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环境问题 构建高效导学课堂

2010-08-09 09:57南京市六合瓜埠高级中学211511王世文
地理教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人类措施资源

南京市六合瓜埠高级中学(211511) 王世文

一、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①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等。②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由于人类过度利用自然资源,造成森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和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环境问题。

二、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串并、整合

1.教材对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几种表述

利用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图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人类作用于环境时,环境也会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角度,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过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特别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过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会出现各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其次,资源不合理利用,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值是需要时间的,一旦超过极限,要想恢复是困难的。加之,生态意识的淡薄,受技术、能力限制,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资源枯竭、浪费。第三,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就是以这个思路展开的。

从人地关系发展思想的历史演变角度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先后走上工业化道路,科学和技术的突飞猛进,不断壮大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惊人的速度提高。在这个阶段,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成为公害,全球范围大气温室效应和臭氧层被破坏等则危及人类生存。

2.对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各种表述的串并、整合

从上述中不难发现,尽管说法不同,实际上是一脉相承。人类为了攫取更多的物质财富,在发展中没有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造成资源获取超过环境的供给,污染物的排放超过环境的自净,具体表现为,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任意排放污染物等。得出结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人口压力、资源利用不合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直接原因:乱砍滥伐、滥捕滥杀、毁林开荒、过度放牧、任意排放污染物等。

三、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归纳

1.教材中呈现的措施

关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课本从宏观层面有两种提法:①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通过发展加以解决。②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以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在工业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一。循环经济是新世纪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关于具体环境问题解决措施各不相同,例如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措施主要有: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等。

2. 用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概括总结

以上说法虽然角度不同,方法各异,但核心都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在发展过程中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人的管理调控是核心、根本。既然这样,我们可以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来建构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措施结构图表。

四、环境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在《必修三》导学中的演绎

1.《必修三》教材结构分析

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第二部分可持续发展中信息、资料、数据获取、采集、处理的技术手段。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展示具体环境问题,例如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分析原因,寻找、制定治理对策。第三、四、五单元分别从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区域经济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措施以及带来的积极意义。总之,《必修三》都是围绕解决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展开的,可以说《必修三》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化,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案例。

2.结论演绎的具体化

以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防治及实现牧区可持续发展为例,引导学生从上述分析方法自己总结出原因和措施。

西北地区荒漠化根本原因:人口增长、人口压力大(自然增长、移民、屯垦戍边),资源利用不合理,牺牲环境换取发展造成环境危机;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当等。

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引导学生利用措施结构图,从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四个方面分析得出结论。①发展经济:依靠科技提高农畜产品产量和品质解决生存问题;在前面基础上腾出土地发展多种经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发展草原生态、民俗风情旅游等。②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推广矿物能源,解决生活能源不足而破坏植被的矛盾;改善交通,加强与外界联系促进地区发展;发展科教事业;发展节水技术、新型耕作方法合理利用水资源等。③环境建设: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④人口管理控制: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依法加强草原的管理。

从上面可以看出,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复杂,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样的思路也适合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其他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例如,山西能源基地建设,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措施:①发展经济:继续发展煤炭工业,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外运能力、加快煤炭的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煤炭综合利用能力,构建以煤炭为中心的三条产业链;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②发展社会事业:修建引水工程,解决水资源紧张状况;完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能源输出能力。③环境建设: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 “三废”治理。

五、让人本教育思想在导学课堂中闪光

在导学课堂中用人主义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工作。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的主要思想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前提是承认人的价值;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目的观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学习如何学习”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的教育内容观是“有价值的知识”。教学中首先组建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研究。承认个体差异,多让层次相对低的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和喜悦,让其他小组同学对成果点评、修正、完善。其次,在整个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当小组间意见不一或遇到困难时由老师提供帮助、指导。把学习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舞台的主角。第三,所有结论都由学生自己生成,而不是老师教什么,学生接受什么,也不是书上有什么学生记什么。《必修三》有那么多内容,学生也不可能记住,一旦掌握思路和方法,自己就能得出结论,不需要死记硬背。

猜你喜欢
人类措施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资源回收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