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结构变迁与产业结构提升:理论文献与中国问题

2010-08-12 08:54李华民
南方农村 2014年5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摘 要:不同的金融结构对应不同的产业结构水平,二者之间明显相关。金融系统的结构差异,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也可能是导致不同区域经济中的新创业企业多寡的重要变量,进而影响到产业结构水平提升的速率。面对金融结构变迁与产业结构提升之实践状况,中国的问题与国外文献的研究对象之间差别明显。有关新创业企业和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有必要再次成为理论界研究的课题,也应该驱动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的思维。

关键词:区域经济;金融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政策导向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5-0032-05

一、金融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特征

林毅夫,章奇和刘明兴(2003)形成了有关最优金融结构的一个理论框架,认为一国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随该国的发展阶段而发生变化[1]。因为产业结构以及产业中的厂商的规模、风险和融资需求等,随其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发生变化,其结果是不同的金融结构,履行这些功能的效果。劳动密集型的小型厂商,更能体现出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的特征。基于此,一个重要的预测是,银行机构,特别是扎根当地的小型银行机构,能够比股票市场更加合适地服务于劳动密集型的小型企业,这归因于他们具有当地的信息优势,评估那些关于信贷依赖价值的软信息,同时与借款人建立起长期的伙伴关系。

林毅夫,孙希芳和姜烨(2009)对于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关系的考察,是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构成与银行业的集中度和大中小型银行的比重两个角度进行的,衡量指标采用银行体系提供的国内信贷的新增额与本国企业通过股市获得的直接融资额的比例,没有考虑金融资产总量中的其他金融途径比如企业债券为该国企业所提供的融资额度[2]。他们认为,从总体而言,发达经济体与落后经济体在金融结构方面的差别,远远大于发达国家之间金融结构的差异。因此,判断一国金融结构是否合理,金融体系是否有效,其主要标准,不是该国的金融结构与发达国家的金融结构有什么样的差距,而是与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相应的实体经济结构是否相适应。其研究所蕴含的政策结论在于,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发展中经济体中的金融系统,应该以能够为产品、技术相对成熟且资金需求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区域性中小银行为核心;随着经济的发展,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实体经济中的企业的规模和产品、技术的风险程度的提高,金融系统中能够为大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服务和分散风险的大银行机构和股票市场的比重也应该随之提高。但在现阶段,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的上升有利于小企业融资,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因此中国的银行业结构变迁的政策导向应该是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从中国的监管当局的银行业结构变迁的政策操作层面而言,金融结构变迁的政策导向,基本是以发展市场金融为主,而中介金融则以小银行机构以及影子银行为主线,一度出现了小微金融机构遍地开花的繁荣景象,但改变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效果并不理想,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改善。李华民(2013)研究认为,大银行机构有能力也有条件应该能够成为中国的小企业融资的主体力量[3]。占据了中国金融资产的80%,大银行机构面向小企业的新增贷款,在其总贷款规模中,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意味着是所有其他小银行机构以及市场金融所有新增小企业融资的总和,意义非凡。因此,如果给大银行机构利率市场化同权,政府为小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服务以改善小企业融资的信用环境,那么大银行机构改变其贷款结构,比增设小金融机构的效果应该更加明显。那么,无论是金融结构改变,还是现有金融系统的融资结构格局的改变,其政策选择意义深远。

二、金融发展结构变迁与产业结构水平提升

不同的金融结构所对应的经济结构的调整效应不同,包括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动量。Bagehot(1873)发现,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金融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刺激要素,因为其集结了巨额资金,支持了大型的工业项目的建设[4]。即便从微观层面而言,建立在充分信息基础上的MM理论在逻辑上是无懈可击的,但是放开信息充分的假设约束,让管理者拥有内部信息的现实境况下,结果会发生什么变化?Ross(1977)认为,企业的融资结构因为其具有市场信息披露功能,从而能够产生对于执行者的激励和监督,致使市场对于企业价值的预期相对于信息充分假设条件下发生变化[5]。因此,要求充分披露企业财务信息的融资渠道,比如直接融资,必然是偏好能够带来更大预期的市场价值的企业,从而具有产业结构优化功能。Rnjan, Raghura and Zingales(1998)认为,金融发展水平是决定产业规模构成和产业集中度的要素之一,金融结构的改善即金融发展可降低企业实施外源融资的成本,促进新企业的建立和相关产业的成长[6]。Levine and Zervos(1998)通过对47个国家1976-1993年数据的分析,发现股票市场流动性和银行业发展,共同对于经济增长、资本积累和生产率有明显的正向效应,其重要性仅次于财政政策、对外开放、教育和政局稳定,即便是严格控制其他经济和政治变量,也是如此[7]。

Thorsten Beck and Ross Levine(2000)提出疑问:在为那些严重依赖外部融资的产业中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市场主导的金融系统与中介主导的金融系统,哪种更加优越?哪种更激励新的企业的形成?其研究结果认为,不能简单区分之[8]。有证据表明,在一个整体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和外部投资保护制度较为完备的经济中,严重依赖外部融资的产业发展更快。同时,金融产业作为一个整体产业的发展程度较完备的国度,其新企业形成的几率较高,这与熊彼特的“创新型破坏”的观点一致。Fisman and Love(2003)认为,金融市场为企业从全球性增长机会中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帮助,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各产业之间有着相互关联越高的增长率[9]。Binh and Shin(2005)利用OECD国家的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认为不同金融结构对于不同技术特征的产业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有利于高风险项目融资,因此更加容易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以及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而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有利于低风险项目的融资,因此有利于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该结论与Carlin and Mayer(2003)的实证结果①基本一致[10,11],支持Stultz and Rene(2001)有关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说,也是对Atje and Jovanovic(1993)的观点的实证诠释[12,13]。陈时兴(2011)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发展的关系,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由于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银行中介主导型的金融结构一直是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主渠道,据此,按照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无疑应该加快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的发展。

上述有关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判断以及由此推演的应该发展资本市场的结论,建立在“完美的市场制度”之假设前提,而忽略了中国的制度特色,特别是资本市场IPO制度的特色。试图对中国的资本市场的产业结构水平提升效应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就必须建立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融资(IPO)制度上。审批制度、政府(具体部门)控制和不透明腐败等三个方面,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相关关系的噪音。中国股票市场上企业的IPO申请能否得到批准,与申请企业所在产业发展是否能够提升产业结构水平的关系无从考证,但与政府产业政策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有直接关系,与企业为获得IPO批准所实施的贿赂水平相关。因此,“为提升产业结构水平,应该确立市场主导的金融结构”的断言,第一,没有斟酌“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的概念本身的含义;第二,不明确中国市场对于股票市场的真正需求;第三,没有考虑中国的银行业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政府产业政策的跟随价值;第四,没有考虑中国银行业利益集团的势力和实力。实际上,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实施经济刺激计划以来,中国银行业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融资的贡献,就在于银行业间接融资的财政政策的跟随融资方面。相对而言,IPO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则遭受到IPO审批制度中的腐败的噪音干扰。

因此,中国金融市场上的经济结构调整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相当容易赋予其经济解释,第一,中国资本市场,包括企业债券市场,其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日趋重要,但因为其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起步,在金融总资产中份额还比较低,依然没有改变银行业间接融资在中国经济金融活动中的绝对控制地位;第二,因为中国股票市场的IPO是审批制的,符合政府意志的产业中的企业,可能更加容易获得批准。对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而言,不同金融结构的风险偏好差异是决定金融结构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经济解释。

中国开辟资本市场以来,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中国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但是,证券融资规模与信贷融资规模比较而言,市场融资的金融总资产份额在提升,但是绝对规模额度还是不可同日而语。在多数年份里,包括国债、企业债和境内外股票筹资额在内的证券融资规模仍然达不到新增贷款规模的50%,境内股票筹资规模绝对大多数年份甚至还不足新增贷款规模的10%。这表明,迄今为止,中国产业结构水平提升的主要资金推动力量依然是中介金融机构,而不可能是证券市场的贡献。

三、银行业结构变迁、小企业融资与产业结构提升

中小企业发展以及新兴产业的企业创业情况,是产业结构水平提升的重要动力和表现,而小企业融资问题,则是创业企业是否容易产生的金融环境。如果银行系统之大小规模不同,存在面向小企业融资的意愿差异的话,那么银行系统中大小机构之格局差异是一个区域经济中的创业企业多寡的重要影响要素。诚然,有关银行业结构与小企业融资以及产业结构水平提升之关系研究,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不同的金融机构在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的成本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大型金融机构天生不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14]。

按照主流观点的理论逻辑,在银行购并行为中,作为购并需求者的大机构,相对于作为被并购方的小银行机构而言,缺乏对于小企业贷款的意愿,因此银行业的购并行为的理论逻辑后果应当是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减少,小企业信贷在全社会总信贷中的份额的降低。如果事实如此,其蕴含的政策导向应该是增加现实经济世界中的小银行机构的数量,因为“小的就是美的”。那么事实如何?

在众多的早期研究文献肯定上述观点的同时,Joe Peek and Eric S. Rosengren(1997)却表述了一个能够提炼相反观点的观察结果,1994-1997年间的美国银行业的购并浪潮,表现为小银行机构之间的购并[15]。作为购并需求方的规模较大的小银行机构,其小企业贷款在其信贷总额中的比重,比作为购并目标方的小银行机构还要高,这种合并后的银行机构没有一般也不会带来小企业贷款份额的萎缩,相反会带来小企业融资份额的增加。Thorsten Beck Asli Demirgü?-Kunt and Dorothe Singer(2011)通过合并两个独立的数据集,以考察相对重要性不同的金融机构及其平均规模与企业融资渠道(Access to Finance)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银行机构、低端金融机构和专业贷款机构(政策银行、小额信贷公司等)等在总金融资产中的份额及其平均资产规模对于企业获得融资服务(Access to Finance)的影响[16],其研究认为,第一,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银行的主导地位始终与所有规模的企业的较低水平的使用金融服务状况相关。低端金融机构和专业银行,在低收入国家,似乎特别合适企业容易获得金融服务。第二,没有证据表明,小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更加具有优势。相反,大的专业贷款机构和大的银行,更加容易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当然,这一结论仅发生在平均GDP水平比较低的国家。Berger and Black(2011)以美国小企业、为其融资的银行机构、借贷合约特征以及其他信息等数据,检验大银行在10种已明确界定的常用融资技术方面的优越性,检验大银行机构以“硬”技术为大企业贷款和小银行机构以“软”技术为小企业贷款的对应性[17]。其研究结果是,第一,相对于小银行而言,大银行并没有表现出在所有的“硬”信贷技术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尽管如果把全部的“硬”技术作为一个整体的话,大银行可能具有优势;第二,财务报表贷款不能代表“硬”技术的作为一个整体的全部;第三,大银行在“硬”技术方面所具有的可计量的比较优势也并没有表现出随企业规模增加而增加;第四,银行可以运用基于信贷官员的训练和经验的“软”信息放贷技术,这种训练和经验没有在前期文献中所确认是否等于或者大于关系贷款技术;第五,大银行可以采用抵押或企业主个人信用等“硬化”信息,为财务不透明的小企业进行贷款;第六,小银行在关系贷款之外,同样存在着某些优势,所有的贷款技术都存在“硬”和“软”的信息,小银行基于其“软”信息,可以发挥其中“硬”信息价值,包括遭受传统范式所否定的“硬”信贷技术。在该文中,学者们描述了一组有趣的数据,根据SSBF的统计,美国当前大部分的小企业融资是大银行提供的,资产总额超过10亿美元的银行提供了大约60%以上的100万美元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和68%以上的10万美元以下的贷款,与其银行分支结构的市场份额一致。实际上,在之前的Enrich(2007)研究,已经关注到了像美国银行这样的银行巨头利用企业主的个人信用评级的“硬化”信息,逐步放松对小企业的小额贷款的事实[18]。

在中国,近几年来,大银行机构也越来越在小企业融资方面有进取倾向,全部的大银行机构建立了专门的小企业融资部门,并扩大了小企业融资业务。据国家银监会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用于小微企业贷款(包括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为14.77 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1.95%,增速19.73%。而工农中建四家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2012年总额(简单加总)为2.36万亿,以超过40%的速度增长,把CN4提高到了18%,即便遇到了“钱慌”,其前景也不容悲观②。从单个大银行机构面向小企业的授信额度安排而言,中国银行(官方网站)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400亿元,同比增长45.59%,授信客户数超过4.4万户,同比增长54.54%;中国工商银行(官方网站)为4.8万户小微企业提供9200多亿贷款;建设银行(官方网站)服务的小微企业授信客户已占全部企业授信客户总数的75%,小微企业贷款近三年平均增幅超过40%,累计为16万小微企业客户投放信贷资金1.7万亿元(1/3=5700亿),中国农业银行(官方报道)截至2012年11月末,共为超过270万户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4.3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800亿元。这一数字较年初增加近千亿元,增幅超过20%。上述报道是否表明,银行贷款交易技术的进步改变了银行机构的利润结构,以至于即便存在信贷配给的境况下,小企业遭受大银行机构的金融排斥对象的现象已经开始转变?中国的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否已经跳出了现有范式所提出的银行业大小结构适配对应问题的困境?对此,有必要进行中国的实证研究,而理论文献的分析,则为有关中国的问题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思路。

四、结束语

在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上,有效刺激经济活动的适配金融结构不同,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也有明显差异。一方面,金融结构安排可以作为独立的金融政策加以考虑;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或者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优化调整)战略,当国民经济水平发生明显的结构性转变时,其金融制度、金融结构与金融政策也应该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因为政策环境对于金融结构变迁而言,对于金融结构之与适配经济结构提升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变量,缺乏一国金融结构背后的特殊政治经济学背景对于金融结构效率的影响的考虑,所推进的金融结构变迁的政策决策,是难以落实并发挥实际效果的。此所蕴含的政策选择是,当现实中的金融市场或者银行系统与经济发展需求的理论目标具有差距时,金融结构是否可以通过政府干预实现强制性变迁,是理论界和金融监管部门应该深思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林毅夫,章奇,刘明兴.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以制造业为例

[J].世界经济,2003(1):3-21.

[2]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

探[J].经济研究,2009(1):4-17.

[3]李华民.谁为中小企业融资?——基于信息跨期处理模型[WP].

(广州)区域金融政策重点研究基地工作论文,2013(6).

[4]Bagehot,Walter.Lombard Street: A Description of the

Money Market[M].King, London; reprinted Wiley,New

York,1999.

[5]Ross,Stephen A.The Determination of Financial Structure:

the Incentive-Signalling Approach[J].the Bell Journal

of Ecomomics,1977,8(1):23-40.

[6]Rajan, Raghuram G and Luigi Aingales.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owth[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3):559-586.

[7]Ross Levine and Sara Zervos.Stock Markets, Banks,

and Economic Growth[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8,88(3):537-538.

[8]Beck Thorsten & Demirguc-Kunt, Asli & Levine, et

al.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

firm,industry,and country evidence[WP].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2423, The World

Bank,2000.

[9]Fishman R and J Lovei. 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owth Revisited[WP].NBER Working Paper,2003: 9582.

[10]Binh K B, Park S Y and Shin B S. Financial Structure

Does Matter for Industrial Growth: Direct Evidence

from OECD Countries[WP]. Working Paper for the FMA

Europe Meeting in Siena, Italy in 2005.http://ssrn.

com/abstract=891044.

[11]Carlin W and C Mayer.Finance, Investment and

Growth[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69

(1):119-126.

[12]Stultz Rene M. Does Financial Structure Matter

for Economic Growth?: A Corporate Finance Perspective,

in Asli Demirguc-Kunt and Ross Levine(eds),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M]. MIT Press, 2001.

[13]Atje Raymond and Boyan Jovanovic. Stock Markets

and Development[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3,37(2-3):632-640.

[14]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

经济研究,2001(1):10-18,53.

[15]Joe Peek and Eric S Rosengren.Bank Consolidation

and Small Business Lending:It's Not Just Bank

Size That Matters[C]. Prepared for the conference

on“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at

New York University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1997:22-23.

[16]Thorsten Beck Asli Demirgü?-Kunt and Dorothe

Singer.Is Small Beautiful? Financial Structure,

Size and Access to Finance[WP]. Th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5086,2011.

[17]Berger, Allen N and Lamont K. Black Bank Size,

Lending Technologies, and Small Business Finance[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11,35(3):724-735.

[18]Enrich D.Banks court small businesses[J]. Wall

Street Journal,2007(11).

(责任编辑:陈 勇)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