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春(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简论《史记》写人之绿叶扶花法
——从吴见思《史记论文》谈起
□张富春(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吴见思绿叶扶花虚处生神
清初吴见思效金圣叹评点杜诗、《史记》,其《史记论文》流布甚广。吴氏认为《史记》写人长于绿叶扶花、借客形主,以此取得了加倍之效。
吴见思,字齐贤,江苏武进人,清初著名评点家,评点著作有《杜诗论文》和《史记论文》。前者收入《四库全书》存目,后者问世后即广为流布。①吴见思评点深受金圣叹影响,廖燕《金圣叹先生传》云“:先生没,效先生所评书,如长州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②金圣叹《水浒传》第二十八回回评云:
马迁之为文也,吾见其有事之钜者而隐括焉,又见其有事之细者而张皇焉,或见其有事之阙者而附会焉,又见其有事之全者而轶去焉,无非为文计,不为事计也。③
作为史书“,为事”是其本“,为文”是其末;作为传记文学“,为文”是其本“,为事”是其末。《史记》二者兼具,既“为事”亦“为文”,故史学、文学均以之为巨擘。吴见思评点只眼独具,揭橥司马迁写人善用绿叶扶花法以取加倍之效。本文拟由《史记论文》篇中支评和篇末总评管窥此法,以彰显吴氏文学研究《史记》之功。
《史记》写人善于旁处衬托,虚处生神,人物性格特征、音容笑貌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吾尤爱其以李将军行军方略于程不识口中序出,广之为人反从射虎带下,而其不侯杀降事偶在王朔燕语点明,错综变化,纯用天机,有意无意之间,令人莫测。”(《李将军列传》总评)④司马迁于李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后插入程不识。吴评云:“无端插入一程不识,固是以客形主,而即以卫尉带入,又以边太守回合。妙。”因同为卫尉插入程不识,又以俱为边太守回应,自然得体,了无痕迹,目的在于借程口叙二人行军方略并衬出李广之优。评“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云:“又总一收,而李广行军方略借此序出,奇肆乃尔。”评李广居右北平一段云:“因北平无事序其射,又因射并序其为人。章法之妙。”右北平无事,只写闲事——射石与射虎,然偏写不能复入石、虎腾伤广以衬托其勇。此即章法之妙。评王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云:“以朔语为不侯注脚,又以下段为王朔语注脚。妙。若庸手为之便总序传后矣。”插入之妙令人叹绝,见思“尤爱”非无谓也。
不只《李将军列传》,《史记》他处亦多有之。“秦始皇为人、性情,篇中不序,前借尉缭,后借卢生口中补出,尤为神妙”(《秦始皇本纪》总评),“功狗、功人只从高帝口中一点,即调军食、守关中亦只一点,余于鄂君口中补明,俱不实写,是岂拘拘行墨者哉”(《萧相国世家》总评),“吴起少时一段事,乃借鲁人口中说出,奇妙”(《孙子吴起列传》支评),“前借吴公,此借诸老先生,只就傍人写,衬出贾谊”(《屈原贾生列传》支评),不惟如此,甚或人物肖像描写也假他人口说出,如借相士唐举口写蔡泽容貌,令人忍俊不禁“:先生曷鼻,巨肩颜,蹙,膝挛”,评云“:画蔡泽处,令人失笑,回想怀印结绶,揖让之时,更可观矣”(《范雎蔡泽列传》支评);借使者口写郦食其儒雅,活现其人“:状貌类大儒,衣儒衣,冠侧注”,评云“:就衣冠上写其人,而其人活现”(《郦生陆贾列传》支评)。
吴见思名司马迁此写人之法曰“绿叶扶花法”。“季布一传,正写处,只斩樊哙、对文帝数语,余则借周氏、借鲁朱家、借滕公、借曹邱生,四面衬贴。而季布节概,无不出现,此绿叶扶花之法也。”(《季布栾布列传》总评)而对极好铺张描绘的汲黯,司马迁也有意不作正面摹写,偏借他人形容,效果反强于只写一汲黯。“汲长孺在汉廷,是第一流人物,其直犯颜处,极好铺张,史公偏借武安侯、借庄助、借大将军、借张汤、借公孙弘、借淮南王、借司马安,反从他人身上形容出来。而汲长孺意思情性,气概节谊,无不全现,反强于只写一汲黯,如画家写像,绝无神气也。此所谓绿叶扶花之法。”(《汲郑列传》总评)
绿叶扶花,虚处生神,不仅活画出人物相貌性情,而且使传记容载的信息量最大化,达到文学叙事与史学叙事的双重最佳效果。虽有意为之却以无意出之,天机一片,惟“史公”能之。
绿叶扶花亦即借客形主。“非必抑平原,借客形主之法也。”(《魏公子列传》支评)《黥布列传》写英布是主,借项羽作客反衬,以见其英雄,支评云“:以兵属项梁后常冠军,数有利,以少败众,常为军锋,极写英布,反借项羽写英布,看来反若英布高出项羽一头。借客形主之妙。”总评复云“:项羽一时英雄,英布亦一时英雄,两人一时同事,故夹写项羽之英雄,止是写英布之英雄也。借笔反衬,益见其妍。”绿叶相衬方显花妍,借客形主愈见主性,吴氏评点于《史记》亦有此功焉!借客形主亦有变体。“末又借季布一衬,缴还本传。以附传论,则心主布客,借客形主;以本传论,则布主心客,因客归主。文法变化之妙。”(《季布栾布列传》支评)本是借客形主,却又客主互换,反客为主。“下衍二段,正收上两段也,于不识口中序出,反客作主。妙。”(《李将军列传》支评)
绿叶扶花、借客形主与反衬相近。评《李将军列传》射石、射虎一节云“:写广之射不在中石没镞,偏写其不能复入石。正反形其初中没镞之神勇。盖曰‘:即李广亦不可再得矣。’”又云“:写射石,反写不入石;写射虎,反写腾伤广。盖虎腾伤广,极写虎之勇,广竟射杀之。正反衬广之勇也。”《史记》反衬法妙,吴氏慧眼识之,相得益彰。《项羽本纪》支评云“:前借楼烦,此借赤泉侯反衬项羽,是一样文法”,“写荆卿先写其柔懦,写秦舞阳先写其勇敢,皆反衬法也。”又云:“借舞阳反衬荆轲神勇”(《刺客列传》支评),“节节写其(乳母)得幸,是反衬法”(《滑稽列传》支评),或谓反照法。“从相、两千石写来,其人(胶西王端)自出,所谓侧面反照法也”,“就过客写,以见其(赵王彭祖)为人。反照法,与上一样。”(《五宗世家》支评)
反衬有加倍之效,故又曰“加一倍法”。金圣叹首明此法。金评《西厢记》卷六三之一《前候》写夫人赖婚,张生和莺莺相互思念,之后忽然插入红娘的心理活动:“红娘自思:乖性儿,何必有情不遂皆似此。他自恁抹媚,我却没三思,一纳头只去憔悴死。”评曰:“盖是深讥张生、莺莺之张致,而不觉己之张致乃更甚也。此等笔墨,谓之加一倍法,最是奇观。”⑤吴见思评点《史记》进一步阐释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淮阴侯列传》)吴评云:“又反写一笔,妙甚!非写萧何也,正写汉王极重萧何,而萧何极重韩信,则信为何如人哉!是固加一倍法也”,其后又评云:“前极写广武君,不得不少抑韩信。此又写韩信用间窥破。即用广武君之策,必别有那(挪)移变化,必不至为李左车所禽,正极扬韩信处。低昂互用,具见文心。”以被韩信所擒,故扬广武君恰是极扬韩信处,低昂互用,得加倍之效。“又抑周勃,推出陈平,低昂互用之法。”(《陈丞相世家》支评)
作为中国史传文学的杰出代表,《史记》写人成就空前绝后,吴见思充分发挥评点优势,结合具体篇章深入研究其写人艺术,成就自然不菲。本文惟期以管见所得有助于人们对吴见思《史记》写人艺术论的认识,有助于当今社会对《史记》的接受。
①张富春.[清]吴见思《史记论文》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8.14-15.
②廖燕.二十七松堂文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342.
③金圣叹评点、文子生校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469.
④本文所引吴见思评点语,均出自广益书局1920年排印本《史记论文》,为行文方便,仅于文中注明其所在《史记》篇目。
⑤陈德芳校点.金圣叹评《西厢记》[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158.
张富春,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与俗文化。
(责任编辑:吕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