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海西休闲农业发展层次的战略思考

2010-08-10 09:21林国华曾玉荣
海峡科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观光农业闽台农业

林国华 曾玉荣 林 卿

提升海西休闲农业发展层次的战略思考

林国华1曾玉荣1林 卿2

1.福建省农科院农经所 2.福建师范大学经济院

该文从分析传统农业局限性及现代休闲农业的特征和发展意义入手,认为: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从理论上阐述了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实现海西农业发展战略转型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时机已经成熟;文章还重点论述强化闽台合作促进海西休闲农业发展步伐的特殊重要意义,同时,针对闽台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强化闽台休闲农业交流与合作、建设闽台休闲农业合作区,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生态体验型、农庄经济型、园区型和特色产业型休闲农业的思路和发展对策。

现代农业 休闲农业 海峡西岸 发展战略

1 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与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意义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产业,传统农业是以人力和畜力为动力,以人工操作的铁制农具为标志,建立在生产技术的经验积累基础上的农业生产形态。我们现在所说的传统农业,既与历史发展阶段紧密相联,更着眼于它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它的生产、经营目的。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二是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少,界限明显;三是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是一种以实现“丰衣足食”为目标的农业自然经济形态;四是传统农业经验管理粗放,功能单一,主要为人们提供基本物质生活消费品的过程;五是,传统农业发展的过程是进行产业资本积累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工业发展提供资本及原料的过程。

休闲农业除了具备现代农业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特殊先进性。从概念看,休闲农业是一种以农业生产经营为基础,合理利用和配置农村自然、地理、社会和生态资源,以提高农业收益、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为目标,以科技化、市场化、企业化为经营手段,以吸引城乡居民进行乡村休闲消费为目的,以发挥农业生产、生态、生活综合功能为宗旨,实现农业和农村文化、教育、旅游服务等产业有机结合的新型产业。因此,与传统农业相比,休闲农业除具有一般现代农业发展能广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以及现代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社会化、专业化农业生产等产业特性外,它的发展目标是在保证农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以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变化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应,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最大发挥农业的综合功能效益为重点,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休闲农业所具有的重要产业特征决定了它是现代农业的主流发展模式。概括地讲,休闲农业有以下重要产业特征:(1)它是横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三生”农业于一体的现代新型产业;(2)它具有多功能性,可以综合发挥农业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生活、休闲、娱乐、服务等多种功能效用;(3)农业作为社会公共部门的产品属性明显增强,不仅强调发挥农业外部性的作用,同时还重视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和联系;(4)与传统农业的最大区别是,它不仅依靠生产农产品直接获利,而且可以将农业生产过程、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和农家生活变成商品出售,极大地拓展了农业和农民的发展空间。(5)休闲农业的产品特性是,它所提供的休闲产品、休闲活动和休闲服务具有服务业的商品特性,能创造社会新价值;(6)休闲农业的资源特性,它除了主要来自农业本身外,还包括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村环境资源、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民生活等方面资源;(7)休闲农业的消费市场特性,它的目标消费市场是城市居民,主要为城市居民是提供休闲产品、场所和服务;(8)休闲农业的最小经营单元是休闲农企业。

因此,与传统农业相比,休闲农业的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产业间结合更加紧密,它不仅可以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还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促进产业升级,发挥综合功能的有效措施。休闲农业不仅具有地域性、季节性、生态性、文化性、资源独特不可替代性等特点外,它在未来的休闲经济社会里所创造出的社会经济附加值也将达到最高值。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农业提供的是农产品,工业社会里农业提供的产品是商品,信息社会农业增加的附加值是服务,将来的休闲社会里农业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其附加值增加还表现为享受服务,它所所创造的附加值最高,因此也将成为未来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休闲农业与传统农业区别如下表所示。

总之,从休闲农业的发展特征可以看出休闲农业的发展意义在于,它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开发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有利于维护农业自然生态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有利于合理配置城乡资源促进强城乡经济、信息和技术等交流,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素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建设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休闲农业转型的必要性

2.1 它是人类农业发展战略转型的需要

从休闲农业发展的起源和动力原因看,休闲农业发展的初衷是农业发展面临萎缩,为农业发展寻找新的生机。然而,经过100多年的实践证明,其发展的根本原因还表现为以下4条,一是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需求,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三是环境保护发展的需要;四是如今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农业战略发展转型的需要。

2.2 理论体系已经相当丰富和完善

马克思休闲论、休闲经济理论、体验经济理论、都市农业理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农业多功能发展理论等都为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休闲论的核心思想是:休闲是生命的组成部分,休闲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表现;休闲经济理论认为休闲可以重新配置资源,可以产生服务并创造价值;体验经济理论认为体验可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消费者花钱的目的是买体验;农业多功性能发展理论要求现代农业要往多功能性方向发展;都市农业理论认为农业要为城市居民创造第三生活空间;环境农业理论则从都市化地区良好环境的稀缺性进行论述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发展意义。

2.3 我国内休闲农业发展的大环境、大气候已形成

首先,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新阶段,促进休闲农业发展转型符合农业发展阶段转变的客观需求。党的十六大已经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2005年3月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2007年中共中央及国务院1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中央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办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理论界、学术界等各界对发展休闲农业的认识普遍提高,研究和实践活跃。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证明,休闲观光农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北京、四川、重庆、浙江、湖南、江苏等已出台农家乐、农业科技园区、民俗村、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相应行业管理标准,并开始规范经营管理。如今,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北京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休闲旅游业的年增长速度高达36.0%。因此,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成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它是提升农业产业层次的重要形式,也是整合联合农村资源和要素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和生产效益的有效手段。发展休闲农业有广泛的消费市场。乡村休闲体验已成时尚,深受人们的欢迎。

2.4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已经进入战略转型的国际机遇期

2009年10月25日在中国(安吉)首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高峰论坛报告会上,著名的经济学家温铁军教授指出,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处于国际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双重过剩”的战略转型机遇期.发展多功能休闲农业符合了人类在“双重过剩”下的经济社会转型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目标。近年来,国际上由于出现产业资本过剩与金融资本过剩的 “双重过剩”,造成的产能过剩和全球性生态危机已成共识。我国的农业发展已告别了产业资本形成阶段并进入产业资本扩展阶段。金融资本过剩,使金融不在有形产业中,诱发产生了世界性金融危机。我国的农业发展已经进入战略调整期,农业发展的目标消费群体是中国1/3的中等收入人群(中产阶级),占世界最大人口规模的收入群体;农业的功能从追求单一的生产利润,转变为符合绝大部分中产阶级对农业生态化和功能差异化的需求。

3 强化闽台合作,建设海西生态经济旅游圈

强化闽台休闲农业交流与合作,对发展壮大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生态经济旅游圈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福建位于中国东南部最主要的海内外旅游交通“十字路口”,海峡经济区建设,南邻珠江三角洲,北临长江三角洲,西是华中、西北、西南的主要通道,闽台休闲农业合作不仅具有地理区位的优势,而且具有资源相似、产业对接和经济区政策等诸多优势,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壮大海峡两岸一体化的乡村休闲产业体系潜力巨大。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比福建早约20~30年,已取得巨大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强化闽台休闲农业交流与合作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促进闽台休闲农业产业对接。台湾休闲农业发展虽然已取得巨大成效,但近年来台湾休闲农业发展也面临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和国际化发展的压力,经营效益下降等问题。福建起步晚、水平低,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具备了对接台湾产业转移发展条件,促进两岸合作和产业发展对接,实现互利共赢,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二是,有利于构建海峡经济区一体化乡村休闲产业体系。加强闽台休闲农业合作已经写入《闽台农业合作条例》,它是今后闽台农业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两岸农业合作已由过去单纯投资种、养、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拓展到投资观光休闲农业领域,台资休闲农业企业已表现出强劲的产业发展带动能力。通过加快建设闽台休闲农业合作试验区等办法,可以有力地促进海峡经济区乡村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步伐。三是,有利于打造开发共同产品市场,提升两岸休闲农业产业区域竞争能力。资源相似性、互补性是促进两岸休闲农业产业合作的基础,闽台之间农业自然、地理、气候、民俗、文化等资源相似,海峡经济区建设地理区位独特,合理配置两岸休闲农业技术、人员、资金、土地等资源,打造共同市场、开发大产品、大市场,形成规模优势,提升区域产业竞争能力,对提升两岸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意义特别重大。它对发展壮大海峡经济区实力,繁荣海峡经济区经济,满足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业内人士分析,海南正在开发国际旅游岛,仅旅游免税旅游服务品一项可带动增加收入170多亿元,因此,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生态经济旅游圈其战略意义非凡。

近年来,福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类型模式多样,农林水渔及旅游等多部门联合推动,休闲农业表现覆盖领域广、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明显等特点。同时,台商投资经营成为发展的新亮点,台商投资经营由以往单纯投资种、养、农副产品加工拓展到投资观光休闲农业领域,并表现出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强的特点,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也由单纯的旅游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型转变。尽管我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在发展规划编制、发展规模和质量、行业管理、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发展也落后于北京、广东、上海以及内陆的湖南、四川等省、市,与海峡东岸(台湾)相比差距则更大。闽台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先行先试”,构建海峡两岸一体化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对促进海峡经济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与台湾及发展国家相比,福建休闲农业发展约落后2个发展阶段。目前福建休闲农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缺乏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自发行为严重;二是,行业发展政策引导不力,扶持力度小;三是,企业经营水平不高,重点不突出、项目开发凌乱;项目垒同;缺乏主题和企业形象塑造;四是,产品单一,与二三产业结合不紧、缺乏文化内涵;五是,发展水平层次低,与一般的科技园区、农业观光园没有大的差别;六是,管理不规范,多头管理、权责不明;七,基础设施不完备、不配套。存在食、住、行、玩、乐不配套等严重问题。同时,也存在休闲观光农业的餐饮排污以及住宿、娱乐、餐饮卫生安全等问题。

4 促进闽台休闲农业合作发展的对策思考

4.1 抓住机遇,提高认识,合理规划布局

一是,要在促进全社会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把休闲农业当作一项新兴产业来加速引导发展;二是,要抓住机遇,在用好用足中央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特殊优惠政策的同时,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举措来抓。三是,要合理布局,制定地区及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把促进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融入建设海峡西岸生态经济旅游圈的建设之中,以建设福建生态经济圈和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为基础,引导不同地区发展不同类型的休闲农业,在建设福建现有的3个生态经济圈(闽东南沿海生态经济圈、闽西北生态经济圈和海洋生态经济圈)的基础上,开发形成不同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区、产业带和产业发展类型、模式。四是,重点加速发展都市型、休闲体验型、农庄经济型、园区型和特色产业型的休闲农业。

4.2 强化闽台休闲农业交流与合作,建设闽台休闲观光农业合作试验区

以闽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为基础和依托,选择经济、资源、基础较好的地市、岛屿、林区等,建立3~5个闽台休闲农业合作“先行先试试验区”,建设都市型、生态体验型、农庄经济型、园区型和特色产业型的休闲农业区、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带、休闲农业示范点等。在政策、融资、税收、土地利用等方面给予特别优惠政策,积极促进闽台休闲农业技术、资金、人员交流和合作,努力构建两岸一体化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合作体系与市场开发体系。

4.3 强化扶持,加快休闲农业示范点建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在现有我省有关部门评选出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家乐”、“森林人家”、“水上鱼村(乡)”等试点建设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联合整合资源和部门力量,一是,可以集中建设100个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综合示范点或(企业、基地),有条件的地市区也可以优先发展;二是,推出一批高起点、高档次的休闲农业招商项目,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塑造精品,提升产业发展文化内涵;四是,促进二、三产业综合发展。

4.4 出台行业标准和引导政策,引导扶持行业发展

一是要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列入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二是加快制定出台行业规范管理标准,引导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快制定出台《休闲观光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四是鼓励台资企业参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出台《闽台休闲农业合作试验区的管理办法》;五是对休闲观光农业区内用于农业生产的管理用房、配套设施用房等所需土地指标,予以优先安排,对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提供信贷、金融等支持。

4.5 整合联合部门力量,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规范管理

强化部门联合合作,加强行业规范管理。一是要加强规划、申请和认证工作。内容包括:休闲农企业(农场、示范点)申请设置、设施条件、审(报)批、规则设计、技术培训、辅导管理、监督管理等内容。与企业认证,享受认证待遇;二是要加强行业指导和辅导,重点培训专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是要坚持机制创新,促进工商、外资等多元投入发展。四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可以参照台湾以及北京、湖南、浙江等经验,休闲农业发展协会接受政府部门委托, 在休闲农渔业(农场)发展规划、区划和制(修)定相关规定、政策、制度以及技术培训辅导、发展监评、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4.6 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促进关联产业技术创新

重点加速发展以下农业技术创新:一是保障农产品生产和食物供给功能技术,二是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与食品供给的关键技术,三是发挥生活功能的技术,四是发挥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功能的技术,五是设施农业技术及高新农业应用技术,六是现代营销与管理服务技术,七是休闲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与服务技术。

[1] 郭焕成,任国柱.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1):66-71.

[2] 段兆麟.休闲农业体验的观点[M].台北:台湾伟华书局,2006,(8):25-30.

[3] 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信息空间,2004,(7):23-26.

[4] [美]阿尔文·托夫勒.蔡伸章,译.未来的冲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5] 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台湾休闲农业学会.台湾休闲农业执行调查报告[R].2004.

[6] 陈昭郎,李谋监,段兆麟.台湾休闲农业营销策略之研究[J].台湾农业探索,2007,(4):16-21

[7] 林国华,曾玉荣.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经验探讨[J].台湾农业探索,2007,(4):16-21

[8] 李建华,林国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及对大陆的启示[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1):50-55.

[9] 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2005年度台湾休闲农业整体辅导及推行计划,2006.

猜你喜欢
观光农业闽台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新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包头市九原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冀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