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忠
(江西省永丰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西永丰 331500)
原发性呼吸暂停多发生在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1750 g的早产儿,一般发生在出生后2~7 d,患儿除“不成熟”外并无其他疾病征象,体温过高或过低、GFR、插胃管等均可诱发。原发性的往往预后良好,偶发的呼吸暂停只要给予适当的刺激吸氧,均能恢复呼吸。但呼吸暂停若反复发作易造成脑损害或猝死。常规使用兴奋呼吸中枢药物氨茶碱、枸橼酸咖啡因、多沙普仑治疗[1],但由于患儿呼吸暂停的原发病理生理基础持续存在甚至多次发作造成脑和其他脏器损伤,有时疗效并不满意。我科在氨茶碱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取得很好疗效。
2005年1月~2008年10月收入住院的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共46例,均已完善各项检查排除心肺病变、颅内病变、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疾病,随机分为两组。患儿全部符合原发性呼吸暂停的诊断标准:呼吸暂停超过20 s,伴心动过缓(≤100次/min)和(或)发绀,肌张力低下,并除外各种基础疾病所致的继发性呼吸暂停[2]。两组在胎龄、性别、出生体重,首次原发性呼吸暂停发生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所有病例均给予抗感染,维持正常体温、血糖、电解质,通畅气道,纠正酸碱紊乱,供给足够能量等治疗,在首次发生呼吸停止后给予刺激,氨茶碱5 mg/kg用适量10%葡萄糖稀释后,静脉内输入,15~20 min内完成,维持量 2.5 mg/kg,每12小时1次,静脉内给药;治疗组加用纳洛酮,首次负荷量为0.1 mg/kg 静注,随后按 0.03~0.05 mg/(kg·h),静脉泵入,持续6~8 h,每日总量不超过0.4mg/kg,和氨茶碱交替使用。两组均连用3~5 d,呼吸暂停缓解后,可考虑停用。药物无效的,可予持续正压通气(CPAP);仍无效者,可予气管内插管,行机械通气。
①显效:用药48 h内原发性呼吸暂停停止发作;②有效:用药72 h内原发性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减少;③无效:用药72 h后原发性呼吸暂停无减少或加重,需使用CPAP或机械通气[3]。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表2 治疗效果比较(例)
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原发性呼吸暂停发病率越高。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发病率为20%~30%,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病率高达50%[1]。
早产儿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是早期考虑较多的可能发病原因。因此提出了抚触刺激,对症给予氨茶碱刺激呼吸中枢兴奋呼吸,无效时给氧及增加通气的传统治疗方案。
随着研究深入,有学者发现: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时,机体处于低氧和酸中毒状态,下丘脑释放因子促使腺垂体释放β-EP,血浆β-EP明显高于未发生呼吸暂停者,以生后1~3 d较为显著[4],能引起明显的呼吸抑制。β-EP有广泛生物活性:可降低脑干对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抑制患儿通气功能,使呼吸减慢,甚至呼吸暂停;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脏器血流灌注下降;促进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而呼吸暂停和脏器缺血使低氧和酸中毒加重,β-EP分泌又复增加,形成不良循环。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可自由快速通过血脑屏障,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分泌内源性阿片肽;拮抗和阻断β-EP对呼吸循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兴奋呼吸,解除通气抑制;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平均动脉压,还具有抗凝、降低血黏度作用,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减轻脑水肿;通过特异性阿片肽受体的有效拮抗而加速了外周血浆β-EP的分解,并与脑内吗啡受体结合,使β-EP失活;还具有非特异的非阿片受体作用:抗氧化;稳定肝溶酶体膜,减少生物活性因子(如心肌抑制因子)的释放;恢复膜泵Na+-K+-ATP酶功能;直接加强心脏肾上腺素β-受体的效应;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防止DIC的发生[5-6]。因此,纳洛酮能有效降低血浆β-EP水平和生物活性,改善大脑和脑干等脏器供氧,阻断缺氧继发性脑及其他脏器损伤,稳定机体内环境,维护早产儿大脑发育成熟,从根本上消除呼吸暂停反复发作的病理生理基础。
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发作总会引起内分泌、代谢和脏器功能等一系列的平衡紊乱。传统治疗方案使用氨茶碱兴奋呼吸,增加通气,对其他各种不平衡因素的恢复只能依靠机体自身能力,较为被动,而早产儿身体机能较差,恢复较为困难;而使用纳洛酮则能主动的广泛参与调整,使之向有益方向转化,在早产儿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显得更为有利。所以,联用纳洛酮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是传统治疗方案的发展和有益补充,值得深入探讨。
[1]胡亚美,江载芸.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8-469.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0-232.
[3]刘伟东.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J].新生儿科杂志,2001,16(3):124-125.
[4]张雪峰,童笑梅,叶鸿昌.β-EP在早产儿原发性原发性呼吸暂停发病中的应用及纳洛酮疗效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2004,11(6):376-377.
[5]王长芹,刘玉海,刘玉利,等.纳洛酮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现状[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9(2):54-55.
[6]尚培薇,李泳.气管插管与纳洛酮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急救复苏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