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鳗鱼沙浅滩整治工程措施的初步研究

2010-07-16 08:10张幸农陈长英张思和
水道港口 2010年5期
关键词:心滩深槽浅滩

张幸农,陈长英,张思和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29)

鳗鱼沙浅滩位于长江下游扬中河段左汊的口岸直水道,是长江南京以下河段主要的碍航浅滩,尽快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对于加快建设南京以下河段12.5 m深水航道,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径流和潮汐双重影响,浅滩段河床冲淤变化十分复杂,水下心滩和两侧深槽变动频繁且交替消长,尤其在大洪水情况下甚至出现滩槽易位的现象,航道条件严重恶化。另一方面,该河段人类活动频繁,两岸水利、港口、桥梁等涉水工程密布,河道治理的外部限制条件很多,航道整治工程措施的确定难度很大。

近年来,关于长江下游航道整治方面的研究甚多[1-5],而鳗鱼沙浅滩整治工程措施的研究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作者通过分析鳗鱼沙浅滩河床演变规律及其碍航特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立了浅滩整治原则与思路,并建立扬中河段河工模型,针对形成稳定水下分汊河型的整治工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共提出三大类整治工程布置方案。研究结果对鳗鱼沙浅滩整治工程的设计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1 浅滩碍航特征及变化规律

鳗鱼沙浅滩所在的扬中河段左汊(图1),上段为向南弯曲的弯道,中段为长顺直段,下段为向北的微弯段,平面形态呈反S型。该河段历史上曾出现较大变迁。近50年来,河道边界相对固定,左右两汊道分流比变化不大,同时上下游河道稳定少变,因而河势相对稳定。主要的河床变化情况是:上段北岸侧嘶马弯道、下段南岸侧小决港等处冲刷严重,曾多次发生崩岸现象,造成岸线后退,对岸边滩淤长;中间泰兴顺直段主流大幅摆动,江中出现水下暗沙,形成长约8 km的鳗鱼沙心滩,左右两侧存在深槽,河道横断面呈现W形态。

从河床变化过程看,20世纪90年代初之前河床以淤积为主,此后至20世纪90年代末以冲刷为主,2000年以后冲淤幅度逐渐趋小,基本处于冲淤平衡状态。相对而言,常水年份河床冲淤变化不明显,冲淤幅度基本在5~10 m;大水年份河床冲淤变化十分明显,冲刷幅度可达10 m以上。从演变趋势看,随着两岸护岸工程的加强,口岸直水道总体河势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但在不同的来水来沙条件下,河床仍会出现较大的冲淤变化。

鳗鱼沙属顺直宽河段中的水下分汊型沙质浅滩,其碍航特征与变化规律与心滩的变化密切相关。近几十年中,心滩属于河床演变的自然产物,不会自行消失,随着来水来沙条件的不同,或是扩大连片,或是萎缩分块、甚至消失,左右两深槽呈现交替冲淤状态。主航道时而为左槽,时而为右槽,或者两槽均开放为航道。当心滩发育较大时,如20世纪90年代初,左右两深槽相对稳定,航道条件较好。大水年份心滩头部冲刷严重,两侧深槽淤积,心滩尾淤高下移,甚至出现边滩下移和滩槽易位的不稳定现象,如20世纪90年代末,大水年过后,心滩逐渐回淤上延和增高,左右两槽条件均衡时,右槽进口严重淤积形成浅区,中间航宽不足,严重影响船舶正常航行;左槽也因心滩尾下移左摆,造成出口航宽不足。

图1 扬中河段及鳗鱼沙浅滩Fig.1 Regime of the Yangzhong reach and Manyusha Shoal

2 浅滩整治原则与整治工程措施

2.1 整治原则

根据口岸直水道河床自然条件,考虑到外部条件的实际情况[6-8],提出鳗鱼沙浅滩的整治原则:(1)加强岸线守护,保持河段平面形态,促进河势稳定;(2)顺应河道自然属性,因势利导,维持河床稳定形态。通过守护水下心滩,保持稳定的水下分汊河型,集中水流冲刷两侧深槽或维持其稳定,增大水深或宽度,确保深水航道尺度要求;(3)兼顾两岸港口及岸线开发利用,尽量维持或增加深水岸线;(4)整治工程与河道防洪及治理相结合;(5)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尽量协调整治工程与泰州公路大桥、沿岸港口作业水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外部条件之间的关系。

2.2 整治工程措施

目前,鳗鱼沙心滩基本上又形成完整形态,上段河床底高程为-8 m左右、下段河床底高程为-5 m左右,两侧深槽河床底高程为-25~-15 m,接近20世纪90年代初的河床条件,对深水航道相对有利。根据上述浅滩整治原则,提出整治工程措施:通过实施稳固江中心滩的整治工程,重新塑造稳定的水下分汊河型,使得两侧深槽满足深水航道尺度要求,整治建筑物采用贴伏在滩面上的龟背状坝群形式,虽平面尺度较大,但高度小,只有2~4 m,工程量及工程投资相对较小。经过模型试验研究,最终提出以下3类共5个整治工程总体方案,各方案工程措施布置见图2。

方案Ⅰ:以左槽为12.5 m深水航道(包括上下水航道),兼顾右槽下段(小决港附近)深水岸线;通过布置右岸丁坝群和尾段江心格坝群,控制主流固滩刷槽,使鳗鱼沙心滩上段形成微弯的单槽航道、下段形成水下分汊的双槽航道,左右两槽分汊点位于东新港下3 500 m处,同时对左岸受冲易崩岸段采取护岸加固措施。

方案Ⅱ-1:以左槽为12.5 m深水航道(包括上下水航道),兼顾右槽为10.5 m深水航道,通过在鳗鱼沙上下心滩上布置整体格坝群,控制主流稳固心滩、冲刷左右两槽,使滩段形成-10 m高程以上的整体心滩和水下分汊的双槽航道,左右两槽分汊点位于东新港上4 200 m处(略比现行航道分汊点上提),拟建泰州公路大桥仅右孔通航,同时对两岸受冲易崩岸段采取护岸加固措施。

方案Ⅱ-2:与方案Ⅱ-1基本相似,区别在于上、下心滩上分别布置格坝群,且上心滩格坝群头部上提1 200 m,左右两槽分汊点位于东新港上5 000 m处。

方案Ⅲ-1:左右两槽均为12.5 m深水航道(左槽为上下水航道,右槽为下水或上水单向航道),通过在鳗鱼沙上下心滩上布置整体格坝群,控制主流稳固心滩、冲刷左右两槽,使滩段形成-10 m高程以上的整体心滩和水下分汊的双槽航道,左右两槽分汊点位于拟建泰州公路大桥以上,大桥两孔通航,同时对两岸受冲易崩岸段采取护岸加固措施。

方案Ⅲ-2:与方案Ⅲ-1基本相似,区别在于上、下心滩上分别布置格坝群,且上心滩格坝群头部上提至拟建泰州公路大桥中桥墩。

图2 各方案整治工程措施Fig.2 Schemes of waterway improving measures

3 模型试验研究

3.1 模型概况

模型范围包括整个扬中河段两汊,模拟天然河道长约80 km,其中左汊建立动床泥沙模型。模型平面比尺λL=650,垂直比尺λh=150,变率η=4.33。依据2006~2007年的实测河床地形建立模型,按潮汐河道水流泥沙模型进行设计与操作,动床模型既满足悬沙中床沙质运动相似,又考虑推移质泥沙运动相似,选择木屑为模型沙,同时兼顾悬浮相似和沉降相似,并满足泥沙颗粒起动相似[9],经过水流特征和河床变形的验证试验,表明模型与原体河道在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及河床冲淤变形等方面,均达到了良好的相似性。

3.2 模型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针对5个整治工程总体方案,选取有代表性的水文条件,在模型中进行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试验,其中定床模型中选取洪、中、枯多级流量与不同潮汐的组合(表1),进行浅滩段水流特征的对比试验,动床模型中选取水量较大的年份(2002年和1998年)分别作为一般不利年份和特殊不利年份,进行浅滩段河床冲淤变化及航道条件改善的对比试验。

表1 定床模型试验水文条件Tab.1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fixed model test

依据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方案Ⅰ实施后,整个左汊河段沿程潮位、潮流过程变化较小,数值有一定变化,鳗鱼沙浅滩段左槽和中部心滩流速增大,输沙能力明显增强。工程后河床变化幅度大,变化趋势是左槽冲刷发展、右槽淤积形成高边滩,所形成的航槽与上下航道衔接关系良好。由于丁坝群建立在深槽中,不仅工程量较大,而且河道过水面积缩小过多,上游洪水位壅高值和对岸近岸流速值增大明显,对防洪不利。

(2)方案Ⅱ-1和方案Ⅱ-2实施后,整个左汊河段沿程潮位、潮流过程变化很小;鳗鱼沙浅滩段中部心滩流速明显减小,幅度在0.2~0.6 m/s,两侧深槽流速有所增大,幅度在0.05~0.10 m/s。工程后河床变化幅度较小,变化趋势是心滩将产生淤积而形成稳定的水下分汊河型,两侧深槽稳定性有保障,所形成的航槽可与上下航道衔接,但受泰州公路大桥影响,浅滩进口右槽向左槽过渡段的航道条件未得到改善。由于格坝群河道过水面积缩小不多,上游洪水位壅高值和对岸近岸流速值增大不明显,对防洪不利。

(3)方案Ⅲ-1和方案Ⅲ-2实施后,整个左汊河段沿程潮位、潮流过程变化和鳗鱼沙浅滩段水流特征与河床冲淤变化,基本与方案Ⅱ-1和方案Ⅱ-2实施后的情况相似。同样工程后河床变化幅度较小,变化趋势是心滩将产生淤积而形成稳定的水下分汊河型,两侧深槽稳定性有保障,所形成的航槽可与上下航道衔接,并且解决了浅滩进口水深不足的问题,但左槽泰州公路大桥上边滩有冲淤变化,航槽稳定存在不确定性,对防洪的不利影响也同样较小。

3.3 整治工程方案比选分析

依据模型试验结果,结合各方面因素综合比较可知:第Ⅰ类方案工程布置简单可靠,但整治工程使河床冲淤变化的调整过大,对河势及防洪均存在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浅滩上段右岸侧布置了丁坝群,使较长一段深水岸线的利用受到限制,与沿岸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有较大的矛盾。第Ⅱ类方案和第Ⅲ类方案适应沿岸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河床冲淤变化的调整不大,对河势及防洪的不利影响较小,且两侧深槽稳定性有保障,虽然稳固心滩的格坝群工程布置较为复杂,但在技术上仍是可靠的。第Ⅱ类方案和第Ⅲ类方案相比较,各有优缺点,主要表现在浅滩进口区域航道条件的改善及与上下航道衔接等问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对比。

4 结语

(1)长江下游航道浅滩众多,泥沙淤积问题突出,鳗鱼沙浅滩是典型的顺直河段浅滩,类似浅滩在其他河段也同样存在,此类浅滩河道往往因输沙能力不足出现水下心滩暗沙,并且在不利的大水年份中受强烈冲刷而不稳定,甚至形成滩槽易位,使航道条件恶化。

(2)关于鳗鱼沙浅滩及类似浅滩的治理,必须考虑河床演变的自然属性,同时需兼顾两侧河岸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整治工程措施应避免过多干预河道,对河势及防洪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在技术上难度较大。

(3)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处于顺直河段中的鳗鱼沙浅滩,实施稳固江中心滩的整治措施,保持稳定的水下分汊河型,尤其是第Ⅱ类和第Ⅲ类整治工程方案,使两侧深槽满足深水航道尺度要求,同时也适应两岸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一种顺应河道自然属性、因势利导的浅滩整治思路与途径,值得借鉴。

[1]张幸农.长江南京以下河段深水航道整治基本原则与思路[J].水利水运科学工程学报,2009(4):128-133.ZHANG X N.Basic principles and thoughts on deep waterway regulation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J].River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9(4):128-133.

[2]林承坤.评长江下游航道的开发与建设[J].中国航海,1992,31(2):55-63.LIN C K.A Review o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Navigable Channel in the Lower Reach of Changjiang River[J].Navigation of China,1992,31(2):55-63.

[3]李旺生.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技术问题的几点思考[J].水道港口,2007,28(6):418-424.LI W S.Some thoughts about technical problems on regulation of waterwa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J].Journal of Waterway and Harbor,2007,28(6):418-424.

[4]陈肃利,胡春燕,王永忠.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对策[J].人民长江,2009,40(16):8-10.

[5]夏云峰,曹民雄,陈雄波.长江下游三沙(福姜沙、通州沙、白茆沙)水道演变分析及深水航道整治设想[J].泥沙研究,2001(3):57-61.XIA Y F,CAO M X,CHEN X B.Formation analysis and regulation plan for dredging channel of the three sand shoals(Fujiang Sand Shoal,Tongzhou Sand Shoal and Baimao Sand Shoal)on the Lower Yangtze River[J].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2001(3):57-61.

[6]GB50139-2004,内河通航标准[S].

[7]徐宏瑞,叶书龙.泰兴段长江岸线资源利用与开发[J].江苏水利,2004(2):18-19.

[8]张志坚.对长江镇扬河段治理的构想[J].江苏水利,2004(8):11-12.

[9]李昌华,吴道文,夏云峰.平原细沙可流动床泥沙模型试验的模型相似律及设计方法[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3(1):1-8.LI C H,WU D W,XIA Y F.Similarity criterions and design method of hydraulic models with a movable bed for plain rivers carrying fine sediment[J].River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3(1):1-8.

猜你喜欢
心滩深槽浅滩
国产化深槽型主泵机械密封低压泄漏率计算与试验研究
苏里格气田密井网区辫状河心滩刻画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河道浅滩变化预测的研究
浅滩海域桥梁深大基础施工技术
基于沉积数值模拟的辫状河心滩演化
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辫状河心滩定量表征影响因素探讨
砂质辫状河心滩坝的发育演化过程探讨
——沉积数值模拟与现代沉积分析启示
只需要知道深水区就够了
浅谈市政排水工程施工中的深槽处理
海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