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明
改革开放30年哈尔滨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变化
□宋东明
改革开放30年来,哈尔滨市群众文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烘托氛围、群众自娱自乐已发展为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等多种文化形式并存,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开创群众文化新天地,成为哈尔滨市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成为推动哈尔滨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出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群文专场等多项活动已成为哈尔滨市的文化品牌,其发展过程体现了哈尔滨市文化事业发展。2004年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市”的战略发展思路,群众文化工作的地位大大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主题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创造优美城市形象”,目的是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实践中实现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进步。
通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哈尔滨市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哈尔滨群众文化工作始终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目的就是为了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近年来,市财政局给予重点支持,修缮了馆舍,大量更新完善群文活动设施设备,仅2008年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就在市财政局的支持下,争取群文资金达200万。其中40万用于采购乐器、影像器材、演出服装等,资助辅导基地经费50万,110万购进先进的流动舞台车,为我市群文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定的物质基础。群众文化工作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哈尔滨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主体而存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国家越来越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文化方面的方针政策。群众文化工作从从属地位、烘托氛围、普及与提高的工作思路转为引导群众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向上的活动,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征的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加强和促进群众文化工作自身的发展,有意识地举办各种比赛展示群众文化工作的成果,开展广泛的辅导活动,文化深入到社区,把群众文化工作纳入到公共文化体系当中。从哈尔滨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来看,群众从主体、陪衬又回归到主体的过程,群众文化活动从主角、配角到主体参与唱大戏的发展道路,体现了改革开放对群众文化工作的极大促进。
多层面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种文化形式的大量出现,自娱自乐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群众需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来表现自我价值与存在,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作为全市群众文化工作的龙头开始有意识地扶持和引导进行昂然向上的、健康有益的娱乐方式,开办了歌曲创作、舞蹈培训、器乐培训等多种培训班,提高广大群众的素质。2004年第二十七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举办了“放歌哈尔滨”原创歌曲演唱会,推出了新创作出的20余首歌唱哈尔滨、赞美黑龙江的优秀歌曲,突出哈尔滨人自己写歌,自己演唱,以及名人写哈尔滨,名家唱哈尔滨的特色。一首首歌唱哈尔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发展成就的优秀原创歌曲,不但激发了广大市民爱我家乡、建我家乡的积极热情,更让哈尔滨这座城市名扬四方。
群文专场演出是群文活动的重头戏,但最初专场节目基本是以合唱为主,原创节目基本没有。改革开放30年来,哈尔滨市群众文化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类高水平专业人才不断充实到群众文化工作部门,他们积极投身到群众文化工作当中,以自己的热情和努力开创了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各行各业也有许多高素质的人才,他们也积极参与文艺演出和艺术创作,演出了大批高质量、艺术水准很高的文艺节目。男声四重唱《升旗颂》、女声无伴奏合唱《莫惊扰他甜美的梦》、男声三重唱《啊,我的太阳》、女声独唱《喜上眉梢》、舞蹈《小鼓情》、《雪魂》、《冰娃戏雪》等一大批品位高、质量好、地方特色浓郁、时代感强的优秀节目,受到了文化部领导、省市领导及外地专家和广大观众的赞誉。大型行业广场文艺演出“哈尔滨颂歌”、《大地之声》群众文艺专场演出活动、“群星荟萃”百场文艺演出活动、《歌飞大地——美丽的城市、美丽的歌》等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已经成为哈尔滨文化活动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哈尔滨市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道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这样一条发展轨迹,从文化活动品种单一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多种文化活动并存,群众文化工作从普及与提高阶段到发展与引导阶段。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哈尔滨市群众文化的发展,日益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多种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改革开放的成功得到共享。
责任编辑 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