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地理”网站中“国家探索”活动案例评介

2010-08-09 09:57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200062牟彦瑾
地理教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学习者社区活动

华东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200062) 牟彦瑾

一、关于“国家地理”之网站“探索活动”

“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是美国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地理教育网站,其教育栏目(Educators)的“国家探索”(National Geography Expedition)中针对美国国家地理学科的18个课程标准(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分别设计的活动,课程标准其中十八项标准又分为六个知识领域,针对这些知识领域,美国地理教育专业人士以不同的地理视角,融合各种实践技巧,设计了45个不同的探索活动,即我们所说的“国家探索”系列活动(以下简称探索活动)。探索活动从建立至今,一直在不断地完善更新之中,直至2009年,仍然有新的活动等内容公布出来。探索活动部分主要是为学生设计,用于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的的自主学习,其内容文字简单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并针对课程标准的相应知识点设计,融知识理解吸收于趣味盎然的活动探索之中,使学生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并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达到完全理解。

探索活动部分明确指导学生每一步需要做的事情、学习的相关知识等。可以说,探索活动的案例是帮助学生架构了一个取得知识的渠道,关于这个渠道该注意什么,都在活动描述中有所涉及,学习者需要做的就是,按照这个渠道所指引的,一步一步走下去,看看自己会发现哪些宝藏。事实上,这个渠道本身就到处都潜藏着宝藏,至于不同的学习者,会从哪里开始挖掘,以什么方式挖掘,又怎样把宝藏运出去占为己有,这些充满个性意义的环节却并不是活动案例设计好的,而是需要每位学习者自己做主、自由发挥的。这便是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探索活动不仅让美国本土使用的学生受益,亦使得教育界同仁们频频侧目。

二、探索活动案例

活动案例内容摘录:了解移民的故事——采访篇

假设你是当地报纸的记者,对一个移民进入你们社区的人进行采访。首先获取一些背景资料:(1)浏览地理行动和地理项目这两个版块的内容,了解更多关于人类的迁移的知识。(2)通过阅读人类的移民指南更多的了解人类的迁移。(3)阅读针对你所在年级的采访指南,学习如何进行采访,如何分享故事。

(一)采访前的准备

1.准备实例

① 采访两个在同一事件上持不同观点的人。

② 请一位朋友对你进行采访,体验被采访的感觉。

③ 尝试省略某一步骤而进行采访。如果你没有事先计划或者列出你的问题,采访将该如何进展?避免在采访时不做评论与交流只是简单的提问。

④ 准备一次“自传式”的采访。

⑤ 采访你所在社区的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把他们的故事拆分成章节。每一个章节都从不同年龄的三个人的不同视角出发描述发生在同一地点的故事。

⑥ 尝试对熟悉同一事件的一组人同时进行采访,几个人同时分享他们的故事,在流畅度上和一对一的采访有什么区别吗?

⑦ 国家地理中的“地域性迁移:人类大迁移”中有一张图——“迁移者”,如果你采访的一个人,他的家庭迁移路线与此图中的路线一致,你会问他什么问题?

2.准备中的反思(举例)

① 不同人对同一事件的记忆相同吗?他们对这些事件有共同的观点吗?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② 他问你的哪些问题使你想和采访者分享更多的细节?有没有什么问题让你觉得略有尴尬?

③ 自己同时作为采访者和被访者,依次进行采访的5个步骤。这对你在准备的采访会提供什么样的见解?

④ 尝试在采访前把你的问题清单发给受访者。与另外一个人你没有事先发送清单的人对比。哪个采访会使你得到更多的细节?

⑤ 有没有人在回答时涉及到一些“文物”或者纪念品(例如照片、简报、物品等)?这对你对故事的理解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二)实践

步 骤细节提示(举例)步骤一 计划:针对移民的故事,寻找这样一个人。1.他出生在一个和你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差异巨大的地方。2.他曾在出生地住过比较长的时间,记忆尚存,仍能谈论那里的情况。3.他很有思想,能够和你详谈他来到社区并安家在此的情况。4.他与你们社区中后来移居进来的人联系较多,能够告诉你这里的社区文化以及移入的居民们的社区文化相融合过程。步骤二 问题:下面是一些可以作为开场的问题。1.你出生在哪里?什么时候出生?对出生地还有什么印象?2.你什么时候离开出生地的?为什么离开?怎么样离开的?3.为什么来到了现在这个社区? 你在这里安家时的情景还记得哪些?最惬意的时光是什么时候?最糟糕的呢?最有趣的呢?4.从那以后你对社区的移入居民如何看待?关于定居在你们社区的其他人的趣事,你知道哪些?5.你多久回一趟自己的出生地?你的子孙们如何看待你的移民之旅?如何看待你的家乡?步骤三 听:采访中一定要认真的听。 1.确保你的提问不使受访者觉得尴尬。2.利用各种机会让自己的提问更深一步。步骤四 记录 不要忘记使用录音笔,或者,记录的尽量清楚。步骤五 讲故事 想想你会如何分享从你的采访中收集来的资料。几点建议:写成新闻稿、诗、或其他形式(随笔、短篇小说等)。

(三)采访后的建议

年龄较小的采访者:提交一份“漫画故事”给报纸。画出你在采访中所知道的。确保你的漫画画出了你的受访者记忆中的事件,你的漫画也可以表达受访者的个人感受,比如幸福、悲伤,或者孤独。如果在你的采访中还有诸如照片之类的实物,把他们加入到你的漫画中制成一副拼贴画。在你的漫画或是拼贴画中,写下描述性的解释(人名、地点和情感色彩等)。

年龄较大的采访者: 给当地的报纸写一篇文章,描述受访者们的经历和感受。使用交互式的媒体制作软件来创作你的文章。你可能还很乐意将受访者们的经历编成小说。使用你的采访记录,将受访者来到你们社区后的故事以第一人称的书信形式表示出来。确保你的文章主人公明显具备受访者的个人特征。

(四)请父母支持(家庭档案)

通过回顾自己的家族史帮助你的孩子学习更多关于社区的文化和历史的知识。比如说,帮助你的孩子安排采访曾经移入或移出你们社区的家庭中的任意成员。调查一下移居的原因。他什么时候移居的?为什么他们会移入或者移出你们社区?他是一个人移居的吗?还是和整个家庭一起?亦或是和一群人一起?那是什么样的情景?他们有什么美好或是不堪的记忆?

务必和您的孩子一起发掘当地的资源。地方博物馆会提供您的城市或乡镇的相关资料。研究一下博物馆可能提供的文件、照片、地图、日记和其他主要资料。然后想一想,这些文物告诉了你什么样的故事?那些不同的移居群体进进出出,他们如何改变和影响着你们的社区文化和故事?

三、活动案例优势对于我国地理教学的启示

(一)将地理知识建构的过程扩展到实践中

以维果茨基的观点来看,儿童建构知识和理解是在社会中想和做的结果,发展依靠生理因素(如脑的生长和成熟)和社会文化因素(如家庭、学校和其他环境)。因此,学习发展是儿童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与同龄人玩耍、与同学交流、与父母或教师谈话等这些活动把收集到的信息内化而形成理解,并在与教师和其他成年人的社会交往中渐渐变得独立和自主。以此观点来看,年龄较小的孩子,在课堂中习得知识的速率远不如在实践中发展知识。因此,更多的将地理教育拓展到实践中,鼓励孩子们在与环境的交流中获得知识,是我们的教育可以采取的试验。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注重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他们在生活中的能力积累,这些侧重点,使得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树立了自己动手搜集资料进行社会活动的意识。采访、问卷、制作模型、小组合作,这些基本形式的实践是学习者们从较低年级就开始接触的方式。美国教育中的实践性并不只是靠教育者和学校的努力来完成的,学科教材中对于学生探索实践的支持体现在了教材的编排、教材内容形式的选择、多维度的引导等诸多方面。美国有不止一个像“国家探索”这样的地理活动网站,这些网站无一不是在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正因为如此,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场所并不仅限于课堂,而是更多的扩展至课外,这相对于国内的课堂知识建构体系,可以说是具有显著的优点。

如果我们能够较好的利用地理知识的共性,引入一些探索活动的设计,指导学生在课下完成,或者发现一些更适合本土学生特征的活动类型,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地开展地理实践,那么地理知识的建构过程就会自然地由书本结论性的转换为实践过程性的。

(二)给学生创造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条件

学习共同体指(learning community)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家长、辅导者等)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它与传统教学班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直接从探索活动本身来看,似乎没什么与学习共同体相关的体现,但是我们细细品味,发现活动设计中有朋友的协同准备,甚至在有的活动设计中,还有互不认识的人通过网站的协同合作,同时也有教师、家长、社会各界相关人士作为助学者的身份进入设计(基本每个活动背后都有“家庭档案”)。这些看似巧合的设计,其实精心构织了一个学习共同体的框架,参与探索活动的学习者不论年级,都可以一起进入这张大网,通过网络、面对面等各种方式交流、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并为了知识的成长而共同发展。

学习论观点认为,简单的合作学习,如小组讨论、分组学习等并不一定能够构成学习共同体,因为这种形式上的合作并不一定会有本质的沟通、交流、分享及为了同一目标而产生的合作。因此,构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我们的教学完全可以但却尚未突破的一项。给学生协作的机会,建立好的活动作为平台,培养他们对于某事物的持续性兴趣,不过分约束,同时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这些策略及举措都可以促进良好的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三)争取在教育中得到学习者家庭甚至社区的支持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笔者举出的一个活动案例,我们亦可以看出,在“国家探索”活动的设计中,家庭及社区等相关成员的配合也是为活动增色不少的部分。这些活动,在美国设计并实施已久,社会认可度颇高。但是如果我们简单照搬,拿到国内来实施,恐怕还是有一定困难。因此,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逐步取得学习者家长甚至社区支持,应该是我们需要长期努力地一个方向。

国内家长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较多,对于活动的支持则相对较少,而社区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则是更少。因此,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逐步获得家长的支持,让孩子从地理教育实践活动中更多的受益,从而争取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将是我们的长期工作。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引导张弛有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社会的自由化决定了其课程设置不会有过多情感目标的控制因素夹杂其中。尽管如此,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是教育职责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因此,如何张弛有度的完成对受教育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也便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艺术。

探索活动的设计中,不乏关于自然与社会的情感态度引导,但是却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融引导于实践中,让学习者在学习中慢慢体会、自然习得。例如在采访前的准备活动中有这样的引导语,“采访两个在同一事件上持不同观点的人。不同人对同一事件的记忆相同吗?他们对这些事件有共同的观点吗?这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的活动设置,没有简单空洞的社会观说教,但是却要求学习者自己思考“为什么?”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些有差别的现象,而活动设计者引导学习者对其进行思考,顺着这个思路,结合日常生活中这些不同人的不同生活态度观、价值观,以及他们过去的不同经历,理解持不同态度的人,同时反思对于错的标准。这样的思考过程,就是学习者建立客观公正的社会价值观念的过程。

猜你喜欢
学习者社区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社区大作战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3D打印社区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