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0-07-30 05:35何美英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药制剂喹诺酮药师

何美英

(湖南省常宁市中医院药剂科,湖南常宁 421500)

随着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和临床用药数量与品种的不断增加,药品不良反应(ADR)也时有发生。笔者对我院2008年1~12月收集的10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引起临床医、护、药人员对ADR的重视,进一步推进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在我院的开展,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信息反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105例ADR报告为分析对象。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分别按患者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报告来源以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05例ADR报告中,男43例,女62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88岁,其中以>60岁年龄组ADR发生率最高。各年龄组的ADR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各年龄组病例数及构成比

2.2 105例ADR涉及药品及用药情况

105例ADR中,静脉滴注84例 (80.00%),口服18例(17.14%),外用 3例(2.86%);共涉及药品 7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59.05%(共62例,其中氟喹诺酮类最多,为29例,占总例数的27.62%),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有20例,占总例数的19.05%。具体见表2。

表2 引起ADR的药物种类及构成比

2.3 105例ADR报告人身份和报告来源科室分布情况

105例ADR报告中,由医师发现并上报的49例(46.67%),由护士发现并上报的18例(17.14%),由药师发现并上报的38例(36.19%)。其中,ADR报告来源于门诊的63例(60.00%),来源于病房的42例(40.00%),共涉及12个科室。

2.4 105例ADR涉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根据ADR报告,药物所致的系统、器官损害主要表现在皮肤、消化系统及全身性反应等。见表3。

表3 ADR涉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3 讨论

105例ADR发生率在>60岁年龄组最高,这可能与老年人体质较差,抵抗力下降,多种器官功能减退,使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发生改变等因素有关。再者,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疾病,用药复杂,这也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从105例ADR报告人身份分布情况看,医师报告者将近一半,其次是药师。医师报告的ADR中80%以上是被动的,是在门诊退药时由药师发现要求医师填写的。因此,从我院的ADR报告情况可以看出,我院药师在ADR报告中具有重要地位。从ADR报告来源看,60%以上来源于门诊,这也是门诊药房药师努力的结果。结果基本与文献报道的相同,文献[1]报道,医师和药师是ADR报告的主要人员。这是因为医务人员与患者接触密切,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ADR时,会首先向医师反映,而患者由于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发生的退药时,必须由药师来处理。

由表2可知,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59.05%。其中氟喹诺酮类占总例数的27.62%(29例),这与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我院的广泛应用有关。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皮肤黏膜症状多与过敏性皮肤反应及光敏反应有关,消化系统症状多与剂量有关,尤其是静脉滴注给药时与滴速密切相关,一般在减少剂量或放慢滴速后,其消化系统症状很快缓解。其次是中药制剂,占19.05%(20例),这与我院是一所中医院,中药制剂应用较多有关。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大多是通过静脉途径给药产生的,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全身性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发热、寒战等反应,这与近年来文献报道的情况相似[2-3],主要因为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含有致敏成分或精制时纯度没有达到要求所致,因此选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慎重。

105例ADR报告中,80%的为静脉滴注给药,这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4-9]。主要是因为静脉滴注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系统,无肝脏首过效应,药物作用及ADR较其他给药途径迅速强烈。因此,建议临床给药时,应尽量减少静脉给药,遵循“可口服勿注射”的基本原则。

从ADR的临床表现看,ADR发生以消化道反应和皮肤反应发生比例最高,分别占30.48%和28.57%,主要是因为消化道反应及皮肤反应易观察,患者也易感觉。

ADR监测工作的成功进行与临床医生的配合有密切关系,资料填写的完整性直接影响ADR报告的质量。虽然ADR监测工作不能给医院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但这是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需要医、护、药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1]高菁,朱令元,章光文,等.119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统计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2006,6(12):335-337.

[2]刘世峰,薛新民.32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10(4):106-107.

[3]高丽君,孔立.234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9,2(6):929-930.

[4]丁海燕,樊瑞芳.我院4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2):105-106.

[5]刘銮妹.我院儿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46.

[6]王智颖,徐雪荣.我院医院制剂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43-144.

[7]张万智.9819张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86.

[8]梁少琼,廖朝峰,刘桂珍.2007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统计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9-21.

[9]王其柱,徐穆民.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的药源性疾病[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9):113.

猜你喜欢
药制剂喹诺酮药师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19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