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Linda von Wartburg 编译/杨琦
他被称作“ 现代版辛普森”——体格健壮、力大无穷。面对他,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一个曾经骨瘦如柴、因自卑而惯于自嘲的孩子;更不能体会到他一个人在丛林中训练的孤独。尤其是,他还是一位患病近40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他就是美国2006~2007年度的“宇宙先生”,多次斩获健美比赛冠军的Doug Burns。虽然往事不堪回首,但正是那些意外和偶然一步步改变着他的命运,成就了他的今天。
Doug出生于华盛顿,没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7岁那年,在一次严重的酮症酸中毒事件中,他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由于骨瘦如柴,他经常被孩子们欺负。有一次,一个5年级的女生当着同学们的面狠狠地把钱包朝他身上摔,一下子就把他击倒在地。那时,酮症酸中毒或休克事件经常会光顾他,而血糖不是过高就是过低。由于血糖管理不善,到11岁时他也只有58磅重。这一年,Doug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工作的爸爸,决定举家迁至偏远的密西西比丛林地带。在那里,很少有人欺负Doug,但也没有谁听说过糖尿病。对于这个羸弱的孩子,大家还是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
命运的转变始于1977年。那一年,7岁的他和12岁的姐姐在公园里玩,被一幅圣经图画吸引,画中大力神Sampson将一头狮子制服于腋下。这是孤独而瘦弱的Doug第一次见到拥有健硕身躯的人,而这一幕,似乎就是他长久期盼能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那晚,他虔诚祷告,希望自己变成Sampson。可一觉醒来,依然如故。他知道,单凭幻想是不行的,需要通过努力将这一愿望变成现实。
当然,医生禁止他进行举重训练,但执意要变成Sampson的Doug根本不听劝阻。深夜,他从废旧汽车堆里找来一些旧轮子和成袋的水泥,自己开辟了一块健身场所;而那些过期的铁人杂志便是他的“指导老师”。就这样,在这天然的丛林健身房里,他开始风雨无阻地进行训练,唯一陪伴他的,是浣熊和野山猫,还有随时可能出现的困难。
他不再是“皮包骨”,也加入了足球俱乐部,成为最有价值的球员;同时还拥有了一群共同努力的伙伴。他们一起去Wolf河,从高高的架子上往下跳水,并在烈日下用加重哑铃进行训练。15岁时,他已经进行了两年的举重训练,并开始参加一些举重比赛。第一次比赛,他的成绩只能垫底儿;但中学毕业后,他就在成人公开赛中打破了美国记录。带着成功的举重运动员的荣耀,他又进入健美比赛领域。2006年11月,这个曾经的“皮包骨”男孩成为强壮的“宇宙先生”。
在2007年4月,他和他的内分泌科医生,同时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Dr.Hayes,共同创办了一家名为Sugar Fitness的社会网络健康公司;这一时期,他的有关健康、健美和减肥的书籍《The Diabetes Antidote》也出版了。
若不是患上糖尿病,他很有可能不会成为健美运动员,与疾病做抗争的强大信念引领了他的职业轨迹:“通常那些让我们全力以赴向前奋进的,正是那些让我们感到恼怒并激发我们斗志的事情。”
曾经,因为要在太平洋游泳,Doug拒绝佩戴胰岛素泵。直到2006年,他发现了可以根据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自动调节剂量的新型胰岛素泵,才开始佩戴。
当他还是个举重运动员时,体重大概有220磅,也没有进行心脏锻炼;而到了健美比赛阶段,坚持心脏锻炼使他成功减重20磅,体脂也从14%降到4.7%。相应地,他的胰岛素用量也减少了87%,过去每天需要50~60单位基础胰岛素,而现在只需要11单位。
在健身馆里,Doug从不会因为自身患有糖尿病而受歧视,他也可以放心地测血糖、佩戴胰岛素泵。有人担心比赛时他还继续注射胰岛素会比较危险,但其实备战赛事时,他会把胰岛素剂量调低,甚至比非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量还少。因为如果胰岛素用量太大,他的体脂就降不下来,对比赛不利。同时,他也会增加血糖测试频率。他不再完全依赖大剂量的胰岛素注射,而是根据训练内容调节饮食。比如,当知道自己需要糖分时,他就会摄取葡萄糖以备在随后的有氧训练中消耗。随着体脂持续下降,他的整体机能也得到改善。
童年时期,为了防止被欺凌,他会自嘲、自贬,以至后来每次出现低血糖事件后,他依然用特有的自嘲式幽默解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地成熟,可以做到凡事泰然处之!
Doug最崇拜的人是Winston Churchill,因其顽强和从不退却的精神,而他最大的精神支柱是他三个可爱的孩子。当孩子们很小的时候,他怕自己的病会遗传给他们,还在深夜偷偷扎他们的脚趾测血糖;而现在他已不再那么紧张,因为孩子们都很健康、活泼。
当Doug在糖尿病会议上发言时,听众中有一些孩子认为:因为他已取得事业的成功,糖尿病便不会再对他造成干扰。此时,他马上强调自己其实每天也和这些孩子们一样需要和疾病做斗争;他也要不断提醒自己,与糖尿病相关的危险随时都会存在;并且有时他也感到疲惫不想训练,但这正是考验他个人意志和自律性的时候……他的话令孩子们备受鼓舞。
有些想要进行举重训练的孩子向他讨教经验时,他会建议:如果负担得起,可以试用胰岛素泵。但个别孩子家里确实很穷,连使用的血糖仪都是10年前的老产品。他便鼓励孩子们说:管理糖尿病并不一定非要最好的设备,关键是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毕竟,他自己,也是从那个偏远的自制丛林健身房走出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