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智臣,钟新民,李必元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蔬菜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苗用型大白菜是指用分类上的大白菜进行不结球、大苗态,以功能叶为产品主体,作绿叶菜栽培的白菜,属典型的绿叶菜类。其特点是速生耐热、种植简单,成本低、风险小、效益好,食用品质好、价格低,可周年供应。苗用型大白菜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将某些结球大白菜以绿叶菜形式种植,虽不成规模,但十分普遍;西南地区的云贵川等地,有大白菜结球与不结球兼用的种植方式及其习惯;北方很多地方20世纪70年代以前也有在春季和换茬季节种植白菜苗的习惯,20世纪70-90年代该种植方式渐渐变得少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苗用型大白菜在南方不断扩大,北方也在悄然升起。目前,杭州市的苗用型大白菜从品种、生产,到市场、消费,已形成规模,该地多称其为毛毛菜[1]。
双耐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新选育的苗用型大白菜新品种,具有耐热性好、抗病性强、生长势旺,株形美观、品质优、商品性佳等特点。为了探讨该品种适宜的栽培技术,我们进行了种植密度试验。
试验于2009年10月2日至2009年11月22日在浙江省农科院海宁杨渡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田为水稻土,肥力均匀。底肥施笆田复合肥 (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分别为18%、8%和15%)450 kg·hm-2,不施追肥。种植密度设 5 cm×5 cm,10 cm ×10 cm,15 cm ×15 cm,20 cm ×20 cm,25 cm×25 cm共5个处理。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90 m2。20,35,50 d采收2 m2测产。采收前调查株高、株幅、叶长、叶宽、产量、商品性等。商品性以目测为依据,商品性分级:1级为好,2级为较好,3级为中,4级为较差,5 级为差[2-3]。
不同种植密度对双耐的生长影响不同 (表1)。20 d采收的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株幅、叶宽、单株产量明显增加,株高、叶长降低,5 cm×5 cm处理商品性较差;35 d采收的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单株产量的生长变化和20 d采收的相同,15 cm×15 cm、20 cm×20 cm处理商品性较好;50 d采收的株高、株幅、叶宽、单株产量的生长变化同前2期采收的,但叶长25 cm×25 cm处理最长,其后依次是15 cm×15 cm、10 cm×10 cm、20 cm×20 cm,叶长5 cm×5 cm处理最短,20 cm×20 cm处理商品性最好。
3个采收期的产量表现基本相同,均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产量明显降低。20 d采收的,以密度5 cm×5 cm处理产量最高,但和10 cm×10 cm的产量无显著差异;35 d采收和50 d采收也是以5 cm×5 cm处理产量最高,但和10 cm×10 cm、15 cm×15 cm的产量无显著差异;3个采收期的产量均以25 cm×25 cm处理最低 (表2)。
表1 种植密度对苗用型大白菜生长和商品性的影响
表2 种植密度对苗用型大白菜产量的影响
苗用型大白菜新品种双耐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20 d采收和35 d采收的株幅、叶宽、单株产量明显增加,株高、叶长明显降低;50 d采收的株高、株幅、叶宽、单株产量的生长变化与20和35 d采收的相同,而叶长有所不同,这可能与后期肥料不足有关。
种植密度对苗用型大白菜新品种双耐产量有明显影响。20 d采收5 cm×5 cm、10 cm×10 cm产量较高,10 cm×10 cm处理商品性较好;35 d采收5 cm×5 cm、10 cm×10 cm、15 cm×15 cm处理产量均较高,15 cm×15 cm处理商品性较好;50 d采收5 cm×5 cm的产量最高,20 cm×20 cm处理商品性最好。双耐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逐渐升高,而商品性逐渐降低。这可能是种植密度大,植株生长空间小、互相遮荫,造成营养面积不足使其功能叶生长受阻,从而影响到营养的分配所致。
综合其表现,双耐种植密度为10 cm×10 cm适宜20 d采收,20 cm×20 cm适宜50 d采收,一般为15 cm×15 cm 35 d采收。
[1]钟新民,李必元,虞慧芳,等.苗用型大白菜育种的认识与实践 [J].长江蔬菜,2007(12):32-35.
[2]张淑霞,孙兆法,宋朝玉.早熟耐热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9(1):34-35.
[3]杨丽薇,王景义,梁惠芳,等.早熟大白菜耐热性鉴定技术 [J].北方园艺,199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