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赓冰
(浙江省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 台州 317200)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具有相当高的发病率、自杀风险以及致残性[1]。笔者通过对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缓释剂分别治疗抑郁症的观察研究,比较二者的疗效、耐受性和起效时间,现报道如下。
选取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的住院及门诊抑郁症患者130例,年龄18~85岁;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2]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蒙格马利-阿斯伯格抑郁评定量表(MADRS)分值不低于18分[3]。随机均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A组)和文拉法辛组(B组)。A组65例中,男20例,女45例,平均年龄(50±13)岁,MADRS总分(28.8±5.0)分;B 组 65例中,男 25例,女 40例,平均年龄(48±15)岁,MADRS总分(28.9±5.2)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及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为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作,患者均不进行1周的导入期,直接进行为期8周的单盲治疗。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缓释剂的初始剂量分别为10 mg/d和75 mg/d。2周后若疗效不理想,可依据研究者的判断将艾司西酞普兰剂量增至20 mg/d,文拉法辛缓释剂增至150 mg/d。完成8周治疗的患者进入1周的导出期,此时服用大剂量药物者在前4 d内逐渐减量至初始剂量。
在每个观察时点记录患者的MADRS评分,评分由两名主治以上医师完成。有效为MADRS总分自基线减少不低于50%,缓解为MADRS总分不大于12分[4-5]。对患者进行分析时,持续缓解/有效是指患者达到缓解/有效并维持到第8周[5-6],在此期间的随访中,只允许MADRS总分有轻度波动。因此提前退出本研究的患者不归入持续缓解/有效者之列。通过不良事件、心电图、生命体征、体重和实验室检查评估安全性和耐受性。在每8周后,询问普通的开放性问题以了解不良事件,随后评定43项中止研究的急性症状和体征(DESS)的目录[4,6]。对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均进行安全性分析。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s)定义为治疗期间发生的新事件,或者基线时的原有事件在治疗过程中恶化。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
共有130例患者进入治疗期,A组65例中完成治疗62例(95.38% ),退出研究3例(4.62%);B组65例中完成治疗60例(92.31% ),退出研究 5 例(7.69% )。
根据第8周时MADRS总分自基线变化均值,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缓释剂的疗效。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的MADRS总分均值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表1 MADRS总分自基线变化均值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2。在第8周时,两组有效或缓解的患者数基本相同。A组持续缓解的患者比例高于B组,且在第2,3,4周时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
治疗期间A组有44例(67.69%)、B组有46例(70.77%)患者发生TEAEs。B组恶心、便秘及多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其中阳痿项只发生于男性。
在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实践中,患者依从性差,近1/3的患者在治疗第1个月即中断应用抗抑郁症药[2,7]。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应用最广泛的抗抑郁症药[7-8],而艾司西酞普兰是选择性最强的SSRIs[8-9];有研究提示应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其缓解率高于SSRIs。由于文拉法辛的缓释剂型优于速释剂型[10],故笔者将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缓释剂进行了比较。由本观察结果可知,两组在研究期间的MADRS评分呈现与治疗明确相关的改善,在医院应用艾司西酞普兰(10~20 mg/d)和文拉法辛缓释剂(75~150 mg/d)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虽两者在第8周的总体结果相似,但艾司西酞普兰较文拉法辛缓释剂在第2~4周已显示出了统计学差异,即服用艾司西酞普兰能提前达到持续缓解,更早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复发率。本研究结果提示,艾司西酞普兰的耐受性优于文拉法辛缓释剂,笔者推测可能是文拉法辛对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的抑制作用所致。
停药症状是临床治疗中的一种严重问题。一些对照研究曾报道,不同的抗抑郁药物在治疗中断后出现的停药症状差异很大,与帕罗西汀相比,氟西汀和西酞普兰的停药症状发生率低[6]。文拉法辛有明显的停药症状,需要采取逐渐减量的停药方案[11]。
[1]栗大顺,于建新,庞月岱.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3):158-159.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3]Montgomery SA,Berg M.A new depression scale designed to be sensitive to change[J].Br J Psychiatry,1979,134:382-389.
[4]Montgomery SA,Rasmussen JGC,Tangh P.A 24-week study of 20 mg citalopram,40 mg citalopram,and placebo in the prevention of relapse of major depression[J].Int Clin Psychopharmacol,1993,8:181-188.
[5]Pérez V,Gilaberte I,Faries D,et al.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pindolol in combination with fluoxetine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J].Lancet,1997,349:1594-1597.
[6]翁史旻,王祖承,顾牛范,等.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62例的多中心开放性研究 [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5):70-72.
[7]宋玉英,唐玉琴.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50例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1):47.
[8]金卫东,陈 炯,马永春,等.文拉法辛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引发失眠、焦虑、激越与躁狂的Meta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7,20(3):129-131.
[9]司天梅,舒 良.关于新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1):68.
[10]金卫东,冯 斌,钱敏才,等.国内文献对文拉法辛治疗焦虑症的评价[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40-42.
[11]Fava M,Mulroy R,Alpert J,et al.Emergence of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discontinuation of treatment with extended-release venlafaxine[J].Am J Psychiatry,1997,154:1760-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