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溪中
浅谈钢琴伴奏与演唱者的巧妙合作
□林溪中
和任何工作一样,学会容易学好难。只要会弹钢琴的人都能弹伴奏,但是,要想成为一个好的钢琴伴奏者,绝非轻而易举。经过我十几年来的教学和学习,总结了如下几点钢琴伴奏与演唱者怎样合作的看法。在这儿我愿意把从事钢琴伴奏的体会、经验,与大家交流。我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引经据典,只是力求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把我切切实实的感觉和认识告诉大家。希望能与以钢琴伴奏为职业的同行们共勉。
1.钢琴伴奏与演唱者要合作得好,有诸多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伴奏者要熟悉演唱者的呼吸,也就是给气口要给得好。呼吸是声乐艺术和重要技术手段,直接影响到音乐的表现力。只有呼吸掌握得好,气息才得以流通,乐句才能更为流畅。
我认为一个好的钢琴伴奏者不仅要熟悉和感觉到演唱者的呼吸,而且应该和演唱者共呼吸,这就需要在“心”中和演唱者一起唱。当然,做到这一点有一个重要前提:必须对作品有共同的理解,对乐句有一致的处理。演唱者根据自身气息的长短,根据乐句的需要,确定气口的位置。一般来讲,当音乐情绪达到高潮,尤其是在即将出现的高音之前,气口要给的充分,才能使演唱者有充分的准备,使高音唱到位,才能在音乐上给人以满足感。在正常的音乐节奏进行中,吸气是不能占时间的。这需要伴奏者把关,避免因吸气太随意,使音乐松散。而随着音乐的节奏、情绪的变化,气口的长短也会变化。有时呼吸深而慢,带出来的是悠长而宽广的旋律。有时呼吸快而短促,唱出的也许是快速活泼的乐句。呼吸应融在音乐表现中,无论音乐节奏、气息长短如何变化,伴奏者只有在心中和演唱者一起唱,气口才可能给得恰到好处,乐句才可能合作得更为默契,从而使演唱者在声音、感情上得以充分发挥。
2.必须从音乐的整体出发,“托得住,跟得好”。
前面说过,钢琴伴奏的创作和旋律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整体。那么作为伴奏者就要把这一点表现出来,犹如一首钢琴作品,靠演奏者的两手把众多的声部组织起来,次要声部一定是伴随着主要线条,根据音乐整体情绪的变化,时起、时落、时松、时紧。声乐作品也是一样,不同的是由两个人来完成。
一首声乐作品,一般而言,主旋律在演唱者,这只是一个单线条;而丰富的和声、织体都在伴奏部分,它们帮助主旋律表现得更为丰满,也可以说是主旋律的依托。要想托得好,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①音乐比例
有的伴奏者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既然是伴奏就一定要弱,生怕压唱。这种不从整体出发,只是一味地弱,实际上容易造成声部的失衡。必须从音乐情绪的整体需要和整体音响的比例出发来确定你的音量。例如,当音乐情绪达到高潮,而演唱者停留在高音时,作为伴奏要把情绪推上去,这时要敢于强,气氛烘托得越好,就越能帮助演唱者调动热情,使高音展现得更有魅力。而当音乐很安静或正常进行时,音量要适当控制,使伴奏和主旋律在音量上和谐。从我的经验来看,只要你能清楚地听到演唱者的声音,就不会压唱。要学会运用你的听觉,找到合适的整体音响感觉。说到音量,我想提两个技术方面的问题与大家探讨。
第一:强时千万不能砸。不少伴奏者虽然是钢琴专业,但却不注意方法:只要是强音,尤其是强的和弦,就往下砸,造成手臂紧张,不但自己会引起疲劳,发出的声音也不是钢琴的共振声,而是吵闹声。这种生硬的声音,对音乐起干扰作用,即使不是很强,都会造成压唱的效果。
第二:弱时声音不能飘。当音乐要很安静的时候,必须控制音量。但有时候经常会觉得已经很轻了,为什么还是不够安静。我认为,问题不在音量而在音质上,越是弱,指尖越要集中,既要放松,又要会控制,使得音量虽弱,但非常清晰、集中,而有的人为了弱,力量不敢放下去,声音很飘,必然模糊一片。声部线条混浊,怎么可能营造安静的气氛呢?由此可见,触键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②心中始终要有主旋律线条
一要“听”唱,二要在内心跟着唱,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可能“托得住”、“跟得好”,才可能保持乐曲的整体感。如果说“音量”“声音”是“表”的话,内心的歌唱、对音乐的理解就是“里”,是表现的依据,是根本。否则,你的“声音”只是一个没有内容的空壳。这一点必须贯穿始终。
当旋律在伴奏声部或者当伴奏的旋律和演唱的旋律一致时,必须仔细“听”,跟着“唱”,最重要的是音乐感觉必须一致,才可能整齐。这时你的演奏要有很强的歌唱性,心中的旋律要在手指间流出,因此在触键上要做到收放自如,保持旋律的连贯,才可能弱出如歌的线条。
当伴奏的旋律和演唱的旋律交替进行时,也只有“听”和“唱”,才可使旋律在交替处,衔接得天衣无缝。
在这儿我想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当伴奏仅仅是织体时,更要在心中有主旋律,要注意听唱,使你手下的和声织体紧紧托着旋律走,伴奏和演唱表现的是同一种情绪。时而在极其安静的伴奏背景中衬托出演唱者优美的旋律,时而伴奏需要浑厚的音响、饱满的热情,烘托出演唱者的激情。这时你必须要有很强的整体感,从音乐的整体出发,弹出音乐情绪所需要的音色音量,使伴奏和演唱成为一体。
而不少伴奏者忽略了织体、和声和主旋律在音乐表现中的关系,仅仅是把节奏弹出来,而失去了表现的内容。不跟着主题里的感觉走,这样必将使演奏变得死板、干巴巴的,而演唱者也似乎失去了依托,在自己干唱。有的人把这种合作形容成“两张皮”,互不关联。
乐曲在正常的进行中,不同的演唱即使对同一首乐曲也会有不同的处理。只要合理,作为伴奏要理解演唱者的感觉。这样就会跟得自然、贴切,使演唱者唱起来也会很舒服。
同样的节奏型,由于歌曲内容的不同,演奏的感觉就要完全不同,如《怀念战友》、《一杯美酒》。
总而言之,我要再次强调,心中必须有旋律的歌唱感觉,才能使单一的伴奏音型活起来,在为演唱者伴奏的同时,似乎也在为自己内心的歌唱伴奏。共同的呼吸,对乐句共同的感觉,使伴奏部分和演唱部分成为一个艺术整体,使二者合作珠联璧合,天衣无缝,达到完美的境地。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文化馆
责任编辑 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