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兰英
兴趣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郭兰英
兴趣在人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生活的重要推动力。人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同时,它也可以在后天的社会生活活动中改变。巴甫洛夫把兴趣视为增强紧张度、引起大脑皮层活动状态的因素。他认为,符合兴趣的工作,容易实现而且大有效果。从兴趣入手,可以调动歌唱者的积极性。歌唱者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可以维持长久而集中的注意力,保证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考、牢固的记忆,即使会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克服,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兴趣会对歌唱者的学习活动产生极大的推动和激励作用。兴趣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兴趣的动力作用,是说歌唱者的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发自己进行声乐活动的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在音乐思维中,无意识情感往往处于一种无目的、无规矩、无秩序的既生动丰富又混沌莫辨的状态。正如歌德所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从哪里来,至哪里去”。正是由于这种原生状态的丰富性、生动性、活跃性,为歌唱者与听众的整个情感系统及其心理过程提供了用之不尽的源泉。兴趣正是这种源泉的动力。在最初的学习中只是模仿某个歌唱家,演唱他们的作品,怎么唱好这些作品,通过怎样的技术技巧达到完美,这就要依靠教师把他们的这种对歌唱的兴趣引导好,通过声乐实践,使他们在接触声乐艺术的过程中,认识声乐的性质、特征、声乐活动的规律及其社会意义,这样才能产生情感,形成对声音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形成兴趣。经常的声乐实践活动,特别是成功的声乐活动和学习成果,能使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情感愉快,对于兴趣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要想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经常改进学习活动的方式,改革学习工具,改进教与学的方法。为此,对于学习活动不能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而要革新创造。教学方法的变化也要得当。方法单调死板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引不起歌唱欲望。而方法变化过多的教学,又会使学生忙于应付,分散精力,因而也会降低兴趣。所以,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兴趣的积极性、效能性,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必须得当,既不能变化过多,过于繁琐,又不要方法单调,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音乐的兴趣在于熟悉,熟悉的音乐才能激发或产生情感。音乐就是这样,越熟悉就越喜欢听,越喜欢唱,越容易产生情感。音乐老师在歌唱教学课上的作用则是:为他们搭建健康歌唱、自信歌唱的桥梁。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开启他们心灵深处的情感世界,激发他们正确歌唱的兴趣与愿望。有的学生对所有的歌曲都非常喜欢,而有的学生却只钟情于某一类歌曲的歌唱,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根据歌曲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多种类型歌曲歌唱的兴趣。
一个人的现在和将来学习什么,从事什么职业,常常是由于自己的兴趣而定的。志趣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进取方向,奠定其事业基础。兴趣的定向作用,还可以表现在它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上。比如,童年时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将来从事某种专业学习和专业活动的兴趣。这是因为兴趣能促使人们积极地、不知疲倦地在生活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必将为未来的活动做好准备。儿童的兴趣,通常是他为了事业的启蒙。我国许多著名的歌唱艺术家,例如郭兰英等,几乎都有幼儿艺术表演的“童年经验”。正是在艺术家们童年的“艺术活动的实践经验”中,他们才发现了自己音乐的耳朵、美妙动听的好嗓子和高超的舞台表演能力,从而刻苦努力,攀上艺术的高峰。
帕瓦罗蒂在他的回忆录上写道:“整整六个月的时间,每天都是练声和母音的练习,我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练哪、练哪,没有曲调,只有音阶和练习曲。偌大的世界,对一个十九岁的青年有何等的吸引力!而我,却在一遍一遍地唱音阶,没完没了地重复A、E、I、O、U!反而从中得到了乐趣,一边学,一边欣赏着用新的发音技巧唱出来的声音。我不仅是一个竭力想从导师那里多学点知识的学生,还是一个实验家,对这一整套教学方法,有浓厚的兴趣。”对声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为帕瓦罗蒂打开了成功之门。
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把社会向他们提出的要求变成自己内在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把已形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培养是激发的前提,激发又进一步加强已有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歌唱者的学习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激励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是创造性从事声乐活动的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 王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