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远梅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已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鉴此,我们做好继承和保护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的这项工作尤为重要。
在中国古代琳琅满目的冷兵器家族中,剑是一种源远流长、有刺杀护卫和装饰佩带两种功用的短兵器。东汉以前,剑主要作为军队的标准武器装备而出现在军事舞台上。东汉以后,随着新式兵器的流行,便仅在代表地位和荣誉的舆服制度中出现。正因为剑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使它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流传至今。
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龙泉宝剑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春秋末期,越国铸剑大师欧治子在龙泉秦溪山下铸成“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名剑,并以龙渊为乡名。后因避唐高祖李渊讳,以泉代渊,改称龙泉,唐乾元二年设龙泉县。从此,龙泉宝剑名扬天下。
龙泉悠久而深厚的剑文化,已成了龙泉宝剑这一传统产业,从而也有了世代相传的龙泉宝剑锻制技艺。
《龙泉县志》载:“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一号龙渊,以此乡名。”
龙泉宝剑传统的锻制技艺,用材讲究,工艺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龙泉宝剑更以其锋刃锐利、寒光逼人、刚柔并寓、纹饰巧致四大特色而著称。“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今天,龙泉宝剑已成为一种品质、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乃至文化传统的表现。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大致可归纳为:
其一,选材讲究,有“三斤毛铁半斤钢”之说;
其二,锻打火候足,反复折叠,多次锻打,剑身结构致密,成分均匀,花纹自然清新;
其三,剑身刚柔并寓,刃部夹钢锋刃锐利;
其四,淬火独特,取当地剑池湖水作为冷却剂,剑身特别坚利;
其五,当地特产“亮石”研磨,磨剑之功倍于锻打,花纹自现,寒光逼人;
其六,采用当地特产上等花梨木制剑鞘,不加髹漆,越用越亮,古色古香;
其七,装具精美,纹饰巧致,剑首、护手、鞘口、护环、剑镖,均采用古法蜡模铸铜,护手为清中晚期风格之睚眦纹铜装。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的传统工器具为:
1.锻打类。主要包括火炉、风箱、铁钻、铁锤、铁钳。其中铁锤和铁钳的种类最为复杂。铁锤按大小分为大锤、二手锤(又叫小锤)。按重量分有8、4、2市斤。按用途分又有方锤、开锤、尖锤。铁钳按用途分又有十几种;
2.修正类。有铲刀、削刀、锉刀;
3.热处理类。有木(铁)桶、热处理介质水或池;
4.磨砺类。包括磨石、磨石架。磨石按粗细分有油石、白石、红石、亮石、养锋石。还有用于研磨的各种粒度的金钢砂布;
5.制木剑鞘类。有锯、刨、铣、砂等工器具;
6.装具制作类。一般铜装具的制作,包括剪、冲、刻、雕、焊等工器具。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杰出的创造力,具有现存文化传统的重要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和政府对传统工艺“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指引下,龙泉宝剑传统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现正成为龙泉市的主导产业之一。
对于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虽然已有一定成效,但由于社会变革,加上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无论在继承传统,弘扬创新,还是人才培养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问题。随着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项传统锻制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必将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和关注,从而走上更加繁荣和健康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