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添 曾 敏(四川大学, 成都 610064)
新华网2010年2月4日电:“英国零售商伍尔沃思公司推出一款儿童床以‘洛丽塔’为名遭到家长投诉。”因为Lolita讲述一个因其初恋猝死而有“恋童癖”的中年男人和十二岁继女Lolita的恋情,该公司工作人员却并不了解相关小说和电影。在中国,Lolita作为借词也在语言使用中频频亮相,译作洛丽塔、萝莉等。如:
1.《好莱坞新童星科洛-莫瑞兹:一边萝莉一边犀利》
(新闻标题,《新京报》,2010/07/02)
2.《蔡卓妍“萝莉”造型拍广告提倡植树享绿色环境》
(新闻标题,《太阳报(香港)》,2010/06/29)
3.《洛丽塔:时装界永远的icon》
(文章标题,《外滩画报》,2010/06/24)
4.《30岁洛丽塔的真人养颜真经》
(书名,作者:蔷薇豆,宁夏教育出版社,2010)
Lolita在亨伯特心中是“9-14岁,就快要成熟,有着致命吸引力的优雅、难以捉摸的踪迹、狡猾迷人的孩子气的性感少女”。但对个体而言,其含义迥异。上世纪90年代起,日本、中国甚至世界都兴起了一股“Lolita fashion”,这正是新闻中纠葛的原因。“洛丽塔”的面具之下,展示了语言的“文化过滤”机制脉络。
“文化过滤”最早在比较文学学界被提出,这是一个假设、抽象的过程,首先我们须界定以下逻辑:1.文化的概念;2.文化为何可以被过滤(文化起过滤作用还是文化的因素被过滤掉);3.过滤凭何得以进行(过滤的载体)。
梁启超《什么是文化》:“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包括人类社会历史生活全部内容,是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则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1871年泰勒《原始文化》:“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后经(日)水野祜、(美)奥格本、(俄)罗森塔尔和尤金等修正,指出“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①。汉语系统中“文化”属狭义范畴。“文”与“化”并用较早见《易·贲卦·象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起方合成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所以,“文化过滤”当属狭义文化。“过滤”是使流体通过滤纸或其他多孔材料,把所含的固体颗粒或有害成分分离出去。②据接受美学理论,任何作品与读者相接触,首先遭遇读者的“接受屏幕”,读者在历史文化传统和个人心理审美等影响下,把不符合本国历史经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有害成分”分离出去,这种规范和筛选即“文化过滤”。由此可得“文化过滤”的前提:1.文化接触;2.文化异质;3.差异既是过滤的原因,差异的特征成分也是过滤的对象。不仅不同文化之间,甚至同一种文化内部也会发生过滤。曹顺庆、乐黛云等均对“文化过滤”有过探讨,曹顺庆先生强调了接受者的主体和选择,指出接受者的文化构成决定文化过滤并对文化影响具有反作用。
功能主义学派认为语言是“文化和社会所允许的选择范围”。伯默:“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罗常培:“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③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学派提出“形式就是意义”,指出影响依赖翻译就意味着不同语际间语言符号的不等值转换。西方有人甚至认为欧洲文明源于《圣经》的翻译,否则犹太基督教文化乃至欧洲文化就不会出现。译介学后来却又从“语言等值”研究转向“文化差异”研究,认为“参照体系不仅指语言,还包括文化语境”④。其实某种意义而言,语言差异就是文化差异,语言的形式和功能意义不可偏废。语言本身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符号的文化内涵由“文化系统”决定;语言系统又包含了文化系统并自成一套逻辑严密的体系,当换成另一种“文化语境”中的语言符号时,原符号的文化值必然“缺失”、“增添”、“变形”,造成语际间转换的不“等值”。即使在语言物质外壳和书写符号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所指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跨文化交流引起了“文化过滤”,“文化过滤”的过程即语码转换的过程,表现为日常话语、文本语义、语言系统的过滤。笔者认为:“文化过滤”不是文化本身、实则语言的过滤。如图所示:“过滤”只能凭借语言发生。从在语言研究的视角如词汇系统变化(大量借词和外来词产生)、语法结构的调整等入手我们可以直观地描写“文化过滤”路径;通过类型学“语义地图”的建立,我们能发现文化意象的核心涵义和演变涵义的亲属关系,甚至推衍过滤路径,具有普遍意义。
3.以“洛丽塔”为例对“文化过滤”路径模型的初探
人名书名或影片名游戏动漫或影视人物某种特定装扮或性格的人时尚风格英国 + + - - +法国 + - - + +美国 + + + + +中国 - - + + +日本 - - + + +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指出“洛丽塔”一词为日语借用语。日语用片假写作ロリータ,实则纳博科夫的小说名翻译。日本洛丽塔最先指“幼女”、“(动漫中)带少女趣味(可爱、性暗示、小女生)的人物”;随着动漫和娱乐对生活的辐射,“某种装扮或特质的真实人物”也称“洛丽”,并从日本迅速蔓延到中国香港、内地和海外;“洛丽塔”最后在欧洲时尚界再次被“过滤”,成为风靡全球的时尚风格。日本开放的性文化、伦理观、原始神道教精神、“色好み”审美理念等传统,发达的动漫产业等现实语境,温顺妇道等心理因素在“文化过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个过程中,文化现实通过符号将文化现实概念化,通过类型学语义地图⑤的构建可以呈现这些符号的核心意义和彼此间亲疏关系,因篇幅限制,语料收集、模型逻辑推导等不在此阐述。
根据“语义地图连续性假说”,可以建立如上语义地图。通过模型,我们可以清晰得到“洛丽塔”最核心的意义指“时尚风格”+“书名或影片名”,同时可以得出若干推论,如曲线圈出的义项说明:一种语言的“洛丽塔”如果指幼女、特定装扮或性格的人,那也必然指“时尚风格”。蕴涵反映了人类认知的共性,越靠近核心的项越不易被过滤。
① 转引自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
② 分离机械名词术语[Z].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③ 转引自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④ 谢天振.译介学: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新视野[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⑤ Haspelmath,M.2003.Thegeometryofgrammatical meaning:semanticmapsandcross-linguistic comparison.In M.Tomasello(ed.),The New Psychology of Language,vol.2,New York:Lawrence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1]J.T.肖.文学借鉴比较文学研究[A].张隆溪.比较文学译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2]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叶渭渠.日本文化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