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江
我在学习工笔人物画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学习古代画家的传统技法,对于如何使工笔画摆脱媚俗呆滞,更好地达到气韵生动、传神写照的艺术境界,有了一些认识,现在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工笔人物画,顾名思义乃工整的、像楷书一样的画,要做到笔笔到位,笔笔有交代。而写意画可以概括地抓住对象的神韵,寥寥数笔就形神兼备了。所以在一般人看来,写意画是能充分地体现“意”,而工笔画则往往“谨毛失貌”了。却不知中国绘画所有关于传神、气韵的理论最初都是在晋、唐时期工笔人物画空前兴盛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中国画理论的开始。传神写照是古代画家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在古代工笔人物的创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纵观历代画坛,大凡卓有建树的前辈名家,无不历经了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漫长而且寂寞。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货真价实”的积累,与长期训练有素的扎实的绘画功底,才有了后来的“衰年变法”。其实正是其艺术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一般而言,从事中国绘画创作来说,首先要从“工笔画”入手。而对白描的训练就如对西画中的素描训练一样,显示着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底,而创作现代工笔人物画更是重中之重,首先要有深厚的素描及造型基础,及严格的色彩训练。而且对于书法,诗词要求也是不可或缺的。工笔人物画也要继承与创新,是要在营造意境生动气韵上做文章,应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并保持继承和发展。应该说意境是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灵魂,是艺术家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综合羽化的结晶。无意境的作品是无生命的枯木朽材,有意境但非上乘者的作品的生命力就弱:意境高,作品的生命力就强,就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而成为传世之作,气韵是艺术品的精气神,只有气韵生动,意境才会充满艺术感染力。
一幅比较完美的工笔画作品,除了要给人一种美感,还要注意诗情画意的连带表现,这样就必须把笔墨的情趣韵味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工笔画的抒情写意,突出表现在线条的疏密、流畅,节奏所形成的强烈的形式感和装饰美。
我们认识到线在绘画中的作用的同时,一定特别注意明线的不同组合达到整幅画面气韵生动的效果。在工笔画的表现形式上,不像写意画那样可以一气呵成,偶得墨趣。我觉得工笔画好比作诗填词,每根线条如同一个文字。要作好诗,有了好的立意还要看你怎样用字押韵,诗词才能朗朗上口。这就要靠艺术家的加工、提炼、推敲,独具匠心地创作出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形式美。绘画中,线条组织得好,它的疏密参差、流动起伏,就能使画面产生出音乐般的节奏感,诗一样的韵味,古代画家不正这样创作出一幅幅动人的传世佳作吗?
现在有很多画家,经常在工笔人物画的继承与创新上做文章,我觉得工笔人物画的重新兴起,是因为工笔人物画在形式美上可以有更多的追求:造型、色彩、构图更易于吸取现代西方美术的特长。因而刺激了工笔人物的发展。正确地吸取古代传统和外来艺术,是发展工笔人物画艺术,提高它在世界艺术中地位的重要方法。
我认为,关于中国传统的神韵理论,首先开始于工笔人物画,成熟后又完善于水墨画。所以现在提到写意大都认为是指画面用笔生动,立意布局出新,而认为工笔人物画只能写实而不易写意,这是错误的认识。我认为,写意画有它的墨趣,工笔人物画也有它的意趣,这意趣体现在形象的以貌取神、夸张变形,妙在似于不似之间。所谓形象的夸张,表现在捕捉对象外貌特征的描写和在抓住对象内在精神特征的喜怒哀乐的心理描绘上。
我认为,要继承和发展工笔人物画这一古代传统艺术,必须老老实实地向传统艺术学习,复兴古代优秀文化,求风骚之意,追汉魏风骨。同时,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民间年画、版画、皮影戏、剪纸、泥人等,这些淳朴自然,有着浓厚原始艺术魅力的民间美术,是中国工笔人物画出现新面貌的最好借鉴。总之,要挖掘我们民族自己艺术宝藏,走自己创新的道路,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创造出既有民族精神,又富有时代感的工笔人物画,让这一古老艺术在新世纪重新放射出灿烂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