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砚君
戏剧小品语言的存在特征
□丁砚君
语言是戏剧小品剧本存在的外在形式,戏剧小品的语言首先是保存在戏剧小品的剧本之中。
一个戏剧小品剧本里的语言(文字),除了人物表外,主要是由两部分文字(语言)构成的,一是作者的“舞台提示”,二是剧中的“人物台词”。
也称舞台指示,是剧本里的叙述性文字说明。内容包括对人物的形象特征、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和场景、气氛的描写,时间、地点、动作的说明以及对灯光、布景、音响效果等艺术处理的要求等。剧本中的舞台提示,大致可以分为:有关人物外部动作的“提示”;对人物讲台词时内心情绪的说明;关于人物活动环境的提示等三种类型。戏剧小品剧本中的这些舞台提示,不仅作用于剧本读者的想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舞台上获得直观的体现。尤其是关于人物活动环境的提示,是需要舞台美术工作者的精心创作的。这类语言提示,主要是布景和环境的说明,在演出中为人物活动提供一种特定的时空环境。应该指出的是,由于戏剧小品具有形式短小、情节简练、线索单一等特点,所以,在舞台美术设计上多借鉴中国戏曲的虚拟写意手法,有时仅为一桌一凳,或某一环境中的一角等。因此这类提示语言,应根据剧情需要写得简练、清晰、准确。
人物台词是戏剧小品中的人物语言,也即戏剧小品中人物所说的话。它是构成戏剧小品戏剧事件或情节的主体。人物性格的塑造,矛盾冲突的展示,戏剧氛围的渲染,思想内容的揭示等,主要都是依靠人物语言来完成的。人物台词在戏剧小品语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影响和左右一个戏剧小品创作的成败。因此,写好戏剧小品的人物台词,是写好戏剧小品最为关键的环节。
戏剧小品的人物台词,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对白、独白、旁白等三种形式:
1、对白。对白也称对话,亦即戏剧小品中角色相互间的对话。是剧本台词的主要部分,也是人物语言的核心。如前面所述,它是构成戏剧小品戏剧情节的主体。人物性格的塑造,矛盾冲突的展示,戏剧氛围的渲染,主题思想的揭示等,主要是依靠人物对白来表现的。在戏剧小品的人物台词中,人物对白是大量的,在人物台词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对白写得好坏,常常决定着一个戏剧小品艺术质量的优劣和高下。
2、独白。也称内心独白,是演员借以表达角色思想情感活动的内部无声言语过程。在戏剧小品中是剧中人物独自一人所说,或通过形体语言所引起的反映传达给观众的台词,亦即人物内心活动的自白,是人物直接向观众吐露的心声,或表明角色对人对事的态度。在戏剧小品的创作表演中,独白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重要语言手段。
3、旁白。也是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语言方式,是指在剧情进展中,剧中人物在一旁评价对手言行或表述本人内心活动的台词。一般假设为同台其他剧中人物未曾听见,或作为直接同观众的交谈。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将“旁白”称为“打背供”,简言之,就是剧中人物背着别的剧中人物,向台下观众说的心里话。
在上述三种人物语言的台词中,无疑,戏剧小品人物的“对白”占据着绝对重要的位置。戏剧小品情节的展示,人物性格的塑造,主题思想的揭示等,主要依靠的就是人物之间的“对白”。但是“独白”和“旁白”,在揭示戏剧小品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等方面,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正如谭霈生先生所说:“独白和旁白都是用以揭示人物内心‘隐秘’的手段,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人物独处时内心活动的披露,后者则是某个人物在同其他人物交往时的‘自语’。在中国戏曲剧本中,这样的‘旁白’是很多的,而且,为了有力地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活动,常常在对白、对唱之间,插入大段的‘背躬’。这是‘旁白’的另一种形式。这些‘自白’、‘自唱’,不仅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有助于展示情节的进程。”同时谭先生还指出:“剧作者让出场人物通过几句‘旁白’,向观众披露自己内心的隐秘。这些隐秘的内心活动,是不能或者不愿对场上人物说出来的,却需要使观众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旁白可以收到对话不能得到的效果。”的确如此,这一点在许多优秀的戏剧小品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无疑,独白和旁白,尽管在戏剧小品的剧本台词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却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我们在进行戏剧小品创作时,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适当地采用这种语言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戏剧小品形式短小的特点,独白和旁白要运用得恰到好处。如果运用得好,就会在戏剧小品的表演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
总之,语言是构成戏剧小品剧本的主体因素,也是戏剧小品剧本内容赖以存在的外在形式。可以说,戏剧小品所表现的全部内容,首先保存在它的剧本语言当中。因此,在戏剧小品创作过程中,语言运用的好与坏,是戏剧小品创作成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责任编辑 王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