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莉
(浙江省永康市妇女儿童医院,浙江 永康 321300)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药注射剂应用于临床,其药物不良反应(ADR)和不合理用药现象也逐年增多。为此,笔者对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
随机抽取我院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250份,以中药注射剂的药物说明书为参考,按病历号,临床诊断,药物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分项进行统计,并录入Excel表格,分析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情况。
统计发现,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的病例有57例,占检查病历数的22.80%。主要不合理用药表现见表1。
表1 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情况
调查发现,中药注射剂致ADR 15例,其中9例是在不合理用药时出现的,占不合理用药病例数的15.79%;7例ADR占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病例数的3.63%。经卡方检验,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与合理使用时有显著性差异(χ2=10.47,P<0.05)。中药注射剂的ADR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心悸、胸闷、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等,见表2。
表2 中药注射剂致ADR情况
从我院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抽样调查看,有95%以上的中药注射剂是由西医医生使用,因其不熟悉中医理论,容易出现对病不对证的情况。中医理论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既辨病又辨证,并通过证进一步认识疾病。超适应证主要是指超过中药注射剂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没有严格按中医理论辨证论治。要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医院应规范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对临床医生定期进行中医理论教育,使其做到正确的辨证论治,同时用制度加以约束,如根据中药注射剂的功能主治设定哪些科室或哪些疾病不能随意使用。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也有其安全范围,随意加大剂量可能造成不良后果[1]。临床医生在使用中药注射剂过程中容易忽视用药剂量和浓度,超量使用或浓度偏高容易发生严重的ADR。王德才等[2]统计发现,39例不正确使用中药注射剂导致患者死亡的病例中,有11例属于用药剂量过大或者药液浓度过高。中药注射剂的不溶性微粒数随配伍浓度增加而增加,而不溶性微粒可造成局部血管堵塞和供血不足,并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静脉炎、肉芽肿等[3]。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静脉给药的内毒素阈值是5 EU/kg,即人体每kg每小时对内毒素能承受的量是5 EU。如果随意加大剂量,使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液速度加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人体的内毒素超过阈值,这样对细菌内毒素敏感的患者就会发生输液反应[4]。要减少中药注射剂致ADR的发生率,医生就应严格按照相关药物说明书规定剂量和浓度使用。
溶剂选择不合理主要指临床医生选择的中药注射剂溶剂不符合说明书规定。参麦、复方丹参、银杏叶、华蟾素等中药注射剂的pH为4~6.5,偏酸性,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可能会因为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ADR的发生机会[5]。临床医生应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规定选择溶剂,防止溶剂选择错误而导致不良事件。
临床医生在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给药疗程,特别是一些抗肿瘤中药注射剂。有些抗肿瘤中药注射剂本身就是一种对身体有较强刺激或者较强毒副作用的药物,如果不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疗程使用,会危害患者健康。
从中药注射剂致ADR发生情况来看,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致ADR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P<0.05)。中药注射剂致ADR的原因包括成分复杂或含有异型蛋白、药材质量及制备工艺、患者个体差异、使用中配伍或剂量或滴注速度不当等[1]。从涉及的中药注射剂分布情况看,以参麦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发生ADR例数最多,这与其应用广泛有关。同时,中药注射剂致ADR主要以变态反应多见,故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过程,特别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要重点关注。
[1]黄叶宁.临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1):121-122.
[2]王德才,张 玲,李爱珍.中药注射剂致死亡39例文献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2):77.
[3]潘 玲.6种中药注射剂在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测定[J].中国药房,2008,19(6):451-453.
[4]高素珍,张志刚.浅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药房,2008,19(18):1439-1440.
[5]Corsonello A,Pedone C,Corica F,et al.Concealed renal failure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olde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5,60(9):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