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东
二胡换弓换弦的技术与技巧
□郝晓东
换弓与换弦,是二胡运弓的重要基础。往往有许多人急于求成和炫耀其他技巧,却忽视对换弓技术和换弦技术的正确训练,造成了难以改正的错误方法。
拉弓奏至弓尖时的换弓:中指、名指要顺其势自然弯曲,而后手腕转而微凹,右臂重心在瞬间内进行调解移动,以缓冲其连接动作。这样就使手腕与右臂重心支撑点构成了节奏一致的击拍点,之后再通过手臂、手腕、手指的协调运动来完成推弓动作。
推弓奏至弓根时的换弓:换弓之际,手腕微凸,右臂重心点同时调解移动,中指、无名指自然伸展以调解手腕动作。为了让两弓相换之间的发音和谐一致,在换弓之前的运弓力度要相应减轻。因为弓根是整个弓位中自然力度和自然重量较大而且较难掌握和运用的弓位。在奏至弓根部位做换弓动作时,不仅要控制、减轻右手运弓的力度,同时还要强调手腕和手指的调节作用,避免动作僵死和发音粗糙等现象。
换弓时一定要“保持原来的运弓速度”,避免在换弓的一刹那加快运弓速度而产生抽动现象。
换弓所产生的抽动现象,“一般来讲这是由于在换弓的一刹那不自觉加快运弓速度而引起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保持原来的运弓速度,并明确动作的击拍点。另外,右臂力量要自然下垂,将力量贯通地通过手腕,再将力量平均分配到手和手指而作用于弓杆、弓毛以致琴弦上。同时,手腕、手指在弓杆的用力要有平衡的感觉来掌握运弓的速度和力度,这样便可稳定地保持原来的运弓速度和力度,避免在换弓时产生抽动现象。
奏至弓根位置的换弓,要相应减轻运弓力度,以保持平衡使音色及音量一致。
在奏至弓根换弓时,既要调整好弓根位置上的自然重量,又要在弓毛的使用量上更加讲究,以获得音量的均衡。这是“由于弓根本身有自然重量,因此弓毛的用量应当比弓尖少,以抵偿弓尖失掉的重量”。这就需要在弓毛的使用上进一步合理化、完美化。
换弦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分弓换弦,一种是连弓换弦。
分弓换弦。这是通过演奏分弓从内弦换到外弦或从外弦换至内弦来完成。
换弦基本是在换弓动作的基础之上,靠腕关节的动作进行,其中无名指、中指参与了这一运动并起到良好的调解作用。然而,右臂在慢速换弦时的动作要做到最小为妙,如果右臂动作大,就会改变运弓的角度,不利于发音,也有碍于连续的换弦演奏。
从慢速的换弦中可以体会,无论是从内至外或从外至内的换弦,主要由手腕和手指的协同动作来完成,“这对于平稳、圆滑地换弦是一种省力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快速的换弦演奏也是极为省力的,只是动作大小有所区别而已。
换弦时,手腕、手指动作的大小是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和音符时值的长短而决定的。
速度慢、动作小的,例如《空山鸟语》中的引子速度徐缓、境界深远,好象空谷余音遥相呼应、幽然回荡。换至外弦时,中指要借助于手腕动作贴靠在弓杆上向外动作。换至内弦时,腕部动作小而圆柔,中指、名指的点力顺然向内,使两弦之间的衔接从容洒脱,使音乐呈现出一派清新幽雅的秀丽景色。
速度快、时值长、动作大的,例如《红旗渠水绕太行》的主题音乐,激情、喜悦、速度较快,换弦时手腕、手指动作要相应放大而颇具棱角,体现山区人民对美丽家乡的炙热之爱和喜迎渠水到山乡的激动场面。
力度轻、时值短、动作小的,例如《空山鸟语》的第3段,巧如珍珠滚动的音符和鸟语花香的诱人景象,需要运弓和换弦动作灵、小、巧、妙,并与音乐风格相互吻合,做到快而不乱,轻松活泼。
力度大、动作大的,例如《丰收》中的引子。此段音乐虽然速度不快,但力度较强。换弦动作要坚实肯定,毫无柔弱怯懦之意,以表现农村广阔的意境和民俗纯朴的乡土气息。另外,在乐曲之中还有强而有力的乐句,用来对比、变化和丰富音乐的表现。
连弓换弦。常见于中慢速度的乐曲之中,特别是表现优美抒情、细腻委婉的乐句,这种换弦尤其多见。
在连弓换弦中,还有一种是连续的内外换弦。这种换弦首先要领会其动作的基本要领,要有从容的准备动作,使手腕、手指松弛柔和地呈现波浪式的曲线运动,使发音连绵不断,舒展幽然。
在连弓换弦时,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和节奏不稳等现象。这是由于动作急促而在时值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换弦所致。因此,连弓换弦的动作要安稳自若,做到时值准确、节奏稳定,保持好从容不迫的情绪状态。
责任编辑 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