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痤疮临床疗效分析88例

2010-08-03 09: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4期
关键词:病证丘疹皮疹

杨 敏

痤疮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若其反复发作,可留有明显的瘢痕,变生坚硬结节或囊肿,即形成顽固性痤疮。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痤疮患者88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76例均为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88例,其中男43例,女4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35岁,平均(18.5±2.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8年,平均(4.5±0.3)年;辨证分型:肺经风热型30例,湿热蕴结型24例,痰湿凝结型34例;病情分级[1]:Ⅲ(中度)71例,Ⅳ(重度) 17例。对照组88例,其中男47例,女41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 35岁,平均(18.6±2.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8年,平均(4.4±0.5)年;辨证分型:肺经风热型31例,湿热蕴结型26例,痰湿凝结型31例;病情分级:Ⅲ(中度) 73例,Ⅳ(重度) 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辨证分型、病情分级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1.2.1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痤疮的诊断标准。①初起在毛囊口呈现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亦可演变为脓疱。此后可形成硬结样白头粉刺或黑头粉刺,形成硬结性囊肿。②多发于男女青春期之面部及胸背部,常伴有皮脂溢出。③多有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感外邪等诱发。④青春期过后,多数可自然减轻。⑤妇女多伴有月经不调。

1.2.2 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肺经风热型:丘疹色红,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湿热蕴结型:皮疹经肿疼痛,或有脓疱,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痰湿凝结型:皮疹结成囊肿,或有纳呆,便溏,舌淡胖,苔薄,脉滑。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G、IgA、IgM变化比较

1.2.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②年龄15~35岁;③属Ⅲ~Ⅳ级患者。

1.2.4 排除标准

①排除聚合性、坏死性等严重类型的痤疮患者;②排除药物性痤疮者;③排除2个月内使用过治疗痤疮的药物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局部外搽30%红霉素、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每日各2次,口服西咪替丁、维生素B6,炎症明显者加服阿奇霉素。治疗组同时服用中药复方消痤汤:金银花15g、桑叶12g、连翘12g、黄芩10g、生石膏20g(布包)、板蓝根15g、生地黄10g、赤芍12g、牡丹皮12g、浙贝母12g、夏枯草12g、栀子10g、三棱6g、莪术6g、甘草6g。便秘者加酒大黄3g;痛经或月经少者加地龙5g;结节、囊肿坚硬难消者加炮穿山甲3g、炙鳖甲3g。上药每日1剂,水煎分服。两组均以治疗1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IgG、IgA、IgM等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情况。

1.4 疗效标准

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痊愈:皮损和症状完全消失,皮疹消退90%以上。显效:皮损色泽基本正常,粉刺、丘疹、结节等症状基本消失,皮疹消退60%以上。有效:皮损色泽、粉刺、丘疹、结节等症状基本消失,皮疹消退30%以上。无效:皮损色泽、粉刺、丘疹、结节等症状变化不。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痊愈率治疗组为73.86%,对照组为54.5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45%,对照组为78.4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G、IgA、IgM变化比较

IgG、IgA、IgM等指标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痤疮属于中医“肺风粉刺”的范畴[2],多发于中青年,主要损害颜面部,尤其对前额和颊部的损害较大,其次是胸背部,多呈对称性分布,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结节、脓疱、囊肿及瘢痕。本病多为素体阳热偏亢者,喜食辛味、油腻、肥甘之品,或过食肥甘致中焦运化失职,聚湿生痰,蕴积日久化生火热,热入营血,血随热行,上蒸颜面而发病。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多由肺热、血热、脾胃蕴湿积热所致,同时也与春暖盛夏,感受风热、湿热之邪,及精神、情志因素、心理压力、学习紧张、熬夜等多种因素有关[3]。总之,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热、毒、湿、郁,治疗当清泻热毒,燥湿除热为主,兼以理气解郁,消肿活血,健脾消热,化湿导滞,调理冲任[4]。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多由皮脂腺皮脂分泌过多或由于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的感染,或者由于炎症免疫反应等因素而导致毛囊的一系列病理性改变。其中痤疮丙酸杆菌是启动痤疮炎症的重要原因,而体液免疫则是促使痤疮炎症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形成的重要因素。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IgG、IgA、IgM值也随之升高,提示体液免疫参与了重度痤疮的炎症发展机制[2,5,6]。西咪替丁有抗雄激素作用,可阻断二氢睾酮与毛囊受体的结合,抑制皮脂排出,减轻炎症;维生素B6可降低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减少皮脂的生成;阿奇霉素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由于其半衰期长,在人体组织中保持高而持久的血药浓度。中药复方消痤汤中连翘、金银花、栀子、桑叶疏风清肺热;板蓝根、黄芩清热利湿解毒;夏枯草、浙贝母清肺散结;牡丹皮、生地黄、赤芍养阴凉血化瘀;大黄清肠导浊;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甘草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散结化瘀之功。药效学研究证实本方还具有调节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作用[7]。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论治痤疮疗效显著,且可改善IgG、IgA、IgM等免疫学指标。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8.

[2] 孔令昭.通变附子理中汤治疗顽固性痤疮30例[J].北京中医,2007,26(9):606.

[3] 李玲,黄金玉,陆光梅.针刺配合自血疗法治疗顽固性痤疮30例[J].云南中医药杂志,2009,30(3):46.

[4] 张颖新,刘红.刺血拔罐法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痤疮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10):47.

[5] 吴小红,刘瓦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寻常性痤疮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11):915-917.

[6] 赵宏澜,孙履东,董坚.刺血拔罐治疗痤疮58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8,27(1):36-37.

[7] 姜燕生,李敏.自拟消痤方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及免疫指标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7):68-69.

猜你喜欢
病证丘疹皮疹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加味四物消风饮为主治疗艾滋病慢性皮疹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