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红(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教育系, 山东 淄博 255100)
吴冠中先生曾说过:“艺术作品不应该成为一个事件的图解,文字的注脚,他应该能够一针一滴血,一鞭一条痕的深深印在人的脑海里。”①这句话告诉我们艺术作品除了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之外,在这形象背后还要渗透着人们对生活本质力量的永恒追求。剪纸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应是心手统一,我崇尚有感而发、水到渠成的创作境界,那应该像打开闸门的水带着自己的体温和激情不假思索奔涌而出的过程。
俄国著名作家冈察洛夫曾经说过:“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常在一起的东西。”②是的,艺术积累是艺术创作得以发展的前提,每一位优秀的艺术家都应十分重视积累生活素材和生活体验,在体验中保持对生活独特的艺术感受和鲜活生动的原生形态。如唐代大书法家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其意,又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其神”,既从人们常见的公主与担夫争道而行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杂而不乱、挤而有让的特点,悟到了书法上大小长短参差错落的布局技巧;又从人们熟识的公孙大娘舞剑器的动作姿态中,发现行进舒展的节奏,悟到了书艺上底昂回翔,疏密有致的生动气韵。所谓的艺术家,就应该是在常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的人。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高”的过程是对生活高度浓缩和提炼的过程,也是最能体现出艺术家个体创造的水平。创造力的产生除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自身具有的天分外,更应该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养育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多一些非功利之心,多一点生命悠闲的时光,让自己在空灵之境流动起来,这也许是我们不断产生创作灵感的源泉。欣赏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常常是震惊的同时又夹杂着深深的羞愧,她们会把细细密密的情思缝在一个小钱包或肚兜上,那么精致,那么耐人寻味。有闲有情才是产生艺术作品的真正根源啊!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步骤,是创作者在观察生活,获取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在创作动机和创作目的的推动下,在头脑中对生活素材进行分析、综合、集中、概括、重组,构想出完整的艺术意想的过程。③艺术体验是丰富的,而我们每一个创作个体都要在丰富的生活中找寻到能和自己灵魂共舞的造型语言,找寻的过程是创作主体和生活客体不断撞击和融合的过程,而那些具有敏感心灵的艺术家,总会在与外在现实相碰撞中,产生震撼心灵的精神火花。这种精神火花的不断闪现,会在他内心积蓄精神的能量,进而弥漫于整个心灵。当来自现实感受的真情实感与艺术家所能驾驭的艺术语言找到了某种契合点时,艺术家便会产生创作的冲动,从而把外在的现象成为心灵的表现。
多年的创作让我对自己的审美意象有了清晰的认识,那就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美的女性形象,她们一定要具有丰满圆润的造型、红红的脸蛋、长长的睫毛、美美的花衣裳,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条又粗又长的麻花辫子,再配上又白又胖的云朵、稚拙的小树……那是纯美的童话世界,是浓浓的乡土情思,是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永远不要试图在作品中找到一个具体客观的形象,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画面中营造和谐的旋律;更不要在画面中堆砌各种剪纸技巧和图案,那只能使作品看起来完整、丰富,但却产生不了味道和情趣。每件艺术作品都要有它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就是在丰富的生活中能迅速地捕捉到自己理解的事物去表达,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释对它的认识和看法。艺术作品除了要塑造优美个性的外表,它最终打动人的还是隐藏在这个性化外表背后的思想内涵。歌手周杰伦的流行,与他作品里大量“中国风”的元素密不可分,方文山的整个创作,都是很中国意象的,但这种意象是非常时尚、非常前沿的,它其实是对中国诗词意象做了一种有情趣的解构;香港视觉大师叶锦添为电视剧《橘子红了》设计的服装造型,也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他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曾几何时,沉醉于张艺谋为我们拍摄的一部部电影传奇里,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情节如何我们姑且不谈,单就画面的形式感就让人过目不忘!你看,那浓重的红始终如幽灵,若隐若现,却无处不在。它让人胸闷、压抑甚至于窒息。我知道,让我们久久挥之不去的是那些火红的辣椒、韵味无穷的京腔京韵、是从天而降的红绸缎、是巨大的脸谱、是壮美的夕阳、是大红的灯笼,是它们构成了这些汹涌的红色暗流。张艺谋的独特,基于他在形式感上巧妙地把具有类似情感的不同事物进行了大面积的渲染,从而一点一点触动你灵魂深处最隐秘的痛处。从此,形象化作符号,记忆凝固成焦点。当然还不仅仅是这些,在《英雄》当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他在形式感上的独具匠心,简洁的四个色块,简单的人物关系,画面却美得让人心碎。把头深埋于民间艺术的土壤中,用时尚的元素去解构它,赋予它新的内涵,我想这也是时代对剪纸艺术的要求。每一个创作个体都要从大量的艺术语言中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有利于个人情趣表达的符号去组织画面,并大量地重复和强化这种语言,使它形成明确的情绪导向,并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当我们感觉艺术作品越来越走向简洁、稚拙、抽象时,实际上是自己的思想越来越接近于对事物本质的了解。意念走到哪,手就跟到哪。停留在对事物外形的了解,是创作不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来的。综观古今中外那些优秀的艺术作品,无不是表达了人类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崇尚的东西——对真善美的追求,当我们的艺术理想越来越接近这个境界时,它就会成为艺术作品优美形式背后散发出的浓郁芳香。
艺术传达是艺术构思的定型和艺术创作的完成。艺术构思成熟后,剩下的工作就要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意象物化成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换句话说,就是赋予直觉一个有魅力的形式。但艺术家要成功地表达出自己的心灵图像,并使作品有效地激发艺术接受者的审美感悟,还需要具有高度的艺术匠心。他必须艰苦地磨炼技巧,得心应手地驾驭媒介材料,以形成独创性的艺术语言。这也决定了艺术家对感性形象进行加工的时候,还同时要对艺术语言进行加工,这两者几乎是同步进行,不可分离的。于是,创造能显示艺术家所感悟的精神意蕴的艺术形式,使形式美体现意蕴美,是艺术创造实现精神价值的最终保障。
庆幸的是多年的探索让我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了最适宜于表达它自己的艺术形式,我把它称之为彩色剪贴画,这不是我独创的技巧,却是当下我最能理解和融会贯通的一种语言。它是把原来相互连接的单色画面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个体,然后再根据不同时段因作品而诱发的联想和随时产生的灵感用色纸对其进行重新组合,当然过程当中渗透了现代构成、国画、装饰画等元素,材料的选择也更广阔,手工纸、色卡纸、砂纸、锡纸等都可用来塑造形象,这种表现方式,打破了剪纸平面单薄的效果,呈现出一种蓬勃的激情和饱满的张力,它在纸上留下了作者瞬间的感动、感悟。从绝对意义上讲,工具材料本身永远也不能提供表现上的随心所欲,但在顺手可得的各种色纸上面剪贴镂空,我尝到了一种破坏与塑造兼有的快意,在折叠、对称、重复连续的制作效果中,体会到了创作过程里“即兴为之,意料之外”的美感享受,它不断引导你向着心中的意念靠近,物象的轮廓渐渐隐去,所有的点线面正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地向人类灵魂的密林深处挺进,给予世界一种象征、一种暗示、一种启发,此时此刻,精神是异常严肃的,作者早已把创作当成个体存在的一种印记、一种方式、一种参与。其实,在表现尺度有限的艺术样式中,要特别强调工具材料的语言特性,并积极延伸它的表现力,使制约因素和限定因素变为表现的能动因素。欲望和实现同时在创作中产生,这样产生的画面不仅生动自然,还有较强的随意性,小插曲、小意外不断产生,从画面的疏密节奏中流露出乘兴而剪的感情色彩,这不仅避免了过去那种为了追求线线相连而东拼西凑的现象,又最大程度地挖掘出了作者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体验,体现了一种艺术作为人与精神对话的本色。
对剪纸技巧与形式的探索,其实也是不断了解自己的过程,更是和自己的心灵不断切磋、对话的过程。每个人身上都有独特的密码,这个码只有自己能解,别人除了艳羡,只能望“码”兴叹。而这个密码是潜藏在艺术家血液里的与生俱来的敏感,也是心灵深处持续关注的焦点和兴奋点。艺术家只有在自己敏感的事物和理解的事情上下工夫,才能把事物之间最曲折微妙的部分镂刻出来,表现出别人所无法企及的画面效果,才能在某个领域独领风骚。有些事情,对于有的人是隔着一层纸,对于有些人则是隔着一座山,别人或许能够模仿出个大概,却在细微处不经意间流露出对某事物认识上的苍白。这也就是人的差异性吧。只有正视自我的这种差异性,艺术才能发展。
当我们终于看清楚自己的心灵需要什么、渴望什么时,也是我们终于摆脱掉技巧和形式的束缚,知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时候。所谓的技巧与形式也就悄然而至,那是只为你一个人心灵绽放的形式之花。不要刻意地强调技巧与形式,东拼西凑的技巧产生不了风格。每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要找到打开自己心灵的密码,这个码不是刻意经营,也不是小心翼翼的迎合,而是终于自然地从心里流淌了出来,是一个人在某一天、某一刻找到了让自己舒服的生存方式,继而也找到了让自己尽情释放、无所顾忌的创作方式,恣意的快乐也就找到了。
法国当代作家夏布洛曾撰文论述真正让全世界作家苦恼的不是内容问题,而是形式问题,余秋雨先生也曾在他的《艺术创造论》中谈道:“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先声夺人’,以自己强烈的感性力量吸引欣赏者。在作品众多的画展里,欣赏者不必多加踌躇,就能够较快地发现自己喜爱的作品,并从长久的谛视中领悟作品的精神意蕴。”④从这个意义上说,形式的创造和意蕴的开掘是同步的,是形式使内容走向普遍,走向长久。这些话足以让每一位活在当下的剪纸艺术创作者找到今后的发展方向。
① 吴冠中:《文心独白》,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8月版。
②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版。
③ 郑锦扬:《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版。
④ 余秋雨:《艺术创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