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0-08-09 09:57福建师大附中350007檀鲁镔
地理教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荒漠化概念区域

福建师大附中(350007) 檀鲁镔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始终被列为教学目标,可见地理思维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有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笔者以必修三之“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块中的部分案例为例来初浅的探讨一下,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一、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解读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所谓地理思维,就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考察地理事物或现象,把握地理事象的本质,揭示地理事象的内部联系,达到对地理事象的规律性的认识。地理思维能力包括:立体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地理教材中不同属性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和地理推理等材料的阐述,要运用地理逻辑思维,地理逻辑思维的基本过程和形式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二、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块内容分析

地理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地理推理反映地理现象的本质属性,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地理现象规律性认识的思维,学生在学习中理解、掌握、运用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和地理推理的过程中,其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必修三》中“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块是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组织教材,“探究地理过程、提炼核心概念、构建概念图”是教材编写者的用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本着“进得去,跳得出”的教学思路,把应掌握的内容以适当的形式体现出来,以力求“见事见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有四章内容: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包括五个大问题:①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②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③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④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⑤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在这五大问题中涉及地理概念的内容有: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湿地、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全球环境效应、能源资源、流域、水系、梯级开发;涉及地理判断的内容有:荒漠化成因分析、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判读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分析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判读、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涉及地理推理过程的内容有:荒漠化形成过程、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停止开发“北大荒”原因、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推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调整对策、西气东输原因分析、产业转移原因分析。因此在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块内容时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地理逻辑思维的基本过程由“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共同构成。在教学中,应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我们除了引导学生去整理、归纳、概括、总结知识点外,还应注意让学生学会思索。例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及时追问“我是怎样想的”“我为什么这样想”“我还想到了什么”“我遇到的困难在哪儿”“我从中悟出了什么”等,经过反复诱导,学生对学习思维过程进行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调整和矫正,逐步学会排除各种干扰和暗示,控制信息量,提高思维活动的效果和速度。下面以“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块内容的学习为例,重点探讨一下地理逻辑思维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这两个过程的能力培养。

1.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地理逻辑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把复杂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在头脑里分解成地理事象的个别要素、个别属性或个别特点;综合是把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个别要素、个别属性或个别特点在头脑里结合为整体。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地区间的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的形成,均是各种自然、人文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级别地理综合体(区域内综合体)内部的状况及特征,必须对地理综合体各方面进行剖析,认清各部门的特征,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才能对该地区地理特征或区域综合体获得正确、完整的认识。因此,分析和综合法是地理研究中运用相当广泛的一种方法。思考地理问题,有时把分析提到首位,有时把综合提到重要地位。

例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一节中“雨林生态的脆弱性”这一框题的学习时,应该把分析提到重要地位。“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复杂地理事象,这时运用分析,在头脑里把它分解成一个一个单一要素将更有利于我们对它的理解。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水分、植被等条件的影响,使这一生态系统又比较脆弱,一旦破坏,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其生态脆弱性的形成如下图:

再如:“荒漠化的防治”一节中“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这一框题的学习就应该把综合提到首位。引起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许多: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原因。把这些一个一个的单一要素在头脑里结合为整体去考虑,进行综合的思考,其实人为因素只是两个方面:“人口数量”及“人口素质”。其一来自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其二来自人口素质——生态意识淡薄,从事了些不合理的活动。这两点共同导致荒漠化的形成。

任何地理概念和区域地理特征的教学都要经过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地理教学过程中,都是要对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作出示范,学生在领会地理知识的同时,经历着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培养着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2.抽象概括

抽象概括是形成概念的基本方法,也是形成地理概念的基本逻辑手段。形成地理概念,就要把地理对象的非本质属性加以舍弃,只保留这类地理对象的本质属性,这种思维过程叫抽象;把抽象得来的地理对象的本质属性在头脑里联结的过程叫做概括。地理概念是对地理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抽象概括,并用定义的形式表述的。中学阶段学习地理概念的表述不可能十分完整严密,但是也不能因此而违背科学性,造成今后深入理解这一概念时的矛盾。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引例上, 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事实出发,尽可能的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得到的不光是概念本身,还可以学到形成概念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体会到逻辑思维并不是想像中的不可捉摸、遥不可及, 而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我们身边处处都有逻辑思维。

例如:“荒漠化”这个概念的教学,可以先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图片:“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南缘的萨赫勒地区——大片农田和牧场沦为不毛之地”、 “西亚诸国和中亚地区频繁的沙尘暴”、 “中国西北部分土地转变为沙漠的景观”、“中国南方红壤退化的景观”、“中国云贵高原为碳酸岩分布,由于不断地开荒种地,破坏了原有植物,需要千万年才能形成的贫瘠土层经风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种任何植物的石漠化的景观”、“中国西北一些灌溉农业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土壤出现盐渍化的景观”等,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看看这些景观有什么相同之处?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进行一系列的相同点比较后进行概括,这些景观共同点“土地作物生产减少,土地生产潜力退化,土地资源的丧失,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及演化为不利于发展生产的地貌类型。”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不论是“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碱化”还是“红漠化”,主要是指非荒漠地区,由于天然作用或者人为作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原来的耕地或草场,逐渐演化为荒漠的过程。荒漠化其本质是“一种土地退化”, 这样学生不仅比较确切地掌握了“荒漠化”的概念,而且从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了如何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

猜你喜欢
荒漠化概念区域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分割区域
幾樣概念店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