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明,杨 平
(东莞市长安医院儿科,广州东莞 523843)
我院为珠三角镇级二级甲等医院,医疗预防辐射人口有一百万左右。为了解儿科住院患者的发病情况,对我院儿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6064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出其特点,以期为儿科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我院儿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6064例住院患者。
疾病名称及分类以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为标准。
用Excel输入数据进行分类汇总,1例患儿同时患数种疾病时均按出院第一诊断进行统计。
表1 性别分布(n)
2.3.1 各年龄组患病情况,见表3。
2.3.2 各年龄组主要疾病构成,见表4。
2.4.1 各系统疾病发病情况,见表5。
2.4.216064 例患儿各系统主要疾病构成,见表6。
表2 季节分布(n)
表3 各年龄组患病情况[n(%)]
表4 各年龄组主要疾病构成[n(%)]
表5 各系统疾病发病情况[n(%)]
表6 各系统主要疾病构成
表7 前5位疾病的发病情况[n(%)]
表8 各年龄阶段的病死率[n(%)]
儿童疾病分类构成变化的研究可以了解儿科病种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由于各地区不同因素的差异,儿童疾病构成的情况也有区别。
本次统计显示,3年来住院患儿中,男性发病均高于女性,男∶女为 1.79~1.95∶1。 夏秋季发病患者数高于冬春季,这可能与珠三角地区气候炎热、高温时间长、经济发达、空调使用率高、易受凉生病有关。
从表3可以看出,婴幼儿是住院的高峰年龄段。这是由于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迅速,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而各器官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特别是自身免疫功能不成熟,抗感染能力较弱,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
从表4可以看出,新生儿时期主要疾病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肺炎。婴幼儿时期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和小儿腹泻病。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和传染病。本地区人口构成主要为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环境及卫生条件较差,文化程度偏低,产前、围生期保健和疾病的自我保健意识薄弱,致各种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从表5、6、7可以看出,呼吸系统疾病占第1位(48.82%),主要为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7121例(7121/7842),占了呼吸系统疾病的90.81%,这与婴幼儿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为黏液所阻塞,以及此年龄段免疫学上的弱点等有关。第2位是消化系统疾病(23.65%),主要为小儿腹泻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这与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液体总量相对比成人高,但婴幼儿脏腑娇嫩,消化能力低下,极易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有关。第3位是新生儿疾病(19.65%),主要是高胆红素血症和肺炎,说明本地区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发区。虽然患者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表7中的5种疾病发病患者数约占儿科住院患者的90%,并且3年来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这仍然是今后治疗和预防工作的重点。
从表8可以看出,1岁以内的患儿是儿童住院的死亡高峰年龄段。儿童年病死率为0.12%~0.23%。我院儿科病死率低与基层医院一些危重患儿放弃治疗或转上级医院有关。
综上所述,本次统计分析提示:①住院患儿男多于女,夏秋季发病率高于冬春季,重点要加强婴幼儿及围生儿的管理,对孩子的父母进行健康教育,改善居住环境,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提高家长早期识别疾病的能力,增强家庭保健意识,使疾病能够早期发现、早期就诊,并且要按时预防接种,除计划免疫中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外,还应根据本地区流动人口量大、务工人员多的情况,扩大免疫计划及免疫实施监管;按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小儿腹泻病防治规划来进行病例管理,把降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小儿腹泻病、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作为临床工作的重点;②住院患儿的病种主要集中在常见病、多发病上,今后要拓宽服务范围,提高疑难及少见病的诊疗水平,使珠三角镇级二甲医院对于儿科疾病的诊疗水平向更深层次发展。
[1]王晓雯,王锋,刘鹏,等.乌鲁木齐市儿科7年住院病例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5,6(5):115-119.
[2]周敏,吴超,邓洪涛.1996-2006年本院儿科住院患者疾病谱变迁及病死率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22):2310-2312.
[3]朱红雨,陈香礼.2000-2005年28707例住院儿童疾病谱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5):549-551.
[4]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43-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