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生产要素的跨地区流通和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作为对外开放的主要口岸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枢纽,港口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处于日益重要的地位。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是上海成为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撑,其中洋山深水港的建设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工程。从2005年12月洋山港区一期建设投入运营以来,目前已经建成并运营的前沿水深15 m以上的泊位为16个,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了1000万TEU。
洋山深水港的建设,解决了制约上海港口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15 m以上的深水航道和泊位可以满足第五、第六代集装箱船舶的全天候进出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但是,综观世界上其他航运中心的发展,拥有深水航道和泊位只是必要的条件之一,要保证航运中心的健康发展,还要致力于软环境的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现代港口综合物流服务已不再局限于码头本身和周围地带,其服务内容可延伸到整个供应链。现代物流是建立在电子信息平台基础上的产业,港口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最为重要的物流节点,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过程中,面对周边港口的激烈竞争,必须加快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不断提高现代港口的服务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另一方面,洋山深水港工程包括港区、东海大桥和芦潮港配套辅助区等三个部分,32.5 km长的东海大桥是连接港区和后方配套区域的交通生命线。这种哑铃型、长距离的区域特点,对货物处理效率、港口安全管理、多部门作业联动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建设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不仅用以支撑口岸监管单位和生产运营单位在洋山港区的新型业务,而且为广大港航企业提供公共的、丰富的信息服务,为港口的现代化管理、高效率运营和高质量服务创造条件,以方便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提高政务办事效率。
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枢纽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近年来上海港口发展势头非常迅猛,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在洋山港区,目前每天的集装箱吞吐量就达2万~3万TEU,这也意味着每天都有大量的船、箱、货等单证数据要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进行交互。港口单位地域分布点多面广、港务信息复杂多变,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只有依靠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支撑,才能进一步提高效率和效能,保证洋山深水港的高效运行和持续发展。
洋山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需求主要分为“港口公共信息”、“港口业务信息”和“港口监管信息”三大类。其中“港口公共信息”指口岸物流、港航动态等相关信息,而“港口业务信息”指各港口生产和口岸单位的具体业务信息,而“港口监管信息”包括港口安全监控信息及应急指挥等。
这些信息的来源和服务对象一般有三类:一是各口岸管理部门,包括港口、海事、海关、检验检疫、边检等政府职能部门;二是港航用户,包括货主、码头、仓储、船公司等;三是相关服务部门,包括船代、货代、船务、航运交易、金融、保险及公路、铁路、内河航运等联运单位。涉及洋山港口业务的上述单位和部门,构成了洋山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服务对象。
建设涉及对象如此之广的信息系统,对各相关单位的信息化基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港航领域各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投入建设了各自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积累了宝贵的资源和经验。近年来,上海口岸的信息化建设更是成果显著,其中口岸单证电子化率居于全国首位,港航EDI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初步建成了连通海关、检验检疫的“大通关”平台,建成了覆盖海港、空港和各主要产业园区的物流信息服务网络。
“大通关”平台物流信息服务、数据处理与交换、出口加工区物流联网监管、跨国采购信息服务等主要服务功能的初步建成,不仅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口岸物流信息平台,也为全市物流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上海电子口岸”平台,该平台构建于“大通关”平台数据中心,由“口岸通关”、“采购交易”、“电子支付”和“公共物流”四大功能性子平台构成,服务覆盖了“交易”、“物流”、“监管”和“支付”四大作业环节。
此外,主要港口经营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系统也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涵盖了码头作业、堆场调度、场站管理、设备管理、中转、拆装箱等主要业务,也为口岸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洋山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包括四大核心功能:
(1)公共信息服务功能
包括洋山综合信息服务网和洋山声讯服务中心,提供窗口服务功能,为广大港航企业和相关用户提供洋山港区各类综合信息,例如行政、气象、海况、交通、物流、通关、法规和网上办事等。
(2)现场信息交换共享功能
各口岸单位除交换共享口岸物流单证外,还需要在洋山港现场共享和交换大量本地产生的信息资源。由于洋山港区物理布局的特殊性,口岸单位分布较为分散,为满足这些单位的内部以及彼此间信息的交互,采用传统的建网方式需要大量的光缆资源,同时可靠性和安全性还无法得到保证。因此通过建设互联各单位的综合数字通信环网系统,为各监管单位和生产运营单位提供了一个高可靠性的、高质量的、支持各类信息(包括音频、视频、数据和控制信号等)交换和共享的电信级平台。同时本系统为CCTV、PBX、LAN以及用于各种用途的其他系统的无缝集成提供了开放的、基于标准的通信平台。
(3)应急处置功能
通过环网采集港区各单位的视频监控信号,提供视频信息的共享,实现与洋山各有关部门和运营单位的协同配合,一旦有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可以提供统一高效的指挥平台,提高政府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
(4)业务支持功能
图1 洋山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内容
如图1所示,建设服务于各口岸单位的业务支持系统,对各口岸单位已有的信息系统进行补充,满足它们在洋山港区的业务需要。其中包括:进出境物流监管系统,检验检疫审单查验系统,船载危险货物申报系统,船舶动态申报系统,船舶检查管理系统,港政监管服务系统,规费、税费支付应用系统,进出口领域企业数据共享系统,进出区货物社会车辆管理系统,进出区物流监管系统。
实现上述功能的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应用软件和应急处置中心三个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综合数字通信环网、各节点机房、与上海“大通关”平台的专线互联以及各类基础软硬件;应用软件建设包括公共数据传输系统、关检港联动系统、平台管理系统、各单位业务支持系统等14个应用系统;应急处置中心主要包括视频监控指挥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和部分声讯中心的功能。
洋山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了政府与政府间、政府与企业间以及企业与企业间的数据交流与共享。减少了企业到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互相之间的往返奔波,克服了在传统作业方式中信息量小、沟通不及时、效率低下的问题,使信息的交流更加快速、准确和及时。提高了口岸工作效率和通关效率,提升了上海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吸引外资,尤其是以高科技为主的加工贸易企业,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充分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而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在通过洋山港航业务信息化、模块化、流程化等方式提高政府办公效率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监管和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这对于我们“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转变政府职能,节约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成本,更好地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最终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洋山开港以来,服务于海关、海事、港口、检验检疫、边检、港务集团的各业务系统在港口的运营和监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持作用,保证了洋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洋山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应急处置中心,为海关的保税港管理、港口设施的保安管理和边检的口岸限定区域管理等日常监管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并且在洋山港口设施的保安演习、上海六国峰会期间,港区的安全保障和洋山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洋山深水港区综合信息服务网的开通运行,作为洋山信息平台对外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窗口,为管理部门、企业和广大港航用户提供了一个信息交互的公共平台;同样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还有洋山声讯服务中心,采用公共电话热线的形式,受理涉及洋山港区的相关问题咨询,在洋山港区各个单位和部门的协作配合下,通过资源共享,为公众提供“一号通”咨询服务的便利。