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强
2010年1~6月北京市蔬菜价格延续了2009年年末高位运行的态势,长时间居高不下。目前蔬菜价格水平仍大幅高于往年,特别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大众蔬菜品种上涨过快,对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者、社会边缘化人群的生活造成一定的负担,需要引起重视。
2010年1月1日至6月30日,北京市8家批发市场25种蔬菜日均上市交易量15 174.1 t,分别比2009、2008年同期下降 0.34%、14.72%(图1)。蔬菜的上市量减少导致价格居高不下,其中,大白菜日均上市交易量1 358.9 t,分别比2009、2008年同期下降6.45%、17.57%。马铃薯日均上市交易量1 616.0 t,比2009、2008年同期下降3.53%、4.81%。
2010年1月1日至6月30日,8家批发市场25种蔬菜日平均批发价格为2.46元·kg-1,比2009年同期上涨13.89%(图2)。14种蔬菜价格上涨,3种基本持平,8种下降。其中萝卜、马铃薯、大白菜、小白菜和洋葱价格涨幅较大,分别为93.58%、93.44%、82.14%、46.45%和42.03%。小辣椒、莴笋、甜椒、平菇、芹菜价格降幅较大,分别为18.99%、16.83%、13.06%、12.24%和3.31%。
图1 1~6月北京市8家批发市场25种蔬菜上市交易量走势图
38家农贸市场25种蔬菜日平均销售价格4.90元·kg-1,比2009年同期上涨18.36%。22种蔬菜价格上涨,1种基本持平,2种下降。其中大白菜、萝卜、洋葱、小白菜和蒜薹价格涨幅较大,分别为71.83%、58.65%、49.18%、46.58%和46.45%。小辣椒、甜椒价格降幅分别为8.51%、2.95%。
19家超市25种蔬菜日平均销售价格6.94元·kg-1,比2009年同期上涨16.84%。19种蔬菜价格上涨,4种基本持平,2种下降。其中大白菜、蒜薹、圆茄、萝卜和菠菜价格涨幅较大,分别为70.53%、43.24%、41.32%、40.00%和39.93%。莴笋、小辣椒价格降幅分别为3.50%、3.00%。
受2009年11月初的强寒流影响,蔬菜价格开始上涨,加之倒春寒、长期低温影响,蔬菜价格延期到4月下旬才出现回落,持续了6个月的时间。从历史监测数据看,受季节性和节日效应影响,蔬菜价格一般从12月初开始上涨,至来年的3月末结束,而此次蔬菜价格高位持续的时间比往年长2个月。
从价格水平看,8家批发市场、38家农贸市场、19家超市的25种蔬菜,2010年1月1日平均批发价、零售价为 3.20、5.10、7.06元·kg-1,比 2009年同期分别上涨18.52%、27.50%、30.74%。2月13日(春节)平均批发价、零售价为 3.17、6.22、8.24 元·kg-1,比 2009年同期(农历)上涨13.62%、13.09%、12.26%。5月1日平均批发价、零售价为 2.73、4.90、6.70 元·kg-1,比2009年同期上涨23.53%、26.94%、22.71%。6月30日平均批发价、零售价为 1.37、2.98、4.40 元·kg-1,比2009年同期上涨3.01%、7.97%、4.76%。从蔬菜品种看,大白菜、萝卜、马铃薯、洋葱等大众菜价格涨幅较大,价格偏高的“精细菜”涨幅空间小,部分蔬菜品种小幅下降。
总之,去冬今春蔬菜平均价格水平偏高和持续时间长为近10年罕见。目前蔬菜价格水平仍大幅高于往年水平,特别是老百姓常用品种上涨过快。
图2 1~6月北京市8家批发市场25种蔬菜价格走势图
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的生产和供应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是造成2010年1~6月蔬菜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1.1 强寒流的影响 提前强降温,使蔬菜遭受寒冻损失,是导致菜价居高不下的根源。例如,由于2009年11月初及中旬的两次大面积降雪,部分没来得及采收的大白菜冻在地里。2009年下半年,人工成本上涨迅速,有些产地的人工成本竟高于大白菜本身价值,出现弃收现象,上述情况造成整个冬季的冬储大白菜供应紧张,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当冬储大白菜卖完后,新产大白菜又因气温持续偏低迟迟上不了市,价格创历史同期的最高(图3)。
4.1.2 干旱和大范围雨雪天气的影响 西南部分地区连续干旱、由南向北的大范围雨雪天气,使南方的蔬菜运输和销售受阻,而前段时间海南、广西、湖南等南菜北运重点产地受灾,也使蔬菜生产受到影响。例如,2009年夏秋季北方干旱,内蒙古、甘肃、河北、山东等地马铃薯的产量减少了1/3。10月前后,马铃薯量开始紧缺,造成冬储马铃薯供应量不足,价格不断创下新高。到2010年4月上旬,冬储马铃薯存量已明显不足,云南马铃薯由于当地干旱,个头比较小,产量同样下降,上市的新马铃薯仍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价格居高不下。天气转暖后,新马铃薯上市,库存保鲜马铃薯已进入销售尾声,销售价格比前段时间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不大(图4)。此外,据新发地马铃薯销售大户于某介绍,由于产地种植结构调整,2010年甘肃、内蒙古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将减少,可以推测,2010年马铃薯的全年价格将不会回到去年水平。
图3 1~6月北京市8家批发市场大白菜价格走势图
图4 1~6月北京市8家批发市场马铃薯价格走势图
4.1.3 北方长时间低温天气的影响 往年3~4月是北京蔬菜市场“青黄不接”的阶段,由于2010年的“倒春寒”较为严重,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气温长期不能回暖,使部分蔬菜受冻,推迟了上市期,加重了蔬菜的供应压力。例如,北京在4月中旬前一直处在冷冬期,影响了北方蔬菜生长的速度和质量,致使冷棚、日光温室蔬菜推迟了上市期,如北方的圆茄、豇豆、辣椒、甜椒、蒜薹等品种。当四川的蒜薹卖完后,江苏、山东的蒜薹不能及时上市,而且由于受积雪的覆盖,蒜薹长得细且短,既影响了产量,质量也不好。辣椒、甜椒也是这样,海南的辣椒、甜椒产量减少,而山东的还没有到上市期,使得这些品种的上市量减少,价格攀高。前面提到的几种蔬菜,4月中旬的价格比3月末的还高。
从生产资料方面看,4月份,氯化钾(含氧化钾50%~60%,国产)平均价格为4.00元·kg-1,比2009年同期上涨9.59%;高压聚乙烯地膜〔厚(0.014±0.002)mm〕平均价格为13.47元·kg-1,比 2009 年同期上涨5.98%;敌敌畏(80%乳剂)平均价格为21.57元·kg-1,比2009年同期上涨0.98%。4月27日,笔者在京郊顺义北务镇了解到,棚膜14.5元·kg-1,比2009、2008年同期上涨5.84%、20.83%;国产种子价格上涨不大,进口种子上涨明显,荷兰进口的番茄种子30元·g-1,比2009年同期上涨25%。从人工费用方面看,受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政策影响,新发地雇工的人工费为每天150元,比2009年同期上涨50%;京郊种菜的人工费每天6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0%。蔬菜产销成本增加对高菜价形成一定的支撑。从能源方面看,目前北京市93号汽油、0号柴油零售价为6.92、6.88元·L-1,比2009年同期上涨24.46%、26.93%。新发地监测的数据显示,载重22~24 t卡车,从海南到北京,4月14日以前的运费是650元·t-1,成品油调价后上涨到700元·t-1,每千克上涨了0.05元。
以新发地为例,蔬菜从田间运到批发市场,至少要倒2~3次才能出现在消费终端,中间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加码,多个环节的利润也都算在蔬菜价格中(表 1)。
此外,2008年下半年蔬菜供应量较大,价格较低,也影响了菜农的生产判断。由此可见,2010年1~6月蔬菜价格上涨,是异常天气致使蔬菜出现区域性、结构性和季节性供不应求,以及生产、运输成本增加、流通环节过多造成的。
表1 北京市部分蔬菜各流通环节的差价占终端交易价格比例情况 (2010年7月6日)
北务镇仓上村某种菜大户介绍,2010年1~6月蔬菜价格上涨明显,由于天气异常,蔬菜总体产量减少,虽然有一些增收,但增收不大。从长远看,菜价上涨有利于菜农增收,从而稳定蔬菜种植面积,有利于保障市场供应。
在与芹菜、马铃薯、大白菜、茄子专营户座谈时,他们坦言,贩菜有赔有赚,还是赚的时候多,运销7~8次蔬菜的收入能够抵菜农一季的收成。从对北京市蔬菜零售环节的调查情况看,菜贩也能够把生活成本、经营成本和适当的利润转移到销售终端。
图5 北京市低收入家庭支出状况
宣武区发改委对低收入家庭消费情况监测数据显示,蔬菜支出分别占家庭总支出、副食品支出的20.68%、40.91%(图5)。由于蔬菜价格上涨,致使蔬菜支出比2009年同期上涨10.34%,月支出高出约45元。蔬菜价格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稳定蔬菜价格就是保民生。大白菜、马铃薯、萝卜、洋葱等是老百姓菜篮子的当家菜,蔬菜价格上涨过快,已经超出许多普通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者、社会边缘化人员的承受能力,笔者建议采取发放“临时菜价补贴”等措施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6.1.1 稳定生产,增加蔬菜供应量 当前,最重要的是稳定老百姓常用品种以及淡季蔬菜生产的种植面积,保障蔬菜总量和结构平衡。对于重要的农产品,要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以保证充足的货源和市场供应。发展这些农产品,更适合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规模效应。
6.1.2 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商品流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的地位和作用凸现。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建设世界城市,必须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商流和物流。北京市已建立数量可观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但质量较差、功能较弱、布局不甚合理。针对这种情况,要健全市场体系,提高质量、强化功能、合理布局。要创新流通方式,培养新型市场主体,普及推行城乡一体的配送、连锁现代化业态形式。
6.1.3 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价格管理机制 市场监管是市场正常运行的保证,政府相关部门要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交易环境。对一些违背法律、扰乱市场、发布虚假涨价信息的行为,必须严格查处和打击。针对蔬菜价格变动的情况,加强对蔬菜生产成本情况的跟踪分析,必要时研究有关稳定生产的政策措施,避免蔬菜市场出现大的波动,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总之,价格监测部门既要做好蔬菜副食品价格日监测,也要掌握蔬菜生产、供应情况,做好市场运行分析和预警。在此基础上正确引导批发市场、超市等企业,加大蔬菜等生活必需品货源组织力度,有序增加市场投放量。借鉴国外经验,减少流通环节。他们的蔬菜从田间地头就可以直接进入超市,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引导和支持蔬菜产销区之间建立多形式、深层次、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蔬菜总量、品种、结构和区域供求平衡,切实维护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
密切跟踪天气变化,积极采取措施降低灾害性天气对菜价的影响。极端灾害性天气出现后,要重点监测灾害对蔬菜生产、价格的影响程度,道路运输状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维护市场稳定。比如,目前的高温暴雨天气,对蔬菜的生长和价格影响评估就是当前监测的关注点。蔬菜销售淡季,应侧重于对销售渠道和各流通环节加价情况的监测,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平抑市场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制定周密的灾害天气预警和应急机制,尤其做好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必要储备和跨地区调剂预案,缩小供求矛盾,防止蔬菜价格大幅波动。
从总体上看,只要应对措施得当,菜价就能保持平稳合理的水平。
由于2009年及2010年前4个月菜价较高,根据蛛网效应,2010年蔬菜种植面积将会有所增加。从市场供应方面看,2010年1月1日至4月26日,本市8家批发市场25种蔬菜日均上市交易量15 286.9 t,比2009年同期下降0.40%。4月27日至6月30日为14 972.8 t,比2009年同期增加1.63%。市场供应增加,蔬菜价格进入下行通道,环比下降明显,同比差值将逐步减小。其中,叶菜类蔬菜降幅较大。
从近4年的监测数据看,6月份,本市蔬菜供应最充足(多为周边露地菜),蔬菜价格最低,流通成本不高,各环节的流转加价相对较低,经营者利润最少,百姓餐桌菜价最实惠。从蔬菜生长特性看,5月底,由于南方强降雨影响蔬菜生长,对北方蔬菜的需求增加。北京是主要的备货集结地,北菜南销使得北京对本市的蔬菜供应量将有所减少,蔬菜价格下降有限。
在上述情况相互作用下,进入7月份,受闷热天气影响,叶菜类蔬菜价格变化将最为明显,本市蔬菜价格进入上行轨道,特别是8月份,是本市蔬菜生产淡季,蔬菜价格波动较大,需要关注河北张家口、承德地区蔬菜变化情况,每当北京地区进入“桑拿天”时,那里气候凉爽,非常适合叶菜类、茄果类蔬菜的生长,是北京夏季的菜园子。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是本市及周边地区露地蔬菜生产的旺季,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回落明显。11月初,受季节性、节日效应影响,蔬菜价格将进入上行轨道。此外,“南菜北运”将开始,由于今年年初海南小辣椒、甜椒等蔬菜滞销,海南政府采用减免运费、增加补贴方式促销,这将会对蔬菜种植面积产生影响,市场供应量将会减少,致使运到北京的蔬菜价格将会有所上涨,受其挤出作用影响,蔬菜价格水平的环比、同比上涨明显,需要密切关注。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从蔬菜的生产、流通成本增加和销售环节过多方面看,本市后期蔬菜价格仍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加强蔬菜运行监测,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防止蔬菜价格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