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芽魔芋弥勒种(Amorphophallus muelleri)的生物学特性及发展前景

2010-08-09 08:42:24张东华汪庆平
长江蔬菜 2010年22期
关键词:繁殖系数珠芽精粉

张东华,汪庆平

(1.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31;2.云南省农科院质标所)

我国魔芋品种多,种植面积大,全球160余个魔芋种中,我国有20多个[1],目前国内90%种植的均是花魔芋。魔芋在我国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湖南、陕西等各省广泛栽培,已成为这些省份的特色农产品。虽然我国魔芋年产量达到1.0万~1.5万t,巨全球之首,但从产业发展的规模来讲,仍难以称其为一个产业,这主要是由于魔芋的产量低造成。而制约魔芋产量的根本因素在于其生长周期长、繁殖系数低以及规模化种植病害严重。2009年以来,魔芋市场行情十分火爆,特级魔芋精粉价格超过5万元/t,但却无货可供,原因一是受2008年国内南方魔芋产区低温冻害的影响,魔芋产量降低;二是往年通常有4 000~5 000 t/a的缅甸魔芋干片经云南瑞丽进入我国低端魔芋原料市场,补充国内魔芋豆腐生产之用。而据海关统计,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第一季度,从缅甸进口的魔芋干片总量不到前一年的40%。经了解,缅甸原料骤减的原因有:①长期采挖野生魔芋资源,导致上缅甸及中缅甸魔芋资源基本枯竭,只能依赖下缅甸提供货源;②近2 a来,日本客商从缅甸仰光大量购买魔芋干片,零关税输入日本,从而分流了原本要出口到云南瑞丽的魔芋总量。这意味着我国从缅甸进口低价魔芋原料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因此要解决魔芋资源短缺的问题,必须选择优良品种,经多年研究发现,在海拔较低的区域,规模化种植珠芽魔芋弥勒种(Amorphophallus muelleri)可突破现有制约魔芋种植业发展的几大难题,实现魔芋产业能跨越式发展,达到后来居上的目的。

珠芽类魔芋包括攸乐魔芋(Amorphophallus yuloensis)、红魔芋 (含 Amorphophallus bulbifer及Amorphophallus erubescens2种)[2]及弥勒魔芋(Amorphophallus muelleri)4 个种,是一类叶面上生长有珠芽小球茎的特殊魔芋种[3~4]。通过作者多年来对珠芽魔芋的观察、研究和种植以及不同种植区域的反馈信息来看,虽然珠芽类魔芋精粉粘度低,色泽不好,但其抗病性显著强于白魔芋及花魔芋,并且生长速度快、繁殖系数高,适宜夏季高温高湿环境,这些特点导致珠芽魔芋受到农业种植部门的赞赏,却不受魔芋加工企业和魔芋粉用户的欢迎。为了充分利用珠芽类魔芋的优点,作者以魔芋组织中有效成分葡甘聚糖为质量判断依据,从国内栽培的珠芽类魔芋植株中反复筛选、分离,得到单一的珠芽魔芋优势栽培种即A.muelleri种,在此将其称为珠芽魔芋弥勒种(A.muelleri的音译)[5]。以下具体介绍该种的生物学优势及应用前景。

1 珠芽类魔芋的特点

1.1 繁殖系数高

花魔芋(A.konjac) 或白魔芋(A.albus)繁殖系数不超过1位数[4,6],而珠芽魔芋则能以开花结籽的方式突破魔芋繁殖系数低的瓶颈。在能生长珠芽小球茎的 3个种中,A.bulbifer, A.muelleri可在开花后未经授粉,以无性繁殖方式生长得到成熟种子,规避了传统栽培品种有性繁殖能力极弱的障碍。Hetterscheid 等[2]认为,A.bulbifer及 A.muelleri种为三倍体,与其他二倍体魔芋品种染色体数为26或28对不同,这两个品种基因染色体数目为39对,该特性奠定了珠芽魔芋可由无性开花获得种子,而若能对珠芽魔芋进行人工诱导开花,则可实现低成本、规模化育种[6],从而有效解决魔芋繁殖系数低的难题。几年的种植结果表明,珠芽魔芋的年均繁殖系数约330倍,种子发芽率高达98%。

1.2 气生球茎膨大系数高

珠芽类魔芋的气生球茎即“珠芽”小球茎[7,8],是一种在植株茎秆上分叉生长的浅棕色球茎,它是珠芽类魔芋繁殖的主要途径,质量小的3~5 g,大的超过100 g。珠芽数量视植株大小而异,最多可达50余个,若采用珠芽作为种芋,其膨大倍数可达100倍,远高于花魔芋膨大倍数。

1.3 种子多苗接力生长特性可缩短种植周期

采用种子作为繁殖材料,具有多苗接力生长的突出特点。作者在国内温带区域获得了4苗接力生长的魔芋材料,其生长周期长达270 d,在热带种植区域,因无冬季休眠的限制,作者观察到5苗接力生长,生长期长达 14个月(420 d)的完整生长过程,一粒种子从下种时的0.22 g,到5苗生长结束收获时球茎可超过1 000 g,膨大倍数超过5 000倍。由此意识到珠芽魔芋存在巨大的增产潜力。

1.4 抗性强,适宜种植区域广

珠芽类魔芋源于热带雨林,适宜夏季高温高湿环境。经各地栽培试验证实,珠芽魔芋几个种对软腐病、白绢病的抗性显著强于白魔芋和花魔芋。在国内,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夏季最高气温在30~35℃的区域皆可种植,但最适宜栽培区域为热带、亚热带,降水相对丰富的地区。

2 珠芽类魔芋种间比较

2.1 植株外观比较

①红魔芋块茎表皮多为灰黑色,表皮粗糙,根须粉红色,组织内部肉质为粉红色,但因其生长环境的不同,鲜芋内部组织颜色会有一定差异。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组织中有较小颗粒状的红色单宁细胞,可推断其块茎中多酚含量较高。

②弥勒魔芋球茎的根须为白色肉质根,块茎扁球形或接近球形,成熟度高的球茎直径与高度比约为5∶3,二者比值越接近,表明球茎成熟度越好。球茎顶部中央凹陷,刚出土时表皮颜色为淡黄色略带褐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逐渐变为浅红褐色或褐色,组织内部颜色为淡黄色。球茎上半部具有粗大的营养根须脱落后留下的突起状根瘤特征,这也是弥勒魔芋根系尤为发达的一个实证。弥勒魔芋根瘤点比红魔芋多,表皮其余部分比较细腻。弥勒魔芋株高可达约 2.0 m,多为 1.0~1.2 m,叶柄光滑,其上布满绿色间不规则浅灰色斑点。

③与红魔芋(A.bulbifer种)不同,A.erubescens种及弥勒魔芋花柄分别为灰绿色带灰白斑点及青绿带明显灰白斑带,而A.bulbifer种花柄则几乎为纯墨绿色。A.muelleri种花色彩艳丽,更具观赏价值,花期 4~6个月,佛焰花序,高 20~60 cm,长形漏斗状,外围绿紫外带大点灰白斑带,内侧淡紫红色或紫绿色带灰黄色斑点,内侧下部紫色明显深于上部。外围色斑延长至整个叶柄,肉穗花序长于佛焰苞,雌花序淡黄色,子房淡紫红色,呈球形,柱头有柄呈黄色;雄花序淡黄色,雄蕊顶端截平,呈黄色,附属器官卵圆形乳白状。

2.2 适应性比较

近5 a来,国内不少省区积极引种试种 “红魔芋”,发现其抗性强,生长旺盛、膨大率高,适于在高温、高湿环境生长。而弥勒魔芋与红魔芋具有相似的生长环境,因此一般适合“红魔芋”生长的区域亦适合弥勒魔芋的生长。国内部分魔芋同行认为红魔芋组织中色素过重,魔芋多糖粘度过低,产品应用价值较低,不具备优良品种的特性,不宜规模推广。

表1 珠芽类魔芋3个种主要理化指标比较

2.3 品质比较

通过对珠芽类魔芋中A.erubescens、A.bulbifer及A.muelleri3个种的部分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muelleri种精粉粘度远高于农业部标准规定的 22 000(mPa·s)(表 1),且葡甘聚糖也较高。此外在长时间常温储存条件下,A.muelleri种的粘度变化不大,说明该种魔芋精粉的产品货架期长。另外,A.muelleri种水溶液的透明度亦明显好于花魔芋精粉,与白魔芋精粉类似。

2.4 耐储存性比较

传统栽培魔芋用种量约占当年收获总量的1/3。若采用珠芽弥勒种气生球茎,所需种芋质量不足地下球茎质量的 1/10,每 667 m2为 25~30 kg;而若以种子种植,每 667 m2则只需 1.0~1.5 kg,仅为传统用种量的1/300~1/400。因种子、珠芽球茎体积小、质量轻,耐储存易运输,适宜大规模种植推广。

总之,弥勒魔芋繁殖系数高、球茎膨大系数高、抗性强、适宜栽培面积广、以及精粉粘度和葡甘聚糖含量高等优点决定其为理想的栽培种。并且,经最近3 a的种植试验发现,与弥勒魔芋的原生地——南太平洋岛相比,云南的环境条件相对温和,若在此种植弥勒魔芋,收获的球茎饱满,葡甘聚糖颗粒大,粘度高。

3 建议

最近几年国家对魔芋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大,但主要精力仍集中在白魔芋和花魔芋,对野生魔芋新品种了解还不够,更缺乏研发和推广力度。我国云南边境地区虽是野生魔芋种质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但野生种质资源仍显缺乏,加上中国内地并非珠芽魔芋“弥勒种”的原生地,我国在魔芋种质资源方面本已处于劣势。而日本相关企业已大量引进弥勒种魔芋,在日本当地进行大规模种植,因此,为了提高国内魔芋产业的竞争力,必须加快弥勒种魔芋的引进、种植及快繁。

[1]刘佩瑛.魔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83-190.

[2]Hetterscheid W,Ittenbach S.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Amorphophallus,but were afraid to stick your nose into[J].Aroideana,1996(19):13-16.

[3]张东华,赵建荣,周凡,等.中缅边境一带发展潜力巨大的魔芋新品种——珠芽魔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36-138.

[4]张东华,汪庆平,段志柏,等.东南亚珠芽魔芋多苗接力生长特性及应用前景[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8):682-684.

[5]张东华,汪庆平.中缅边境地区稀有魔芋品种资源研究初探[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8(6):245-246.

[6]张东华,周凡,赵建荣,等.珠芽魔芋人工诱导开花无性育种方法.专利号:ZL2005100486379(2005)[S].

[7]Santosa E,Sugiyama N,Hikosaka S,et al.Cultivation of Amorphophallus muelleriBlume in timber forests of East Java,Indonesia[J].Japa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2003,47(3):190-197.

[8]Sugiyama N,Santosa E.Edible Amorphophallus in Indonesia-Potential Crops in Agroforestry[M].Gadjah Mada University Press,Yogyakarta, 2008:125.

猜你喜欢
繁殖系数珠芽精粉
低温冷藏对卷丹百合珠芽呼吸强度与萌发生根的影响
乙醇溶液中魔芋精粉低温溶胀特性
食品工业(2022年4期)2022-06-14 08:57:54
不同种源的毛建草珠芽形成比较研究
草地学报(2021年6期)2021-07-05 03:50:08
加拿大精粉的烧结性能研究
珠芽蓼高产人工种植管理技术
珠芽魔芋叶面球茎的丰产栽培技术
蓝莓茎尖脱毒繁育技术的建立
不同留种时期对湿栽水芹花茎性状及后期产量的影响
珠芽魔芋精粉的理化性质
食品科学(2013年17期)2013-03-11 18:26:53
优质魔芋精粉湿法加工工艺及设备配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