹歆睿.路遥编辑工作与文学创作的互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7—40.

猜你喜欢
加林路遥媒介
《谁赋丹赭染鹊华》
入门级有意外的惊喜 Rotel(路遥) A14MKII多功能合并功放
高集成、可扩展的多面手 Rotel(路遥)RA-1592MKII
浅析《人生》中巧珍的人物形象
戴加林:“励志之星”的逆袭路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写给远去的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