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谢
浅谈声乐形体表演的训练
□谢 谢
声乐表演是一门既要唱好又要演好的艺术。“以演助唱”,“唱”和“演”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当今现代传媒技术的推波助澜,能把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更多样式、多角度地放大,呈现给观众,这就对声乐演唱中演员在表演上的要求越来越高。声乐演唱中形体表演是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生命的创造行为。声乐作品的处理、情感的投入不仅能用声音体现,还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诠释。身体姿态、脸部表情、眼神、手势、台位等形体表演诸因素不仅是声乐演唱的辅助手段,更是对歌唱起到了协调、统一、提升的重要作用,是生动展现音乐魅力的重要手段。
形体表演的训练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个演员的天职是对“美”的创造。所谓歌唱“姿态美”并不是单指容貌的美丽。美的本身其实是一种行为美。挺拔、松弛、自信、精神饱满的身体状态不仅有助于歌唱发声,更是舞台形象的关键。身体的姿态美要根据歌曲内容、风格来表现,这是声乐表演的基本功。通过不同的身体姿态能表现出潇洒、豪放的姿态美,秀丽、甜美的姿态美,含蓄、质朴的姿态美等。如不同的唱法也有不同的要求:美声唱法歌唱姿态相对庄重、稳定;民族唱法要融入各民族及戏曲特色的表演身段;通俗唱法更多的是边舞边唱。需要强调的是,在声乐表演的全过程,无论何时、表现任何情感,哪怕是表达痛苦、悲伤的情感,都应在身体姿态上表现出优雅和端庄。舞台表演中不应该出现身体松懈、动作随意性和太生活化的自然主义的身体姿态。
形体表演中台位的变化主要指的是步伐的移动。歌手演出中大部分的时间是站立原地演唱的,而在前奏、间奏时间,或与伴舞配合时,或在需要与不同方位观众交流,进行舞台调度时,就需要迈开步伐,适当地变化台位。台位的变化首先应该确定脚下步伐何时起步,何时转身,大概要走几步。而后迈步时要注意步伐的节奏,步伐的幅度和走步的优美性。脚下站立及走步时要注意脚下重心的稳定,出脚后重心的转移,脚步与手势的配合等。其次台位变化中起步、转身、交流等动作要配合音乐。并注意男生与女生的站姿、步伐也有所不同。
人类非语言的交流是可以通过人们的脸部表情来传递,如:高兴、伤心、愤怒等诸多情绪。这些表情要比歌唱语言更为直观化、形象化。从正确发声方法来说,脸部表情应该做到“眼眉舒展”、“抬笑肌”、“松牙关”等,这些表情同样也使演员的演唱状态赏心悦目。在脸部表情中,“微笑”是核心。微笑的脸有助于抬起笑肌,打开上口盖,这也是打开鼻腔、口咽腔,保持歌唱声音高位置的重要方法。而脸部表情的重心在于眼神。人们表达感情色彩其实主要靠眼睛。脸部表情如果离开了眼神,那就毫无意义了。一副“抬笑肌”的脸部歌唱状态与一双忧郁的眼神并不矛盾。所谓“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提高眼睛的语言能力是声乐表演训练的关键。根据歌曲的情景想象,演员在眼神中要“有所见”、“有所言”,还要注重与观众的交流。观众在听你唱歌时,更多地是在察言观色,分享你的情感体验。在声乐表演中,脸部表情与眼神动作是表现作品最直接的体现。一张表情丰富、生动的脸,既能完美地表现歌曲,又能给观众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手势的起落是声乐表演者要关注的“点”,在歌唱中的作用不亚于指挥。歌唱中除了表演唱,或演唱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歌曲外,手势的动作并不复杂。首先应该让手势参与到歌唱呼吸中,成为音乐流动的一部分。大家知道歌唱的气息是需要连贯、流动、保持的,因此许多学生习惯用手势打拍子唱歌,这是非常错误的,会造成歌唱气息的不连贯,声音位置的不统一等一系列歌唱问题。演出中你的手势能代表你的歌唱想法。如歌唱中需要表达声音渐强、渐弱,气息扩张、保持,深呼吸、高位置,舒缓、有力等歌唱意识,都可以通过手势来协助完成。其次手势动作可以分为指示性手势、象征性手势、情绪性手势、象形性手势等,在表演中可以细腻地传递出音乐的律动、歌曲的内涵,因此动作的设计要根据歌曲内容、风格进行编排、练习。
节目的出场与退场是演员与观众交流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做事要有头有尾”。上下场的处理是歌唱形体表演的重要部分。演员出场是演员总体台风的最初体现,可以使观众初步感受到这个演员良好的气质与风度。一般演唱者在出场前心情是最紧张的,我们可以通过面带微笑、仪态大方的表情,步履稳健、速度适当的步伐来稳定情绪,尽量表现出自信、从容的心态,站定后从容地向观众致意。设计出场的方式可以根据歌曲的情绪、前奏的长短,或与伴舞的配合等来处理。演员的退场是演员与观众告别的一个形式,不能虎头蛇尾。退场方式的处理首先要求演唱者的歌唱情绪、动作一定要保持到音乐结束,接着在观众的掌声中微笑鞠躬谢幕。而后稍退一步,步伐从容,速度中速偏快地退场。应该强调的是歌唱的最后一个动作的收势与鞠躬谢幕动作、迈步退场步伐要连贯、协调,浑然一体。
责任编辑 王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