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钢 张朝国 刘军伟
不同于我们理解上的一般意义上的科技产业园,德、法两国的生物科技园并不是产业化园区,而是以研发、孵化甚至基础研究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正是这种平台牢牢占据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把提高科技水平作为提高其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建设科技园、发展生命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各国的主要战略手段,德国海德堡生物科技园和法国里昂生物技术园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园区。
——德国海德堡生物科技园。海德堡生物科技园(以下简称“海德堡科技园”)创建于1985年,其股东是海德堡市政府和莱茵奈克工商会,专门为从事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医药技术和环境技术研究的公司提供设施和管理服务。
海德堡科技园以欧洲生命科学中心著称,位于海德堡大学校园,目前占地面积16500平方米,建有50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和办公空间,80多家常驻公司和研发中心,约1300名员工,在全球有200多个合作伙伴和27个姐妹园,并正在筹建一个新的生物医学园。海德堡科技园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到法兰克福国际机场,乘火车仅35分钟、坐汽车45分钟。如今的海德堡科技园已日益成为欧洲科学、商务和社会生活的中心门户。
海德堡科技园有着非常灵活、实用的实验室和办公空间。在科技开发方面,与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海德堡大学高分子生物学中心、诺尔公司、罗切医疗公司以及莱茵奈克生物科学研发三角地区的另外80多家中小型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公司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与政府的关系上,除海德堡市之外,在符腾堡州和德国联邦政府的地位也举足轻重。
——法国里昂生物技术园。为响应法国政府2004年9月提出的“国家科技竞争园区”战略,大里昂地区70多家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大学、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出资组成里昂生物技术理事会,于2005年7月设立里昂生物技术园(以下简称“里昂科技园”)。该园区不仅汇聚了疫苗生产商赛诺菲·巴斯德公司、梅里埃生物公司等多家大型医药企业,同时吸引众多的中小创新型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参与其中。目前园区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有70个从事生物技术研发的实验室、研究中心,二期、三期将继续分别扩展3600平方米。里昂技术园主要从事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二、三期将分别从事小试生产和检测技术研发。
据园区科技主任曼德兰先生介绍,园区管理层的组成非常简单,最高领导是由各合作伙伴组成的常务理事会,理事会按照公司规模和贡献分配席位。目前理事会主席由园区最大的企业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的董事长担任,数家小企业联合推选一位理事。
西欧国家把提高科技水平作为提高其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
德、法十分重视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与美国等世界强国竞争的国家战略产业,在生物科技产业发展方面,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成功经验。
战略谋划,支撑有力。作为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产业和战略支撑,生物科技产业和生物科技园均得到各级政府在各个层面的支持。海德堡科技园在上世纪80年代发展之初,国家、州和市政府在重大科技项目和科研经费的初始投入方面就给予了大力支持。里昂科技园则在国家科技竞争园区战略的引导下,通过向国家生物科技项目投标,5年时间累计获得约1.6亿欧元的国家财政专项科研经费支持,并获得公共财政基金的担保。德、法生物科技产业和生物科技园发展之所以取得成功,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其良好的科技支撑条件,如海德堡科技园得到海德堡大学、卡尔斯鲁厄大学、达姆理工大学等的有利支撑;里昂科技园则得到以巴斯德公司、梅里埃公司为主的一批大型企业研发机构及里昂大学的支撑。
政府驱动,市场运作。德、法政府在引导生物科技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联邦、州和市政府将自身定位在“掌舵人”的角色,通过产业政策、资金扶持政策,尤其是研发孵化投入的大力支持,从而驱动战略产业的发展。园区的具体运作,如园区的招租、运行、管理和服务,则进行市场化的专业运作,如海德堡科技园由Gmph服务公司承担、里昂科技园则由理事会承担。园区日常运作的经费,一半由运营服务机构向入驻企业收取,一半则由政府预算拨付(海德堡科技园每年获得政府财政补助约40-50万欧元、里昂科技园每年获得政府财政补助约70-80万欧元)。
集群创新,网络合作。正是这种良好的基础条件和优质的专业服务,上述两个科技园集聚了一批从事生物科技前沿研究和创新的科研机构,形成了创新型集群。如海德堡科技园集聚了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德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等82家研发机构,每年都能从科技园研发、孵化成果中成立5家左右的新公司;里昂科技园则集聚了70家的研发中心、实验室,并通过传染病中心的公共平台,与相关公司、科研机构进行开放式的共同研究。在集聚相关研发中心等机构的同时,科技园均与全球相关机构构筑起开放式的网络合作关系。如海德堡科技园在全球有27个姐妹园、200多合作伙伴,并与全球的高科技产业园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里昂科技园则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丹麦和中国(上海)等10个国家的生物技术园(集群)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研发引领,专业发展。不同于我们理解上的一般意义上的科技产业园,德、法两国的生物科技园并不是产业化园区,而是以研发、孵化甚至基础研究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正是这种平台牢牢占据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科技产业园的研发、孵化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或者由研发机构将科技成果转让给有关的公司,或者由研发孵化机构成立新公司自己进行产业化。所有这些成果的产业化,并不在科技园内进行,而是与有关专业公司的原有产业相结合,或者“落地”到其他专业化产业园区乃至全球各地生命科技集群所在地。与产学研一体化和掌控价值链高端相对应的是,海德堡科技园和里昂科技园均把自身定位在从事生物科技的专业化研发孵化器。通过所依托的强大而又专业的大学、企业等科技支撑,商务、金融等服务支撑,形成面向全球、具有一流竞争力的生物科技创新基地和创新源泉。
德、法两国生物科技产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提高竞争力,只有加强研发孵化才能占据价值链的高端,只有产学研一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命科技产业已成为全球四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德、法两国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汲取其发展的成功经验。
转变理念,明晰定位。德、法两国生物科技产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提高竞争力,只有加强研发孵化才能占据价值链的高端,只有产学研一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温州新一轮的发展中,研发孵化是我们实践科学发展、推动转型升级的创新源泉和动力所在,孵化器、研发基地建设是沿海产业带建设的重点所在。沿海产业带的建设,不在于其产业基地规模有多大,而在于其对温州经济转型发展的创新引领作用有多强。为此,沿海产业带定位应该是:温州发展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的带动龙头和创新平台。具体来说,就是以生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重点,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将现有创新资源整合与外源新技术有机结合,以产业化研发孵化器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温州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
明确功能,三位一体。相对于中国而言,西方国家政府在主导经济发展方面的“有形之手”相对较弱。但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德、法等西方国家政府可谓“不遗余力”,通过高技术专项(类似我国“863”项目)和专项科研经费引导,集聚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社会研发力量;通过政府专项基金吸引风险投资基金,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温州的转型升级,重点在瓯江口区域的“龙头带动”和“画龙点睛”;瓯江口新区,重点在整合民科基地、滨海工业园区、龙湾城市建设区、灵昆-半岛浅滩围垦区和洞头本岛区域。笔者认为,在瓯江口新区,要把城市服务、研发孵化和产业化的功能深化到具体的功能块建设中去,在沿海产业带的其他产业基地,要同步配套建设服务于集群经济提升发展的专业化研发孵化器。
有为到位,专业运作。德、法生物科技园的管理运营机构为入驻的企业和研发机构提供了优质服务,体现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的有机结合。在中国,温州相对来说是市场发育程度比较高的地区,这是我们提升产业的最大优势。温州的产业基地、高科技园区、研发孵化基地的开发、建设,政府应牢牢抓住战略、规划、财政专项经费方面的积极“有为”;在园区具体的建设、运营、管理、服务,则交由社会力量进行专业化经营,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营造环境,加强合作。德、法两国生物科技园所在的城市并不是什么中心城市,区位条件并不具有优势,但其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优美的环境以及强大的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服务等支撑体系,发达的风险投资基金,培育了生物科技产业的创新集群,引领生物科技的产业化发展。温州要发展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提升价值链,其中集聚人才和资金要素是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完善专业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功能。在当前科技支撑体系较弱的现实条件下,加快引进大学、专业科研院所,集聚现有的企业研发资源,通过加入国内乃至全球的科研合作网络,建立研发战略合作联盟,力求为我所用、借梯登高。
集聚力量,集群发展。海德堡科技园和里昂生物技术园的专业化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发达国家控制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大背景下,温州要成为全球价值链的重要节点,必须集聚有利于创新的政府和民间力量、资本和技术资源、国内和国际网络。特别是在资本方面,应整合政府现有的各种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建立产业发展“种子基金”,通过政府“种子基金”的杠杆效应,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进入研发成果产业化进程。通过资本驱动创新发展,促进传统加工制造集群向创新集群、服务集群发展,实现价值链的功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