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蕊 杨 亢 张卫华
(广西大学商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4)
世界许多专家一致认为21世纪区域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产业集聚和城市化。许多国家的大城市圈经济在全球城市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以东京和纽约城市经济圈尤为显著。目前,我国具有以沪宁杭、京津唐冀鲁、穗港大城市为代表性的经济圈发展模式。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发展的进程表明,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且产业的空间集聚是城市化形成和发展的动力。2008年,广西的城市化率为24.73%,全国的城市化率为45.68%。可见,广西的城市化水平仍然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广西城市化水平差距更大,原因是没有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如广西只出现了钦州大型临海工业园、靖西锰工业集群、梧州人造宝石企业群、北流陶瓷企业群、浦北编织企业群等具有规模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因此,本文试图运用数据模型说明产业集聚对城市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从而反思广西产业集聚低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找出提高广西城市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于城市化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研究,国外很多学者提出了城市的本质即集聚。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阐述了近代城市化产生的原因是从产业集聚开始引起人口等集聚从而形成城市。韦伯也是较早用城市的集聚特征来定义城市的学者;斯科特主要从产业联系成本角度阐述了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关系;马歇尔的研究指出了产业集聚和城市化发展的关系。国内也有大量学者对此作了许多的规范分析:葛立成(2004)从产业集聚和城市化的空间关联性角度,表明了产业集聚的形式与城市化动态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纪良纲等(2005)从产业集聚的视角全面阐述了城市化问题、城市发展的产业集聚机理和产业集聚瓶颈;苏雪串(2006)则以竞争力为视角深刻探讨了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关联,揭示了提升产业和城市竞争力从而加速城市化的重要途径为产业集群。然而实证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通过运用模型的方法,分析一二三产业集聚程度与广西城市化水平的相关性,论证一二三产业集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城市化水平的测度。城市化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城镇人口比重指标和非农人口比重指标。前者是指某一地区内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出的城市水平偏高。后者是某一地区内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估计的城市化水平偏低。所以本文选取就业结构指标,即某一区域内的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产业集聚水平衡量指标。本文鉴于产业GDP的数据的可用性,采用的指标为区位商系数,计算公式为:LQij=(Lij/Li)/(Lj/L)。其中 LQij为区位商系数;Lij为 i地区 j部门的GDP;Li为 i地区的 GDP;Lj为全国 j部门的 GDP;L 为全国GDP。一般认为LQij大于1说明产业比较集中,属于专业化部门。本文没有对行业进行细分,而是把一二三产业的区位商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分析一二三产业的集中度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
本文主要选取1991—2008年广西的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和总人口数计算广西的城市化水平,选用一二三产业的GDP来计算一二三产业的区位商系数(《中国统计年鉴》(1992—2009)和《广西统计年鉴》(1992—2009))。
现以X1、X2、X3分别表示一二三产业区位商,以Y表示城市化率,用产业集聚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模型Y=C0十C1*X1+C2*X2+C3*X3,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广西城市化率与三个产业区位商,见表1。
由此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其一,从城市化率系数的显着性看,1991年广西城市化率为12.30%,2008年为24.73%,这反映广西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但是,根据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关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理论的城市化理论,广西城市化水平到目前为止一直处于第一个阶段,即城市化率低于30%,城市化进程比较缓慢,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人口分布分散。其二,从区位商系数大小看,第一产业区位商系数的均值为1.689,明显大于1,说明第一产业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专业化和产业集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区位商系数的均值分别为0.758和1.001,第二产业的区位商小于1,第三产业的区位商刚刚超过1,说明二、三产业集中度不高。第一产业区位商的系数普遍大于第二、三产业区位商的系数,说明对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比二、三产业具有更大的拉力,反映了广西还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二、三产业集聚还没有成为现在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
表1
本文Eviews5.1对样本作拟和,得到回归方程为:
以上数据反映:模型的拟合程度高,并通过t检验、F检验。通过white检验发现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存在着一定的异方差现象,为了得到理想的模型,必须寻求适当的方法予以修正。本文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消除异方差现象,并得到回归方程为:
由修正前、后模型的回归结果对比表明,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的值和结果均比普通最小二乘法好。由回归方程可知:城市化水平与一二三产业区位商存在正相关关系,二三产业的弹性系数比第一产业相对较大,说明二三产业与城市水平相关性较强,而第一产业的弹性系数最小,说明第一产业与城市化水平相关性最弱。究其原因,是广西产业集聚不尽合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广西现在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水平低,产业发展矛盾突出,结构升级缓慢,还没有形成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群。因此,加快广西产业集聚的调整与发展,是提高广西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必然要求,对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意义重大。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促进产业集聚、提高城市水平的建议,为广西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第一,从人口方面,促进产业集聚,提高城市化水平人口的转换,即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并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同时也要注重人口在“质”上的集中,即通过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向城市流动,提升城市整体素质,加快城市化发展。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合理集聚,提高城市化水平。其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优势,改造提升现有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支柱产业和新优势产业,推进工业结构加快升级,特别是加快发展有色金属业、汽车业、高新技术产业、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石化工业、钢铁工业和中医药产业。今后广西利用资源优势,注重与国内外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形成规模效益、聚集效应,促进形成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其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未来广西发展服务业,应围绕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加供给,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扩大就业。特别要围绕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有重点地加快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会展经济和房地产业。其三,对第一产业来说,首先应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科教兴农,推广新品种、传播新技术。其次还应发展独具特色的产业,如种植业、畜牧业—农牧产品的加工,用蔗糖深加工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形成垄断的蔗糖业系列产业群。
第三,从政府方面,政府应更新相关政策和制度,重点培育优势的产业集群,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人口、企业向城市集聚,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承载力,积极创造产业集聚的条件。在大力发展工业集聚的同时,积极建设相关服务市场,推进第三产业集聚,从而发挥其对城市化的巨大作用。
第四,从空间地理范围方面,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和钦州是广西经济和人口的主要集中区。南宁、北海、防城港和钦州是广西的南大门和出海大通道上的枢纽城市,直接面对东盟市场。梧州是广西的东大门,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可经广州到达香港和澳门。虽然柳州和桂林不具有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但它们在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重要的集聚点。这7个城市拥有经济产出份额、经济增长速度、区位等优势,因此,今后广西应将它们作为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发展的核心的区位选择,将其他城市作为次要的空间集聚点,增强高度集聚的辐射效应。
[1]葛立成: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地域模式——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4(11).
[2]赵昕: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7(11).
[3]苏雪串:城市化进程中的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
[4]王谷成:产业集聚与广西城市化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