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罗向明+郭颂平
摘 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会改变被保险农作物的预期收益,进而会改变农民的农业生产决策,农民生产决策的变化又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解释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村环境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分别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生产规模扩张和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三个维度对农业保险引致的环境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显示,保费补贴比例的大小和保障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农业保险环境效应的最主要因素,政府应该调整现行农业保险补贴政策,通过经济激励的方式诱导农民采用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使政策性农业保险成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村环境;绿色补贴;影响路径
中图分类号:F84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5-0037-08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自1982年恢复业务经营以来,农业保险的发展问题一直受到中国各届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中央财政拨款10亿元人民币对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南、新疆、四川等六省区的棉花、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保险提供保费补贴,标志着中国农业保险开始正式迈入了政策性保险的发展道路。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补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几年来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列入保障的农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其对农业风险的防范功能和对粮食安全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但政府财政补贴下农业保险对农民生产行为、进而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却尚未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国外有关农业补贴对农村环境影响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彼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开始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逐渐被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所取代。农业的集约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农作物单位产量,但研究者发现,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下农民生产行为的改变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HP Mapp et al.,1994;JS Shortle,2001)。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农民生产行为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集约化农业发展模式下,传统的施肥方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条件下的效率要求,农民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并大规模采用农膜等新型农业技术,导致农用化学品污染加剧(Kellogg RL et al.,1992;W Battaglin et al.,1995)。二是由规模化养殖造成的种养业分离,导致大量禽畜粪便直接排入河水中形成水体污染(M Tucker et al,,2001;CJM Paul,2002)。三是农业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作物保险补贴等一系列农业扶持政策对农民形成了经济激励,导致原本不适合耕作的贫瘠土地被开垦为耕地,造成土壤侵蚀范围扩大(RU Goetz,1997; JS Shortle,2001)。四是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下,多样化种植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被单一品种的专业化生产所取代,局部地区农作物品种的单一化既会导致农田生态失衡(W Songin,1989; S Pagiola,2004),也会引起土壤营养结构破坏(K Mengel,1993;Brante E & Spricis A,1997)。
国外学者有关农业保险补贴对农村环境影响的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偏重于分析农业保险对农民化学品施用行为的影响。早期学者的理论研究认为,财政补贴下的农业保险会改变农民对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决策(CH Nelson & ET Loehman,1987;RG Chambers,1989)。但对于农业保险究竟是促使农民减少了要素投入还是增加了要素投入这一问题,学者们却存在严重的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政府为农业保险提供的保费补贴会导致农民减少农用化学品的投入:J Quiggin(1993)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美国中西部地区购买了农业保险的大豆和玉米种植者进行了研究,发现农业保险与农用化学品投入之间形成了一种替代关系,购买农业保险后的农民会减少农药、除草剂和化肥的使用量;随后Smith Vincent H et al.(1996)针对小麦生产者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另一部分学者坚称农业保险会促使农民增加农用化学品的投入:John K. Horowitz et al.(1993)研究了农业保险对美国中西部玉米种植者农用化学品施用量的影响,发现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民相比那些没有购买保险的农民,平均每亩氮肥的施用量增加了19%,农药的施用量增加了21%(其中除草剂和杀虫剂的施用量分别增加了7%和63%);R. Chakir and J. Hardelin(2010)对法国油菜种植者的相关研究也支持了John K. Horowitz et al.(1993)的结论。还有学者提出,农业保险对农民化学品施用行为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如在Michael J. et al.(2003)和Mishra AK et al.(2005)的实证研究中发现,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民对某一类化学品的施用量增加了,但对另一些化学品的施用量却减少了。国内对农业保险环境问题的研究很少,钟甫宁等(2007)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实证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民化学品施用行为的影响,发现结论并不显著。
图1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村环境的影响路径
根据现有研究文献可知,包括农业保险在内的农业补贴政策会对农村环境造成影响已在学术界达成了共识,但有关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村环境的影响机理问题却并未有学者进行深入分析。现有文献注重于研究农业保险对农民化学品施用行为的影响,事实上,由政府提供财政补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改变了农民的预期生产收益,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理性农民而言,预期收益的变化将诱使他们调整资源配置、土地利用、要素投入,进而改变农村土地耕作规模、种养业生产结构和农业生产技术,并最终对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图1所示)。本文在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纳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了多年来对农民耕作方式的实地考察,构建了一个解释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村环境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根据农业保险对农村环境影响机制的差异将其分解为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不同维度,分别从政策性农业保险引致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村土地利用规模和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三个方面论述其环境效应的影响机理,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制定农业绿色补贴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二、农业保险补贴对农村环境污染影响的结构效应
在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下,农户通常会选择种植业和养殖业兼营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且所种植的农作物和养殖的禽畜种类都比较多。这种多样化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虽然无法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但却能够起到降低生产成本和分散经营风险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看似低效的农业经营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种植业和养殖业兼营的多样化农业生产模式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环保功能。一方面,种植业中农作物的茎叶和秸秆可以作为养殖业中禽畜的饲料,而禽畜产生的粪便通过发酵又可以作为促进农作物增收的农家肥,种养业之间的这种良性循环使得各自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不会出现专业化生产模式下普遍存在的禽畜粪便污染或者燃烧秸秆所导致的空气污染。另一方面,当农户选择种植多种农作物的时候,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来改善土壤的物理特性、提高土壤肥力,并且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机率,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因此,多样化种植模式下通过对农作物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从而达到减少农村环境污染的效果。
在农业生产多样化经营的模式下,农民会根据不同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和成本投入来决定其生产数量,从而获取最大的生产利润。假定在没有农业保险的情况下,某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为(i表示不同的农产品类型),每种农产品的生产数量为、损失风险为、市场价格为,生产每单位农产品需投入的资源(土地、劳动力和资金)为、可得该农产品的期望收益——它取决于生产资源投入、灾害损失风险、市场价格和产量。该农民所生产的农产总收益为:
。 (5)
给定农民拥有的资源总量①,可得农民的资源约束为:
(6)
该农民面临的决策是在既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选择各农产品的最优生产数量,以最大化下列目标函数:
上述中为拉格朗日乘子。
可得农民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
(7)
(7)式表明,在没有农业保险的情况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决策满足以下条件:单位农产品的边际收益之比等于它们的边际成本之比。换言之,当农民投入到每一种农产品生产上的最后一单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益相等时各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就是满足农民利润最大化条件的最优生产数量。假定农民是经济理性的,那么在多样化经营的小农经济模式下,农民对不同农产品生产数量的选择应当满足上述最优条件,他们通过多样化经营的方式来分散农业生产面临的各种风险,同时根据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和成本投入情况来决定它们的最佳生产数量。
当前中国实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只是针对部分农产品提供保费补贴,并且补贴额度存在差异,这种对不同农产品实施差异化保费补贴的政策会改变农产品的边际收益和相对收益,农产品收益的变化将导致农民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有最优生产决策被打破。为简化起见,假定农民只生产和两种农产品,根据前文的分析,在没有农业保险的初始状态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农民对农产品和的生产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8)
假定政府只将农产品列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品种,并为其提供保费补贴,此时由于农产品有了农业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其预期收益将较原来处于风险暴露条件下明显提升,从而在原来的产量均衡条件下,虽然农产品的边际收益不变,但农产品的边际收益将增加,从而出现的情况。在农产品的边际收益发生相对收益变化的条件下,农民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要求,就必须重新调整资源配置,通过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数量来达到新的均衡。
农业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对多样化种植的传统风险规避方式形成了替代效应,享受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的农产品,一方面其期望风险水平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该农产品的预期收益和与其它农产品相比的相对收益将显著上升,对农民而言,该农产品比其它农产品具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经济理性的农民将会增加这类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国外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如JunJieWu(1999)对内布拉斯加州农业生产者的实证研究显示,当政府只对玉米保险提供保费补贴的时候,农民会将原先用于生产干草的土地转为种植玉米,从而使得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Jane A Coleman and Saleem Shaik(2009)研究发现,提供较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农作物品种,其播种面积显著增加,没有提供保费补贴或者只提供少量补贴的农作物品种,其播种面积则相对减少。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出对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集约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当前中国环境保护法律尚不完善,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且农村环境监管几乎处于空白的现实条件下,如果不对现有的政策进行调整,由农业保险引致的专业化生产将会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对少数农作物提供保费补贴的农业保险政策将会诱使某一地理区域内的农民增加该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农民只生产单一农作物的高度专业化生产模式。这将使得传统多样化的农业种植模式被打破,通过轮作和间作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环保型农业生产难以为继,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同一农作物的“连作”模式将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连作”的种植方式不仅会导致土壤营养结构失衡、有毒物质积累,而且依靠生物多样化来维系的农田生态平衡也将遭到破坏,造成农作物病虫害加剧、产量减少,农民为了短期内提高产量被迫增加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这又将进一步加重农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养殖业保险补贴政策的实施将激励越来越多的农民发展专业化养殖,从事专业养殖的农户由于不再种植农作物,禽畜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无法再通过发酵回田的方式成为作物肥料,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而是不加处理地任意排放,将会对养殖场周边的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本文作者针对广东中山、河源等地农村的入户调查中已经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三、农业保险补贴对农村环境污染影响的规模效应
盲目使用化肥和农药来增产,导致中国每亩耕地上的化学品施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检测到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大部分地区氮肥平均施用量超过国际公认的上限225千克/公顷,农药的亩均施用量则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农民施用的大部分化肥和农药都未被植物吸引、利用,而是直接进入农田生态系统,农用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已成为当前中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农用化学品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成本投入,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农民而言,其施用量的多少取决于农业生产的预期收益,农业生产收益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农民对农用化学品的施用量。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当前政府大力推广的农业补贴政策,它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风险保障,而且政府的保费补贴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转移支付,这些都会增加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收益,并最终会影响到农民的化学品施用行为。
农民耕作土地的收益取决于下列因素:耕地的风险等级(表示风险程度),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每亩农作物产量损失及其概率,农产品的价格(表示农产品类型),农民工的工资率(以日为单位),生产农产品的机会成本,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成本(包括农药、化肥、农膜等的投入),每亩农作物理论上的最大产出——它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的增函数②。在没有农业保险的情况下,农民耕种风险等级为土地的净收益为:
(1)
(1)式第一部分表示农民耕种土地的收益,第二部分为耕种土地投入的成本。假定农民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以追求最大生产利润为目标,他们会根据市场信息来决定农药、化肥和农膜等生产资料的最优投入量以获取最高的预期收益。在不考虑耕作风险的情况下,根据求最大值条件对(1)式两边对求导,可得未购买农业保险情况下农民耕种土地的最优农用化学品投入条件:
(2)
公式(2)的经济学含义是,当农产品增加每一单位产量所投入的农用化学品使用成本等于该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时,投入到此农产品中的化学品使用量达到最优值,农民能够获取最大的生产利润。但(2)式是在耕地风险较低,并且农民决定耕作该土地的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农民对农用化学品投入的最优数量。事实上,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有很多易涝易旱的高风险耕地,在这类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收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年的气候状况,而不仅仅由劳动力和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的多少来决定产量。根据公式(1)可知,当某类土地为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高风险耕地时,其每亩农作物的预期产量损失及其损失概率都较高,农产品收益表达式将会取一个较小的正值,如果农民对耕地的成本投入较大,那么他们耕作高风险土地的净收益将为负。为获取最大利润,农民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耕地所施用的农用化学品数量也不同:水热条件良好、极少遭受自然灾害损失的高产耕地是农民的优质资产,由于耕作这类土地的收益有保障,因此农民所施用的化学品已经达到饱和;具有一定损失风险、但在控制成本投入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取少量经营利润的中低产耕地是农民的劣质资产,农民会选择耕作这类土地,但会减少农用化学品的投入以控制经营成本;资源禀赋差、极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高风险耕地则是农民的不良资产,最优选择就是将其剥离,即选择弃耕以避免经营亏损。
假定政府为农产品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保障水平为,保费补贴比例为,保险费率为 (,表示不同的农作物种类),此时,农民耕种相同土地的期望净收益变为:
(3)
公式(3)的第一个表达式是指农作物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损失较小,其实际产量高于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的保障水平,尚未触发保险理赔条件情况下农民耕种土地的净收益,在此条件下农业保险将不会对农民的产量损失进行赔偿。公式(3)的第二个表达式是指农作物受自然灾害影响损失较大,并触发了保险理赔条件情况下农民耕种土地的净收益。由公式(3)的第二个表达式易知,购买农业保险之后耕地的净收益不再与其自身的风险等级相关。为了更直观了揭示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民土地耕作收益的影响,令:
经变换可得:
(4)
公式(4)为购买农业保险之后农民耕种高风险等级土地的净收益表达式,与未购买农业保险之前农民耕作土地收益的公式(1)相比可以发现,两式第二项的成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相同,均为。公式(1)表明,未购买农业保险之前农民耕作土地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自然灾害影响的预期产量损失及其损失概率,但公式(4)则显示,购买农业保险之后,高风险等级耕地(预期产量损失)的收益不再与自然灾害相关,而是与农产品的预期产量、市场价格以及政府为农业保险提供的保障水平和保费补贴比例相关。
由表达式(4)易知,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的保障水平和保费补贴比例越高,农民耕作高风险土地所获取的收益就越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出现改变了农民耕作土地的预期收益,这将会从两个方面影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品的施用量,进而对农村环境造成影响:一方面,当政府提供的保障水平和保费补贴比例足够高的时候,耕作高风险土地的预期收益将有可能超过其投入成本,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农民将会重新耕作在无风险保障情况下被弃耕的那部分最高风险等级土地。耕地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带来农用化学品施用量的增加,而且由于高风险等级耕地自身的禀赋较差,要得到与低风险耕地同样的产量通常需要投入更多的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这些都会加重农村耕地污染。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了中低产耕地的预期收益,使得加大对这类耕地的投入变得有利可图,因此农民会增加中低产耕地的化肥、农药和农膜投入以获取较多利润。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政策性农业保险都会导致农用化学品施用量的增加,进而加剧农村环境污染。
四、农业保险补贴对农村环境影响的技术效应
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单位产出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大推动力。但对于农村生态环境而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并不总是有利的,例如农业化学技术(化肥、农药和农膜)是公认的现代农业科技中最重要的三大技术之一③,在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农业高速发展时期,化肥、农药和农膜等新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生产率,但长期以来对上述农用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也导致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当前,发展生态环保型的绿色有机农业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绿色生物农药、有机肥料、设施农业等环保型农业技术的应用也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来鼓励农民使用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技术,对于缓解由于农业化学品不当使用导致的农村面源污染、保障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农业保险作为当前政府农业补贴政策的重要一环,在推动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现行农业保险政策对农业技术进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种技术进步究竟是促进了环保型农业的发展,还是导致了污染型技术的滥用?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尚未有学者进行过研究。由于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时间尚短,而且覆盖范围相当有限,目前尚难搜集到农业保险发展与农业技术进步相关的具体资料,因此本文仅从理论上就农业保险对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应用的影响进行分析。要素投入结构决定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传统经济学理论将厂商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归纳为土地、劳动和资本三大类,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本或者作为土地性投入要素(如化肥、农药、农膜等)以增加农产品产量,或者作为劳动性投入要素(如设施农业、农用机械等)以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借鉴Hayami & Ruttan(1985)的做法,本文将农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简化为土地、农用化学品、劳动力和环保型农业设备(包括农业机械在内,代表劳动性要素)等四种④。如果最佳要素投入决策要求增加土地性要素以增加产量,在单个农民土地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唯有通过增加土地的替代性要素—农用化学品的施用量来提高单位产出;同理,如果最佳要素投入决策要求增加劳动性要素以提高生产效率,则在农民劳动力资源给定的条件下,唯有增加其替代性要素—环保型农业设备的使用量。可见,外在驱动因素不同,农民的要素投入结构也不同,进而使得农业技术进步的方向不同。
为简化分析,假定某农民只生产一种农产品,以表示土地,表示农用化学品,表示劳动力,表示环保型农业生产设备,则该农民的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9)
考虑到农业生产面临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率,可得农产品的实际产出水平为:
(10)
假定上述要素的市场价格分别为、、和,其中土地的价格以租金表示,劳动力价格以工资率表示,农业化学品价格为市场的实际价格,环保型农业生产设备的价格以每年的折旧数表示,则农民的要素投入成本为:
(11)
假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为,可得农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所得到的总收益为:
。 (12)现在农民面对的要素投入决策是:
(13)
上述最大值问题如果在的内点(即)得解,必然满足一阶必要条件:
(14)
(14)式表明农民利润最大化的要素投入决策是各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自身的价格。在利润最大化的动机驱动下,“理性”农民的最优要素投入决策取决于农产品的预期收益和要素投入成本。因此,当农产品的预期收益和生产要素的投入成本发生变化时,农民的最佳要素投入决策也将随之发生改变,经济理性的农民将重新调整各要素的投入数量以获取最大利润。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究竟会对农民的要素投入决策产生什么影响呢?在分析问题之前,我们先将(14)式做一下变换,得到利润最大化前提下农民对环保型农业生产设备的最佳投入条件:
(15)
(15)式的左边表示环保型农业生产设备的边际产量,是一个单调递减的函数,右边则是一个分数形式,其大小取决于分子和分母的变化情况。接下来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对农民环保型农业生产设备的最优投入决策会产生什么影响。显而易见,农业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会降低农产品的灾害损失率,而且政府提供的保费补贴比例和保障水平越高,农作物遭受自然灾害损失的产量就越小,从而在有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情况下农产品的损失率将变小。此外,如果政府对环保型农业生产设备也提供保费补贴并且给予较高的保障水平,这些设备遭自然灾害或因盗窃发生损毁时将能得到相应的保险赔偿,相对于无风险保障的情况,政策性农业保险将降低环保型农业生产设备的折旧率,进而降低了环保型农业生产设备的投入成本。另外,当农民采用环保型生产设备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时,这种无污染的健康农产品能够在市场上比普通农产品卖出更高的价格,从而环保型技术生产条件下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进将上升。因到(15)式中,由于该式右边的分子减小,而分母增大,因此的取值将变小,此时只有使左边的取值变小并令其重新与右式取等号时,才能两次满足农民利润最大化的要素投入条件。根据边际收益递减原理可知,只有通过增加环保型农业生产设备的投入数量才能实现新的均衡。由此可见,如果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产品提供较高的保费补贴和保障水平,并且对环保型农业生产设备也提供相同的农业保险服务,它将促进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动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对于缓解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政策诱导作用。
五、结论与研究展望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当前政府大力推广的农业补贴政策,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稳定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行制度模式下,政府为农业保险提供的保费补贴改变了不同农产品的预期收益,从而会改变农民的农业生产决策,进而从不同层面对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影响。在推出的农业补贴政策中,政府只强调政策对粮食产出的积极影响,而忽视了政策所产生的环境效应,导致伴随粮食产出增加所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事实上,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是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在绿色农业已成为当前世界农业发展主流的现实背景下,政府应当对现行农业保险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将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结结合(刘祚祥等,2012),或者将农业保险补贴额度与农业生产技术选择相关联的方式,来引导农民采用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使政策性农业保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补贴制度。
参考文献:
[1]JS Shortle,RD Horan.The Economics of Nonpoint Pollution
Control[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2001,15(3):
255-289.
[2]WA Battaglin,DA Goolsby.Spatial Data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mat on Agricultural Chemical
Use, Land Use, Cropping Practices in United States[WP].
Working Paper,1995
[3]CJ Paul, V Eldon Ball, Ronald,Felthoven,Arthur Grube,
Richard F. Nehring. Effective Costs and Chemical
Use in United State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Using
the Environment as a“Free”Input[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2,84(4):902-915.
[4]S Pagiola.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Degradation in Intensive Agriculture in Bangladesh
[WP].Working Paper,2004.
[5]E Brante,A Spricis.Impact of Intensive Agriculture
on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WP].Working Paper,1997.
[6]RG Chambers.Insurability and Moral Hazard i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Market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9,71(3):604-616.
[7]John Quiggin.Testing between Alternative Models of
Choice under Uncertainty—Comment[J].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1993,6(2):161-164.
[8]Vincent H. Smith, Barry K. Goodwin.Crop Insurance,
Moral Hazard, and Agricultural Chemical Us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6,78(2):
428-438.
[9]John K,Horowitz, Erik Lichtenberg.Insurance,Moral
Hazard,and Chemical Use in Agricul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3,75(4):926-935.
[10]R Chakir , J Hardelin. Crop Insurance and Pesticides
in French Agriculture: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Multiple Risks Management[WP]. Cahiers De Recherche
Working Papers,2010.
[11]AK Mishra,R Wesley Nimon,HS El-Osta.Is Moral Hazard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Revenue Insurance and
Chemical Input Us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5,74(1):11-20.
[12]JunJie Wu. Crop Insurance, Acreage Decisions,and
Nonpoint-Source Pollu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9,81(2):305-320.
[13]Jane A, Coleman And Saleem Shaik.Time-Varying
Estimation of Crop Insurance Program in Altering
North Dakota Farm Economic Structure[C]. Agricultural
&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 2009 AAEA & ACCI Joint
Annual Meeting, Wisconsin:2009:26-29.
(责任编辑:肖训生)
Information System Format on Agricultural Chemical
Use, Land Use, Cropping Practices in United States[WP].
Working Paper,1995
[3]CJ Paul, V Eldon Ball, Ronald,Felthoven,Arthur Grube,
Richard F. Nehring. Effective Costs and Chemical
Use in United State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Using
the Environment as a“Free”Input[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2,84(4):902-915.
[4]S Pagiola.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Degradation in Intensive Agriculture in Bangladesh
[WP].Working Paper,2004.
[5]E Brante,A Spricis.Impact of Intensive Agriculture
on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WP].Working Paper,1997.
[6]RG Chambers.Insurability and Moral Hazard i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Market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9,71(3):604-616.
[7]John Quiggin.Testing between Alternative Models of
Choice under Uncertainty—Comment[J].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1993,6(2):161-164.
[8]Vincent H. Smith, Barry K. Goodwin.Crop Insurance,
Moral Hazard, and Agricultural Chemical Us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6,78(2):
428-438.
[9]John K,Horowitz, Erik Lichtenberg.Insurance,Moral
Hazard,and Chemical Use in Agricul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3,75(4):926-935.
[10]R Chakir , J Hardelin. Crop Insurance and Pesticides
in French Agriculture: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Multiple Risks Management[WP]. Cahiers De Recherche
Working Papers,2010.
[11]AK Mishra,R Wesley Nimon,HS El-Osta.Is Moral Hazard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Revenue Insurance and
Chemical Input Us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5,74(1):11-20.
[12]JunJie Wu. Crop Insurance, Acreage Decisions,and
Nonpoint-Source Pollu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9,81(2):305-320.
[13]Jane A, Coleman And Saleem Shaik.Time-Varying
Estimation of Crop Insurance Program in Altering
North Dakota Farm Economic Structure[C]. Agricultural
&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 2009 AAEA & ACCI Joint
Annual Meeting, Wisconsin:2009:26-29.
(责任编辑:肖训生)
Information System Format on Agricultural Chemical
Use, Land Use, Cropping Practices in United States[WP].
Working Paper,1995
[3]CJ Paul, V Eldon Ball, Ronald,Felthoven,Arthur Grube,
Richard F. Nehring. Effective Costs and Chemical
Use in United State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Using
the Environment as a“Free”Input[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2,84(4):902-915.
[4]S Pagiola.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Degradation in Intensive Agriculture in Bangladesh
[WP].Working Paper,2004.
[5]E Brante,A Spricis.Impact of Intensive Agriculture
on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WP].Working Paper,1997.
[6]RG Chambers.Insurability and Moral Hazard i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Market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9,71(3):604-616.
[7]John Quiggin.Testing between Alternative Models of
Choice under Uncertainty—Comment[J].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1993,6(2):161-164.
[8]Vincent H. Smith, Barry K. Goodwin.Crop Insurance,
Moral Hazard, and Agricultural Chemical Us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6,78(2):
428-438.
[9]John K,Horowitz, Erik Lichtenberg.Insurance,Moral
Hazard,and Chemical Use in Agricultur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3,75(4):926-935.
[10]R Chakir , J Hardelin. Crop Insurance and Pesticides
in French Agriculture: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Multiple Risks Management[WP]. Cahiers De Recherche
Working Papers,2010.
[11]AK Mishra,R Wesley Nimon,HS El-Osta.Is Moral Hazard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Revenue Insurance and
Chemical Input Us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5,74(1):11-20.
[12]JunJie Wu. Crop Insurance, Acreage Decisions,and
Nonpoint-Source Pollu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9,81(2):305-320.
[13]Jane A, Coleman And Saleem Shaik.Time-Varying
Estimation of Crop Insurance Program in Altering
North Dakota Farm Economic Structure[C]. Agricultural
&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 2009 AAEA & ACCI Joint
Annual Meeting, Wisconsin:2009:26-29.
(责任编辑:肖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